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霸座」男被處罰,專家:若處理不當易給乘客留下心理陰影

高鐵“霸座”男被處罰,專家:若處理不當易給乘客留下心理陰影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羅薇薇 記者 鹿偉)這幾天 " 高鐵霸座 " 事件刷屏了。最新的消息是," 霸座 " 男孫某被處治安罰款 200 元,並在一定期限內被限制購票乘火車。8 月 24 日,在 " 新時代的信訪:從矛盾化解到矛盾減生高層論壇 " 上,有專家認為,這實際上也是一個信訪問題。簡單的信訪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嚴重的民生問題,反過來,民生問題處理不好,信訪工作也不好做。

從 " 高鐵霸座 " 事件談信訪制度改革

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教授馮仕政看來," 高鐵霸座 " 事件實際上也是一個信訪問題。" 女乘客因為座位被佔了,自己解決不了,去找列車長解決,當時就上訪。" 結果,列車長和乘警勸說無果,霸佔別人座位的男乘客當時沒有受到任何處分,被佔座的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務車廂的座位。

" 這個事情從個人來講,是解決了,但在群眾心裡留下了陰影,尤其讓人心涼的是,濟南鐵路局回應說,這是一個道德問題,沒有違法。" 馮仕政表示,最起碼當時這個事情的處理,讓群眾坐車沒有安全感。

現在高鐵上文明秩序有所提高,乘客先下後上基本也做到了。" 但今後可能造成這麼一種心理:我花錢買了座,可能沒用,大家都往上搶,上上不去,下下不來,高鐵還能準點嗎?還有秩序嗎?這就是很簡單的信訪問題處理不當,就會造成很嚴重的民生問題,反過來民生問題處理不好,信訪工作就做不好。" 由此聯想到信訪工作,馮仕政認為,信訪制度改革需要找準重點。以往提到的人民概念,強調的是集體性的概念,可能忽視了人民群眾內部的分化。" 其實人民內部也是分群的,比如,高鐵上佔座的人和被佔座的人都是人民,這兩類人怎麼處理?"

類似《我不是潘金蓮》的矛盾要化解更要減生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上映,引發熱議,有人認為,這是一部信訪題材教育片。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周文彰認為,這屬於個別性格獨特的人引發的社會矛盾,此外還有特殊群體引發的社會矛盾,比如說赤腳醫生、民辦教師等等,都要引起重視。" 要把功夫放在化解,肯定要化解,更要化解減生。"

" 化解社會矛盾固然重要,但減生社會矛盾才是重中之重。" 周文彰認為,減生與化解一詞之差但意義不一樣,減生是治本,化解是治標,否則就會像怪圈,一邊在化解社會矛盾,一邊在創生社會矛盾。

具體怎麼做?周文彰表示,減生社會矛盾首先要減生各個地方政府行為,特別是基層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因為這是最常見,最大量的社會矛盾。" 這一類矛盾被頻頻的創生出來的原因,就在執政理念出了偏差。"

" 減生政府行為引發的社會矛盾,關鍵在於端正執政理念。" 周文彰舉了環保督察的例子," 有的地方只要冒白氣的全關門,菜市場拆了,饅頭店拆了,養殖場也關了說糞便汙染,有的城市說不再有煙城、灰城,沒日沒夜都在灑水 ……"

在他看來,這可能會引發另外一種矛盾的出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循序漸進,注意方式方法,分階段逐步推進," 政府施政只要以人民為中心就不會為了自己不被問責而一刀切,從而避免社會矛盾。"

建議搭建民生民意的對接和反饋機制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 40 週年。40 年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社會成員利益訴求呈現出多樣化、複雜化的情狀,由此帶來大量的、種類繁多的社會矛盾糾紛。

怎麼辦?信訪工作是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主要渠道。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認為,信訪要源頭治理,源頭治理有兩種思維,一是防控、維穩;二是兩化解、兩避免。" 兩化解、兩避免,實際上是引導去解決問題;而防控、維穩則不同。" 童星表示,在大民生格局下的信訪,有兩個初心和思想指導,一是收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政策、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幫助受冤屈、有困難的群眾解決問題。因此要建立長效機制,訴求表達機制,利益協調機制、矛盾調處機制等等。

與會專家認為,要構建矛盾減生機制,就必須瞭解民情,構建民生民意的有效對接和反饋機制,從源頭上減生矛盾;集中民智,構建社會和民眾的互動平臺,從社會與民眾中匯聚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