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遇矛盾,怎樣解決才能不傷感情?

老人帶孩子,這個話題一提起,很多父母心裡思緒萬千,滋味有苦有甜。

隨著社會發展,兩代人的教育觀往往有很大不同,年輕人呢,一方面很感謝老人犧牲自己僅有的娛樂時間,來圍著孩子轉。

可另一方面呢,老人的習慣可以說是已經固定化了,許多的觀念與方法已經過時,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有害的,可老人並不覺得,總是說自己這麼多年都這麼過來了,怎麼可能有問題呢?

父母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遇矛盾,怎樣解決才能不傷感情?

性情激烈的父母,有時會因教育孩子的觀念,不管不顧與老人大吵一架,這樣做,雙方心裡都不好受,還可能會激化矛盾,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而性情溫和的父母,一般會選擇忍氣吞聲,在事後教育孩子不那麼做,可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呢,他本就沒有正確與錯誤的認知,這樣做是很難矯正一些不良習慣的。

一天工作下來,就是坐辦公室,就已經很累了,本以為能享受愉快的親子時光,看見老人帶孩子做的不對,心裡又是十分煩悶,解釋沒作用再起爭執,不知不覺又到了深夜,結果到第二天,日子還是這樣,長期心情煩躁,一個人生活還能好嗎

父母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遇矛盾,怎樣解決才能不傷感情?

那面對一些日常的矛盾,父母們應該去做,才能跟老人達成共識呢?

老人帶孩子產生的矛盾,一般分為以下幾種:

一、溺愛

孫子孫女,對老人來說,稱之為"掌中寶"都不為過。

有的老人只要孩子有需求,他都會無條件的去滿足。即使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老人也會義無反顧的依著孩子,絲毫不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會不會有害處。

慢慢地孩子明白了自已在家庭中的地位,會以為自己是最重要的,只要沒達到目的就發脾氣、哭鬧來威脅老人,想方設法地滿足自已的要求。

過分的疼愛,簡直是摧毀一個孩子的利器!

二、過分幫忙

“捧在手裡怕摔了,放在嘴裡怕化了”,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正因為這種心理,使得老人總是去“幫助”孩子。

一開始,孩子還有動手的想法,還願意去做某些事情,可老人卻擔心孩子出狀況,總是去幫忙完成,完全不去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及自理能力。

漸漸地,孩子養成了習慣,想做什麼了,就會說爺爺奶奶我想xxx,你去幫我把xxx拿過來。這樣的孩子已經習慣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長大後也會有著懶惰的習慣,想想就很可怕。

三、口頭禪

小孩子不懂事,尤其是牙牙學語的年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許多老人都習慣話語中帶些口頭禪,這些話很多都是罵人的詞彙,在此就不舉例了。

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在老人看來,這些話都是對熟悉的人的“愛稱”,並不是罵人的髒話。可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寶寶不辨是非,在外人面前帶上這些語句的時候,就會讓人誤認為是家教有問題

父母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遇矛盾,怎樣解決才能不傷感情?

老人的觀念已經定型,想要完全扭轉是很難的,可是緩解情況,方法還是有的。

首先,及時喊“停”。

當孩子通過哭鬧來滿足過分的需求時,立馬喊“停”,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及角色,告訴他,現在必須放棄之前的觀念,只能接受新的環境及教育方式。

其次,統一觀念。

父母要明白,老人愛孫子與父母愛孩子的出發點是相同的,但他們之間愛的方式確大有不同。教育孩子之前我們要先轉變老人的觀念,不要等矛盾出現了,再與老人理論。只有全家統一戰線了才能把孩子教育好,不然一邊疼愛,一邊嚴厲,孩子會變得不親近父母。

最後,以故事來說理。

孩子小,你跟他講一些大道理,他答應的很好,但很可能根本不懂得含義。父母可以多買一些啟蒙書籍,閒暇時多陪陪孩子,引導他自己說怎麼做才合適。而這就需要提前與老人打好招呼,讓他們不要站出來作反面的證詞。

父母和老人一起帶孩子總遇矛盾,怎樣解決才能不傷感情?

雖然老人帶孩子,各家各戶利弊大不同。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帶孩子比年輕人更細耐心,畢竟都是有著多年經驗的人。

老人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太愛孩子。可是我們不能因為這樣,而當面制止老人愛的方式。

找機會跟老人坐下來一起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多徵求他們的意見,你再從科學嚴謹的角度加以完善。有了完美的方案又怎麼會教育不好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