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不出舒适区的人,20岁就已经死了

跳不出舒适区的人,20岁就已经死了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躺着就来了。但你必须明白,人生只有一次,生命不支持重启。

你想减肥,想学吉他,想要考研……可就是没办法下决心着手去做。因为这通常意味着,你做一些不擅长、不习惯甚至不愿意做的事,也就是无法跳出你的舒适区。

很多人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没有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勇敢、不够自信。

明明有能力却不敢于挑战还美其名曰低调; 明明很有见解却不敢与人交流还自诩沉默是金; 明明快要突破自我了却在差临门一脚时灰溜溜地逃跑放弃。

总是因为逃避了一次困难而心存侥幸,习惯性地把退缩当成理所应当,永远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

你想改变,你在心里想象了无数遍自己改变后的样子。可是,当机会摆在你眼前,你却害怕了,犹豫了。

你感到力不从心,你甚至对自己感到失望,于是,仅有的一点想要改变的热情也没有了,只剩下深深的自卑与无限的恐慌。

你恐慌,你害怕自己永远也改变不了,于是你想着改变,可是机会出现时,你又害怕、犹豫、逃避。

跳不出舒适区的人,20岁就已经死了

人很容易就被困住,人经常将自己深深地放置在那温暖、安全和舒适的区域。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制内的生活,因为安逸,没有波澜。

但如果你想要改进自己的生活,迟早都需要走出这个舒适区。因为只有走出舒适区你才能经历更多新鲜和刺激的事情,才能从厌倦里找回自由。

安逸,是一剂自我麻醉的慢性毒药;成长和舒适不可能共同存在。

不要停留在心灵的舒适区,有时候觉得压抑、寂寞、痛苦,才是正确的状态。所以,真正的享受,来自你对人生悲苦的积极解读,而不是你所期待的毫无价值的安全感。

没有人愿意过一眼就望到头的生活,愿意折腾,不过就是想趁着年轻,趁着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去看看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更美好的事,想让自己看看更多的人世风景,经历更多的尘世俗缘,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点,强大到在任何一个环境都能活得下来。

跳不出舒适区的人,20岁就已经死了

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会让其他所有的事情都为此依附,为了适应这个舒适区,慢慢就变得不可动了。你就会看到一个二三十岁的年纪过着五六十岁的生活,有的人至少提前30年退休了。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有的人已经在20多岁的年纪就已经死了,只不过要等到80岁左右才埋掉而已。

我们不能让自己在年轻的日子里,把日子过成发条,只剩下嘀嗒嘀嗒;也不能让自己在年轻的日子里,让自己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一直团团转,却找不到坚持的方向。

有些事情你现在不做,将来也不会去做,如果不能有准备地跳出舒适区,向未知迈出脚步,失去的,是一次美好的体验和一次同生活的对话。

人生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放弃的舒适选择了辛苦,只不过是为了有一天可以有更多选择,可以更从容地选择更舒适的生活。

离开舒适区才能拥有真正的舒适

跳不出舒适区的人,20岁就已经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