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招商引資精準發力

本報訊(記者李銘)“通化作為中國醫藥城,市場很大,前景很好,市委、市政府對我們整個項目的推進一直非常關心和支持,投資環境讓我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所以我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在通化把企業做起來。”溫州華南印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思銳對通化市“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十分滿意。

年初以來,通化市委、市政府變“冬閒”為“冬忙”,主動研究招商引資新形勢,立足實際,搶抓機遇,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大力實施開放合作戰略,堅持招商引資數量、質量並進,招商、安商並重,精準、集約並舉,充分發揮好招商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

一季度,該市實現集中籤約53個項目,總投資669.6億元,迎來“十三五”開局之年“開門紅”。簽約項目中,既有醫藥、食品、旅遊等通化市傳統優勢項目,也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重點發展的產業項目,具有很好的創新性、引領性和實幹性,對通化市壯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推動綠色轉型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行高層推動,掀起招商熱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強調和部署招商引資工作,以“臺資企業吉林行”和“世界500強企業走進吉林”為工作主線,在謀劃項目、項目包裝、宣傳推介等方面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親自與重要客商會見洽談推進重點項目,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重點投資促進活動,率隊赴北京、浙江、福建和臺灣等地進行叩門招商,在醫藥健康、金融投資、特色旅遊開發、人參深加工、養生養老、健康服務等領域達成合作意向。各縣(市、區)黨政領導聚焦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深入一線,親自洽談,積極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走出去、請進來”活動,形成了以項目為中心、高層推動的濃厚氛圍。

強化項目謀劃,夯實工作基礎。立足該市資源、生態、區位等優勢,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圍繞大健康產業、資源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招商項目超前謀劃、論證和儲備,使招商項目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提升引資檔次,促進轉型升級。根據通化市產業發展定位,立足醫藥、食品、旅遊三大支柱產業,加強與港澳臺、日韓和歐美的廣泛聯繫,加大境外招商引資工作力度,以重大項目的突破帶動引資總量、規模和檔次的提升,爭取更多外資項目落戶山城。在做好域外招商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已落戶企業的二次招商工作。通過加強與已落戶企業的溝通洽談,幫助其尋找合適的項目,全力支持企業增資擴產,壯大規模。

加強項目跟蹤,鞏固引資成果。繼續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發達區域的工作力度,採取專業招商、訂單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活動招商等多種形式,有計劃、有目標、有重點地進行項目對接,力爭洽談一批,簽約一批,落地一批,形成梯次推進、有序接替、滾動發展、良性循環的招商格局。

抓好平臺建設,加大產業招商。根據通化市產業發展規劃,引領各級開發區準確定位主導產業和發展方向,促進各開發區錯位發展。根據醫藥高新區產業發展需要,引導鼓勵大企業、大集團和戰略投資者落戶醫藥高新區,推動醫藥高新區形成以大企業為龍頭、相關產業和高端產品為鏈條、協作企業為依託的發展格局。投資50億元的通化杭蕭鋼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項目、投資15億元的通化人參文化主題產業園建設項目、投資1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暨五道江江南沉陷區治理及60MW光伏電站建設項目等一批特色產業項目的落戶,不僅優化了該市引資結構,也標誌著通化市招商引資、對外開放步入了綠色轉型新階段。

提高服務水平,確保達產達效。牢固樹立“服務就是發展”的理念,以創新機制和完善制度為突破口。對引進的重點項目給予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優質高效的服務,進一步打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發展環境,營造尊重企業家、善待企業家、包容企業家的濃厚氛圍,使通化市成為招商引資的“環境窪地”、快捷高效的“服務高地”和聚才引鳳的“項目寶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