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我這一輩子都不會離開狍皮製作,為的就是把鄂倫春人的根留住。”鄂倫春族大姐延楚卿對我們說:“古老的生活方式已經無可挽回的逝去,我不想有一天人們只能在博物館裡追憶我們的民族之魂!”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鄂倫春旗作為全世界唯一的鄂倫春民族自治旗,是鄂倫春族風情最濃郁的地區。作為我國僅存的狩獵民族,鄂倫春族被譽為“北半球漁獵民族活化石”,鄂倫春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其中,狍皮製作技藝貫穿於鄂倫春人的整個生活中。解放前,鄂倫春人長期以遊獵為生,在特定的生產、生活環境下創造了狍皮文化。鄂倫春人有民族語言,沒有民族文字,狍皮技藝就成了本民族的文化載體。這是一部沒有文字的史書,它是研究鄂倫春民族文化的重要依據。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延楚卿出生在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她的父親是鄂倫春旗的老旗長。做為家中長女的她從小就跟母親學習製作狍皮製品,“從我記事起,母親幾乎天天都在做狍皮手工,我看著看著就喜歡上了。”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延楚卿與狍皮製作結緣,並且自然而然成了傳承人。後來,延楚卿在阿里河鎮經營著一家民族服裝工作室,取名奧嬌儒,奧嬌儒是鄂倫春語,意思就是根。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作為遊獵民族,鄂倫春人以狩獵為主,因而過去人們的衣服、鞋帽、手套乃至被子等都是用獸皮製作的,而狍皮是其中最主要的原料。鄂倫春的狍皮衣做工精細,樣式講究,既輕便又保暖,特別能夠適用於北方漫長寒冷的冬季和鄂倫春人終年爬山穿林的狩獵生活。鄂倫春族服裝以袍式為主,不同季節有不同的服裝。比如,冬季穿的皮袍,鄂倫春語叫作“蘇恩”,是用冬季獵獲的狍皮製作的,此季節狍皮毛長皮厚,穿著特別保暖。夏季的衣服則是用皮薄、毛短的紅槓子皮製作的,也有用刮掉毛的狍皮製作的。春秋穿的衣服是用秋季短狍皮製作的,鄂倫春語叫“卡熱莫納”。而“滅塔哈”狍頭帽更是別具特色,它是用完整的狍頭皮縫製而成,而且連狍耳、眼、鼻都要保留下來。鄂倫春族男子最喜歡佩戴狍頭帽,這也是鄂倫春族服飾中具有代表性的裝束。這種帽子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隻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誤傷。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一件狍皮服飾的誕生絕非易事。其中,狍皮的處理最難。新鮮的狍子皮必須先陰乾後掛到高處晾曬,大約需要20天左右。經過晾曬的狍皮會變得像紙板一樣容易折斷或破碎,因此製作狍皮服之前要把狍皮變軟。方法為把生狍子肝捏碎攪拌在溫水中,然後用柔軟有韌性的烏蘆草蘸著狍肝水,均勻地塗抹在狍皮上。抹完狍肝水要把狍皮捲包起來自然發酵,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狍皮上的血絲和筋膜更易脫離。接下來的“熟皮子”是一項非常繁重的體力勞動,“熟皮子”的工具和鐮刀頭形狀相似,目的是為了徹底清除狍皮上的肉質和殘渣,再拿鋸齒一樣的工具反覆揉搓。之後就是染色環節,染料取之於自然,用黑樺樹多年的朽木煮水後均勻地塗抹在狍皮上,再次晾乾後用手揉搓,通常皮子“熟”到乾淨柔軟的程度,就可以準備剪裁和製作了。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一件皮衣,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文化,而一針一線,又凝聚著狍皮衣製作人的心血。根據狍皮的面積做大衣,一般女士需要8張,男士需要9至10張。狍子的肚皮處皮薄,就要加一層縫製。最考驗耐心和力量的就是縫製狍皮,其中的難度只有體驗過的人才知道。狍皮看似柔軟實則堅韌,針穿過皮時,需要用力拽,經常把頂針頂破。在皮上縫製圖案要先用黑線,再用紅線,非常繁瑣。最不起眼的紐扣就需要縫兩天時間。鄂倫春族狍皮衣不僅分男女款,還會區分大人的孩子,只是孩子的狍皮衣不染色,只用白板皮來製作。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延楚卿大姐製作蘇恩的艱辛,我們無法體會。看看蘇恩上襟、袍邊、袖口鑲的皮邊,我覺得和我們漢族人納千層底布鞋有一比。手指用力將針和狍筋線穿過幾層狍皮,針無數次地上下飛舞,縫一針,用頂針兒推一下,針腳細密、均勻。我眼前彷彿浮現出延大姐當新娘時漂亮的樣子,頭戴“阿細阿溫”(女帽),身穿“阿細蘇恩”,腳蹬“其哈密”(皮靴)和“叨窩吞”(狍皮襪子),手上戴著“撒爾巴黑”(五指花手套),身挎“庫迪”(皮包),服飾精美,古樸典雅。遙想當年,在月光下的撮羅子裡,鄂倫春族女人盤腿坐在火旁,手裡拿著針,食指上戴著頂針兒,身上放著還沒縫好的嫁衣。她要用自己的手,把女兒打扮成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那慈祥的目光裡,透著對女兒的牽掛和疼愛。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從北方草原深處走出神鹿的身影,向世人展示氣韻生動的民族服飾文化之美……2016MTI世界旅遊小姐金色使者中國總決賽的T臺上,14位身著北方神秘民族服裝服飾的模特,端莊、典雅、帶著大自然的氣息,讓T臺上瀰漫著大興安嶺千姿百態神秘之風。延楚卿大姐就是此次大賽《興安神韻》的展演服裝的設計者。如今,延大姐的鄂倫春民族服裝店每年都要接受幾百套服裝的定做,有時超過千套,客戶除了本地的鄂倫春族人,還有外省市的鄂倫春族人。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鄂倫春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延楚卿大姐一邊用鄂倫春語給我們唱著小調,一邊埋頭做著狍皮衣服。延大姐是狍皮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她製作的狍皮服飾被許多展覽館收藏,參加過多次巡迴展覽。她的孫女也會說鄂倫春語,她開這間狍皮製作工作室已經10年了,就是希望這項技藝能夠傳承下去。做獸皮服飾費時費力,又比較髒臭,年輕人不願意學習這門古老的技藝。延大姐現存的狍皮,都是前幾年從狍子養殖場收購的。現在不打獵了,養殖場的狍子產量有限,狍皮越來越不好收購。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作者】王成,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總策劃,媒體撰稿人,樂途旅遊網超級靈感旅行家。工農商學兵貌似佔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詩和遠方。惟願我們在行走中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請與作者聯繫。(微信:18612630430)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奧嬌儒,奧嬌儒,鄂倫春人的味道就是狍皮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