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錄取壓線投檔越來越少 報考競爭力越來越大

三本录取压线投档越来越少 报考竞争力越来越大

我省高考三本錄取(含徵集志願)已經結束,從省招辦發佈的錄取結果來看,今年三本錄取數量依然持續上漲,三本錄取比去年多了兩千多人,考生對報考省內院校熱度依然較高。

壓線投檔的院校越來越少,三本低分段考生報考時院校的選擇面越來越窄。在三本錄取中,最大的變化當屬徵集志願中無最低位次的要求,這對報考三本沒有被錄取的考生而言,是一個利好消息。

文史類分數線多高於400分 理工類兩所院校壓線錄取

今年進入到本科三批徵集志願環節的學校,文史類共有53所院校,共368個計劃;本科三批徵集志願學校理工類共有85所院校,共541個計劃。2017年三本徵集志願數據為:文史類總計有59所院校,共288個計劃,理工類總計有85所院校,共442個計劃。這意味著今年徵集志願文史和理工類計劃均高於2017年。

其中,我省民辦院校文史類徵集志願計劃為234人,其中徵集計劃較多的有:西安歐亞學院(35人)、陝西國際商貿學院(28人)、陝西服裝工程學院(28人)、西京學院(25人)等;我省民辦院校理工類徵集志願計劃為263人,其中徵集計劃較多的有西京學院(105人)、陝西國際商貿學院(30人)、陝西服裝工程學院(23人)、西安歐亞學院(20人)等。

8月4日,省招辦公佈了2018年陝西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本科三批錄取正式投檔情況,從投檔統計表來看,文史類裡,陝西服裝工程學院錄取最低分為364分,有9所院校錄取分數線達到了400分以上;理工類裡,西京學院和陝西服裝工程學院錄取最低分均為332分,有2所院校錄取分數線達到了400分以上。

三本录取压线投档越来越少 报考竞争力越来越大

業內人士表示漲學費或影響考生報考

8月11日,西安思源學院校長助理兼招辦主任馬曉燕說,今年三本錄取數量依然持續上漲,省內院校報考熱度依然高,今年三本錄取比去年多了兩千多人;各個院校在我省均完成了招生計劃,省內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出現了新的變化,說明各個學校在考生心目中的排名發生了變化。

馬曉燕分析,引起變化的原因,一方面是各高校發展勢態帶給考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學費變化等原因。此次三本徵集志願各個學校都按照預期完成招生計劃,受計劃等因素三本落榜的考生也不少,建議考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分數和專業、就業等報考院校,平行志願填報要有梯度。馬曉燕提醒已被錄取的考生,按時報到,做誠信考生,珍惜求學機會。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副院長徐煒表示,今年學校增加了270個本科計劃,錄取情況較好,且錄取分數線偏高。此次三本徵集志願,學校共投放17個計劃,全部錄滿且錄取分數高於之前正錄分數。

徐煒表示,考生在填報徵集志願時,為避免滑檔,普遍比較謹慎、理性,基本不存在好高騖遠的情況。所以也建議以後的考生在填報志願時,要掌握和學習填報志願技巧,因為徵集志願院校的計劃和專業偏少,而且錄取分數也會偏高。

三本录取压线投档越来越少 报考竞争力越来越大

最大變化:徵集志願無最低位次要求

志願填報專家薛梅總結說,2018年,文史類有240所、理工類有246所院校在陝西三本招生,其中有2所院校首次在陝西省三本招生,招生計劃數多於2017年。理工類60多所院校的投檔最低位次低於2017年,其餘院校的投檔最低位次均高於2017年;文史類院校2018年的投檔最低位次近半數高於2017年,有半數院校的投檔最低位次低於2017年。

薛梅表示,雖然三本總計劃數增加了,但錄取的競爭力並沒有降低,尤其是理工類錄取競爭力尤為激烈。三本錄取中,最大的變化當屬徵集志願中無最低位次的要求,這對報考三本沒有被錄取的考生是個利好消息。

三本录取压线投档越来越少 报考竞争力越来越大

壓線投檔院校越來越少 三本低分段考生吃虧

薛梅指出,從我省三本徵集志願數據來看,理工類有63所院校的325個招生計劃,文史類有41所院校的307個計劃,因為考生不服從調劑等原因進入徵集志願環節。2018年,文史類無壓線錄取院校,三本線上5分投檔的院校只有6所;2017年有6所院校壓線投檔。2018年理工類有14所院校壓線投檔,2017年有13所院校壓線投檔。

對此,薛梅表示,2018年文史類和理工類均沒有0投檔院校,說明考生報考更為理性。2018年文史類雖然增加招生計劃,但是壓線投檔院校及正式投檔、徵集志願中的剩餘計劃都較少,錄取競爭力較為激烈;2018年理工類正式投檔中,未投檔滿額院校比2017年少8所,壓線錄取院校比2017年增加1所;徵集志願剩餘計劃數多於2017年,若考慮2018年增加招生計劃數因素,剩餘計劃數近兩年基本持平。

“壓線投檔的院校越來越少,說明三本報考的競爭力不斷增強,意味著三本低分段考生報考時院校的選擇面越來越窄,尤其是文史類考生,這一現象更為明顯。因此,2019屆處於三本低分段的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更為謹慎。”薛梅提醒考生。 華商報記者 耿豔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