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啓動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 內容來源|清友會 文|陳瑩瑩

(本文發表於中國證券報9月24日頭版名家連線專欄)

民生證券副總裁、研究院院長管清友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上半年經濟企穩,主要因前期穩增長政策持續發酵。一是2016年年初開始基建投資持續反彈,在6月達到20.31%,創14個月新高。二是房地產多環節鬆綁,房地產銷售量價齊升。然而,這兩個主要的經濟增長引擎,下半年都面臨放緩壓力。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基建投資方面,最主要風險在於財政收支壓力加大,財政自有資金難以滿足基建投資大規模資金的需求,而PPP項目儘管在加速落地,但絕對規模不大,難以替代財政資金對基建投資的影響。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房地產方面,房價快速上漲積累了風險,地產調控政策趨嚴,從9月高頻數據看銷售出現回落,“金九銀十”可能難出現。由於滯後效應疊加去年低基數,今年地產投資有望維持5%左右的增速,但與上半年相比,也出現了明顯回落。

預計三季度GDP增速為6.6%。8月經濟數據出現了一定回暖,一是因7月洪澇消退後地產、基建等投資活動加快以追趕工程進度,二是汽車消費增速大幅提升,三是因需求側管理加強,8月單月財政赤字達4293億元。季節性因素消退後,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預計9月經濟數據將較8月出現回落,三季度GDP增速小幅放緩至6.6%。

8月CPI同比為年內低點,預計9月為1.6%。上半年對CPI影響最大的是豬肉和蔬菜兩個分項,而去年8月是豬肉和蔬菜年內的最高點,基數效應下8月CPI同比大幅回落至1.3%。9月CPI同比回升,並非源於供需結構的變化,而同樣主要由基數原因所致。

管清友強調,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政策託底空間有限,未來穩增長需以類財政政策為主。超常規財政政策可能有必要啟動。

究其原因,管清友指出,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間6次降息、5次降準,但寬鬆所釋放的流動性與融資成本降低,並未帶動實體經濟回升,最主要原因在於貨幣傳導機制受阻,流動性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因此,接下來有必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條件。

第一,遏制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行的趨勢。正確看待民間投資下滑的產業原因,改善民間企業融資環境,增加融資渠道,如加快核准使更多民間企業有機會獲得低成本的股權融資,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信貸投放,財政設立專項引導基金等。加強預期管理,減少政策層面上對企業預期的誤導,使企業能形成穩定預期,從而做出投資決策。在制度上必須進行改革,包括產權保護、降低國企壟斷、財稅制度改革、降低宏觀稅負率、加快形成統一市場減少物流成本等。

第二,從需求端引導長期過剩資金進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一方面,我國面臨區域發展差距;另一方面,城鄉差距發展大,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發展參差不齊,廣大農村地區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缺更為嚴重。未來要擺脫過度依賴貨幣信貸政策的傳統做法,在超常規財政政策上發力,發行特別國債、建設國債,吸納資金用於長期建設。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國債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間,對於追求穩健的長期投資者而言,不失為合意的投資品種。

首先,支持一批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成為新的一線城市。對於經濟發展快、資源相對集中、處於航空與高鐵等節點的省會城市和中心城市,如杭州、南京、武漢、重慶等城市,可以按照一線城市去發展,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可通過適度放權、調整央地關係、改變城市管理方式等途徑,釋放這些城市的活力。

其次,加強中心城鎮建設,通過產業政策引導、財稅政策支持的方式,加快這些中心小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和人口的聚集。

再次,加快區域間、城市間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互聯互通。可以與一帶一路、區域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加大交通基礎設施的供給,提高高鐵站點、通航機場、高速路網等普及率。這些基礎設施的投資額大,短期有助於擴大總需求,長期有助於通過輻射效應加快區域發展。

最後,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務供給,一是財政資金向供給短缺的地方傾斜;二是推廣PPP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三是放鬆市場準入條件,教育、醫療、養老符合人口結構變化下的產業轉型。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根據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7月30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的項目數量為10170個,入庫項目金額約12萬億元。而不少觀點認為PPP模式將成為接下來經濟穩增長、民間投資回暖的有力抓手。我國PPP項目未來將呈現何種趨勢,應重點克服哪些困難?

管清友:PPP模式在我國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目前中國的PPP項目集中在市政建設和交通領域,而PPP成熟的國家如英國主要領域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未來這些領域也會大有空間。

當前PPP面臨十大問題:第一,主管機構交叉重疊,權責利界限難分清;第二,PPP上位法體系未建立,下位法衝突;第三,地方政府信用缺位,契約意識淡薄,社會資本顧慮重重;第四,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設不到位,社會資本參與運營十分被動;第五,PPP項目用地政策尚未明確,項目土地取得困難;第六,PPP項目收益偏低,社會資本財務投資的動力不足;第七,金融工具和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不通暢;第八,PPP項目監管環節相對滯後,導致隱患突顯、問題頻發;第九,缺乏專業人才和中介服務機構,PPP方案設計水平不高;第十,金融體系配套不完善,退出機制不暢。

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釐清各自職責範圍,協調推廣PPP;並儘快推動PPP立法;政府運作PPP項目必須高度重視,把握好自身定位,強化商業意識和契約精神,保障項目穩健持續合作。同時,將“退出機制”作為重要的一環予以規範,政府應借鑑國外PPP交易所,依託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為社會資本提供多元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退出渠道。另外,相關各方應儘快完善PPP融資市場,積極吸引和整合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社保基金等資金進入。

管清友:超常規財政政策有必要啟動

END

內容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deany-zhang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 continue8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