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爲何進擊開源世界?微軟收GitHub,IBM買紅帽

巨頭為何進擊開源世界?微軟收GitHub,IBM買紅帽

巨頭為何進擊開源世界?微軟收GitHub,IBM買紅帽

10月28日,微軟和IBM兩家企業服務巨頭先後發佈兩則與開源世界相關的消息。微軟副總裁納特·弗裡德曼稱,微軟已經完成了對GitHub——被收購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開源軟件代碼庫和開發工具服務商——的交易,他本人也將迎來一個新的標籤:GitHub CEO。在IBM這邊,則在週日宣佈,它已同意收購Red Hat,後者是首批也是最著名的開源服務器操作系統供應商之一。從金額上看,微軟的收購額達到70多億美金,IBM的收購交易更是高達340億美金。此時此刻,巨頭們為何紛紛開始收割開源世界?拋開大廠的公關言論,他們背後的真實動機是什麼?為此付出的真金白銀會受到程序猿們的認可嗎?

  • 其一,不管是微軟還是IBM,進軍開源世界的根本原因還是基於客戶的需求,是基於開源的業務在企業客戶應用中的增長。眼下,很多公司中的IT部署,基於開源的開發已經佔到90%,標準化的套件比例一再降低。尤其在雲計算模式興起之後,IaaS、PaaS、SaaS三個層面都在作為一項服務提供給客戶,客戶業務場景中各種軟硬件應用越來越“混搭”,只賣自家產品已經遇到了很大侷限。

GitHub為什麼得到微軟的青睞? ——2800 萬個用戶和 5700 萬個代碼倉庫(包括 2800 萬個公共代碼倉庫),這使得它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開源代碼託管平臺,就連蘋果、亞馬遜、谷歌和許多其他大型科技巨頭等都在使用 GitHub。可以說,GitHub 在代碼、軟件開發領域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外界一直有人說,微軟是為了自家的智能雲 Azure 與 GitHub 緊密地集成起來,這樣開發人員可能更喜歡 GitHub,這也將推動微軟 Azure 被更多使用。

在IBM對紅帽的收購中,大背景是:許多公司使用多個公共雲和私有云,它們表示這就需要眾多技術,比如Linux,比如使應用程序能夠在不同的計算機和雲上一致運行的軟件容器,比如容器管理軟件Kubernetes。IBM一名相關高管就表示:“IBM致力於成為名副其實的多雲提供商,我們將優先考慮跨多個雲使用Red Hat技術。這麼一來,IBM將支持開源技術,無論該技術在何處運行,從而能夠在全球商業環境中靈活擴展。”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 其二,其次商業拓展方面,因為開源業務佔比提升,CTO的勢頭已經逐步壓過了CIO,出身基層程序猿的CTO們天生對開源、對GitHub、對紅帽有足夠多的好感。過去這些大廠商售賣產品基本以搞定CIO為最重要的目標,但現在不行了,因為具體買什麼技術產品,可能早已在程序猿們下手敲代碼之時就已經定了,他們用了就是買了。微軟、IBM這些商業巨頭一向是客戶在哪裡他們就去哪裡。尤其對CTO這類真正的技術決策者的動向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

如上所言,開源軟件已逐漸成為許多應用系統的基石,即便在大企業中也是如此,比如Linux操作系統、Web瀏覽器Firefox以及Apache Hadoop之類的大數據分析軟件。人們逐漸離開計算平臺如 Windows,開始轉向 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雲端和開發者工具。由此,負責這些開源技術的人員的發言權也越來越大,他們這些人所使用的工具、愛逛的社區也隨之水漲船高。

微軟收購GitHub這個最大的開源代碼託管平臺,除了業務、技術之外,更重要的還在於社區的活躍人群。

從社區運營上看,GitHub 允許開發者能夠通過一個共享界面來實現合作,用戶可分享自己的代碼併為別人所用,也可以和全世界其他的開發者一起共建完善代碼,通過這樣的形式,全球的各大開發者可以從中交流、借鑑經驗,並快速的提升技能。收購以後,GitHub 可以為微軟打造適合開發者使用的工具,尤其是在開源方面,如果微軟收購 GitHub,會獲得這個社區平臺的更多支持。

對IBM來說,他們也表態說,在將繼續致力於紅帽的開放治理、開源貢獻、參與開源社區和開發模式,繼續打造其廣泛的開發者生態系統。Red Hat的管理體系,甚至總部、設施、品牌和經營實踐都不會變化,可謂誠意滿滿。市場研究公司Wikibon的分析師斯圖•米尼曼(Stu Miniman)說:“Red Hat有望彌補IBM不受開發人員的追捧這塊短板。”

  • 其三,最後一點覺得值得一說的是紅帽的企業文化很有意思。紅帽的員工團隊非常穩定,我記得早些年跟他們接觸時得知,公司裡有不少父子、夫妻兩人都是在紅帽工作的。紅帽老大也傲嬌對外說過,員工們經常當面喊他笨蛋。——開源軟件本身在商業世界裡生存下來就是一種很極客的感覺,他裡面的這種更開放多元的文化,未來應該還有繼續發揚光大的空間。
巨頭為何進擊開源世界?微軟收GitHub,IBM買紅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