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智商教育更爲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什麼是情商?“情商之父”戈爾曼在書中將情商定義為:“擁有認知自身感受及他人感受的能力,從而促進個體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情感,並且維繫與他人的良好關係。”其實說得簡單一點,情商,就是讓自己舒服,也讓別人舒服的一種能力。

許多心理學家實驗研究表明,一個人成功,20%歸諸智商的高低,80%取決於情商。可見,除了重視孩子學習外,還有一項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甚至比智商教育更為重要的,就是情商教育。

一個人的情商開始於幼兒期,形成於兒童期和少年期,成熟於青年期。情商伴隨著人的身心發展和交往活動的發展變化而發展,孩子在三、四歲時期,是情商發展的關鍵期。那麼,我們該怎麼抓住關鍵期,更好地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呢?小優老師建議可以從以下的幾個方面著手。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商高手的基本功,就是察覺自己的情緒狀態,能很快了解自己的當下情緒。因此我們應先幫助孩子辨識出現有的情緒狀態:“今天你玩得很開心?”、“所以你不開心了?”、“所以你感到委屈了?”。幫助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會帶來兩個很大的好處。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拍攝於YoKID常營校區

首先,孩子可以明白,接下來要處理的,是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那個“對方”。也就是說,現在真正該做的,不是因自己感到委屈而找對方理論,而是應該意識到,真正的困擾是自己的情緒反應,那麼隨後該努力的,就是如何調試緒,做出合適反應。

其次,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比如,這次捱打,心理難受,以後就知道了,若去打別人,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從情商教育的角度而言,這會是個一舉兩得的做法。

培養孩子管理情緒的能力

管理情緒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方面是要善於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於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

這裡以孩子對於憤怒情緒的表達為例來說明。一些家長在批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允許孩子辯解,不允許孩子哭泣,甚至連孩子表達出一些不滿情緒都不允許。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就會變得或是逆來順受;或是壓抑鬱悶;或是當面唯唯諾諾,背後卻以破壞紀律、破壞東西的極端方式發洩憤怒情緒。這些都不利於孩子情商的培養。

恰當的做法是,當批評孩子的時候,允許孩子辯解,讓他講出自己的道理,當孩子受到懲罰的時候,也應該允許他哭泣,也應該允許他不滿、允許他憤怒。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收起那套師道尊嚴,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壓制他。我們不是希望孩子沒有憤怒,而只是希望教給他如何恰當地表達憤怒。只有在不斷的表達中,孩子才能逐漸學會表達情緒的合理的方式。

給孩子提供寬鬆、自由發展的心理環境

在蒙臺梭利博士看來,三歲到六歲同時也是“對成人的教化有敏感的感受性”的關鍵期,她指出:對於幼兒生理和心理的正常發展來說,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給兒童準備一個適宜的環境,才能開創一個教育的新紀元。

引導孩子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情感世界,但渴望愛與被愛則是他們成長中共同的心理需要。愛是連接大人與孩子關係的紐帶,如果我們多給幼兒一些愛護、關心,就會使幼兒對我們產生依戀感。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拍攝於YoKID酒仙橋校區

無論是親切的呼喚、善意的微笑,還是讚許的目光,都會使孩子與大人之間充滿融融愛意。如幼兒剛入園時,老師們總是用滿腔的愛去減輕孩子與家人分離的焦慮,使他們喜歡上幼兒園,並能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

平等對話是基礎,給孩子安全感

對孩子情商的輸送,幾乎來源於生活中的習慣和細節。我們試著與孩子建立平等、交互式的交流方式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到尊重幼兒,我們必須瞭解每個幼兒的個性特徵以及能力差異,仔細觀察幼兒的言行,多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分析他們的想法、做法。

我們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每天呈現給幼兒的都是最好的,那無疑也會促進幼兒良好情緒的形成。只有這樣,幼兒才會喜歡並主動投入環境,才會無拘無束,大膽自主地開展活動,從而建立平等、民主的關係。

有準備的活動環境

蒙臺梭利教育強調:尊重兒童,為兒童創造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兒童自發學習,自動教育,讓幼兒在自主學習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包括智慧和品格。

在蒙臺梭利看來,由於兒童是在吸收環境的過程中發展的,所以在心理環境的基礎上還要準備一個適宜的物質環境,就像蒙臺梭利教室。

蒙臺梭利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臺梭利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 佈置有規律、有秩序的教室環境

蒙臺梭利對教室設置是比較講究的,主張活動室中每一件物品的擺設都應有固定的位置。每個區域教具是依據幼兒身心發展、動作發展的規律依次呈現的,擺放在固定的位置。

幼兒在個體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能力發展來自主地選擇自己熟悉的、喜愛的操作材料進行探索,避免幼兒在教室中東走西蕩尋找工作。

這樣做不僅使有需要的幼兒容易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具,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減少其他無意義的干擾,而且可以使孩子自己更好的調控自己的行為、平和情緒。

● 提供多種操作材料,使孩子與材料愉快互動

(1)材料投放應是具有目的性的,並不是隨意投放,應充分讓操作材料滿足幼兒實際發展的需要。這就意味著我們提供的材料不僅要有童趣、和諧、還應當有變化,可調整,是動態的。

(2)操作材料的投放有層次性,要兼顧幼兒的個別差異。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也就是指材料的“細化”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得到成功的、愉快的情感體驗。

(3)投放的材料力求具有多樣性的功能。多功能性表現在同一操作材料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能讓幼兒感知不同的操作經驗。材料的使用必須隨著幼兒能力的變化而變化,對幼兒不斷提出新的操作要求,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 提供與傳統文化的結合的環境材料

蒙臺梭利教育是意大利文化的產物,其中包含許多外國文化,沒有中國文化的影子。創造出含有中國文化的蒙臺梭利材料能夠提高孩子愛祖國的情感,增進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發展。

例如:與中國傳統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的蒙臺梭利材料有,繞風箏線軸、剪紙畫、傳銅錢等等;感官區:中藥嗅覺筒、踢毽子,點鞭炮,刺繡,刻印章等等;數學區有人民幣換算等;語言區:象形文字與現在漢字對比認識等;文化科學區:茶、文房四寶、四大發明等,這些環境的佈置,材料的投放都可以使蒙臺梭利活動和中國文化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激發幼兒的愛祖國愛家鄉的良好情感與自豪感。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拍攝於YoKID常營校區

總而言之,培養幼兒情商對孩子今後的成長至關重要,方法也多種多樣。在幼兒情感發展的關鍵期,積極地進行情商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能力,就能讓其心理免疫力大大增強,得以應付學習和生活中的低潮與挑戰,讓孩子未來有能力去獨立經營一個成功與快樂並存的美好人生。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比智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情商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