趙匡胤和趙普的一番話,就此決定了宋朝二百餘年的基本國策

趙匡胤奪取天下看似簡單,實則心裡很是忐忑,得時時提防著其他人也有樣學樣。短短一年之內,李筠和李重進的相繼謀反更讓他惴惴不安。

公元961年七月,趙匡胤召見趙普道:“自唐朝滅亡以來數十年,帝王換了八姓,戰鬥不息,生民塗炭,這是何故呢?朕想平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該怎麼辦?”

趙普道:“陛下能想到這裡,實在是天地人神之福。這沒有別的緣故,君弱臣強而已。現在想要治理天下,只要削奪臣子的權力,控制地方的錢糧,收回武人的兵權,則天下安矣。”

不得不說,趙普確實是個眼光毒辣的政治家,他所提出的三個要點在宋朝得到了很好的執行:中央層面實行分權制,基本上杜絕了權臣的可能;地方上也是分權,只有事權,沒有財權,無法對抗中央;軍事上以文統武,武人地位大為下降,基本杜絕了武將作亂的可能。

趙匡胤和趙普的一番話,就此決定了宋朝二百餘年的基本國策

當時,宋朝的禁軍由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統領,他們都是趙匡胤的故人,後周時曾平起平坐,互相稱兄道弟。

趙普多次建議趙匡胤解除他們的兵權,趙匡胤不以為然:“他們必定不會謀反,你有什麼好擔憂的?”趙普道:“臣也不擔心他們會謀反。然而,臣仔細觀察過他們,都非統帥之才,恐怕不能制服部下。萬一軍伍作孽,他們也身不由己。”

趙匡胤猛然想起自己的上位經歷,這才醒悟過來。幾天後,他召集石守信等人飲酒,飲至半酣時,趙匡胤屏退左右,假裝苦著臉道:“不是你們出力,朕當不了這個皇帝。然而,當皇帝也太難了,還不如節度使快活,朕自從當了皇帝沒有睡過一天好覺啊。”

石守信等人慌忙問是何故,趙匡胤道:“這也不能想到,誰不想坐上皇位呢?”石守信等人嚇得跪道:“陛下為何忽出此言?如今天下已定,誰還敢有異心!”

趙匡胤和趙普的一番話,就此決定了宋朝二百餘年的基本國策

趙匡胤幽幽道:“你們自然是沒這個想法,但假如你們部下貪圖富貴,一旦將黃袍加在你們身上,你們即使不願意,還能怎麼辦呢?”

石守信等人嚇得屁滾尿流,跪在地上大哭道:“臣等愚笨,沒有想到這些,惟望陛下垂憐,指一條生路給臣等。”

趙匡胤這才說道:“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求無非富貴,而富貴不過是多積金錢,盡情享樂,讓子孫也不缺錢花。你們何不解去兵權,出守大藩,多買良田美宅,為子孫存下萬世之業,再多買些歌兒舞女,每日飲酒作樂,以安享終年!朕也和你們結下兒女親家,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石守信等人感動得稀里嘩啦,再次拜謝道:“陛下如此顧念大臣,真所謂再生之父母。”第二天,石守信等人聯名辭職,趙匡胤立即批准,每人賞賜豐厚。

趙匡胤和趙普的一番話,就此決定了宋朝二百餘年的基本國策

石守信等人外放節度使後,深刻領會趙匡胤的精神,專事聚斂,富得流油,每天除了花天酒地,就是騎馬打獵,極力踐行享樂主義的價值觀。

罷免石守信等開國功臣的兵權後,趙匡胤將禁軍一分為三,啟用資歷較淺的將領分別統領,實行頻繁的輪崗政策,實際上將兵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宋朝實行的崇文抑武國策,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驕兵悍將內部造反的可能,但由此帶來的弊端也是顯然易見的,武人受到抑制,對外作戰能力也相應下降,無法抵抗外敵。

中國封建王朝歷來都有一個死循環,每個王朝都在糾正上個王朝的錯誤,晚唐五代百餘年間受困於藩鎮割據,導致君主成為擺設,宋朝則矯枉過正,保家衛國成為新的頑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