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增量資金入市可期

【證券日報】

上交所10月28日表示,目前,股份回購相關配套業務規則、公告格式指引已形成初稿。上交所將按照證監會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抓緊予以修訂和完善,儘快發佈實施。2018年10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修改《公司法》的決定(以下簡稱《修改決定》),對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有關公司股份回購制度的規定進行了專項修改,自公佈之日起施行。此次《修改決定》發佈實施後,滬市上市公司主動響應,發佈回購預案、實施回購的滬市公司家數明顯增加。10月26日《修改決定》發佈後的週六、週日兩天內,滬市已有30家上市公司披露股份回購相關公告,其中有14家披露股份回購提議或預案,16家披露股份回購實施進展。

繼10月19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態,“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後,上週以來,一系列促進險資入市的政策文件相繼落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認為,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隨著險資入市步伐加大,監管層除了有幫助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的考慮外,還希望藉助險資的入市改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隨著近期監管層對險資入市鬆綁,未來險企權益類投資或將增長。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0月份以來,截至昨日記者發稿,已有逾140家公司公佈股份回購方案或相關實施進展。分析人士認為,股份回購制度的完善將為A股市場注入積極因素。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提醒謹防“忽悠式”回購。中泰證券分析師王仕進表示,影響回購意願的因素比較複雜,不僅包括客觀方面為了完成業績兌現、採取資產注入等方式的回購,還可能存在套路減持、提升股價的“忽悠式”回購。同時,由於實施回購的流程較為複雜,耗時較長,成本較高,使得公司實施回購的後續動力不足。

【中國證券報】

隨著上市公司三季報的密集披露,上週(10月22日至10月27日)A股共有42家上市公司接受機構調研747家次,調研活躍度環比大幅回升。具體來看,業績表現較好的海康威視、英唐智控、長春高新等個股明顯受到機構關注;此外,醫藥生物行業5家上市公司受到機構調研,被調研數量排名首位。

10月24日晚間,科技部公開公佈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華大基因(華大科技)、藥明康德和艾德生物A股三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另外三家也是明星機構,包括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阿斯利康、昆皓睿誠。處罰書稱,經調查發現,華大基因(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藥明康德將5000餘份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艾德生物違規轉運接收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

10月28日晚間,貴州茅臺披露2018年三季報,公司前9月實現營業收入522.42億元,同比增長23.0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7.34億元,同比增長23.77%。但單從第三季度來看,其營收為197億元,同比增長3.81%。淨利潤為89.69億元,同比增長2.71%,增速有所放緩。同日,五糧液、瀘州老窖等也同時披露三季報,營收淨利均實現增長。從原因來看,多家公司稱是產品銷量增加以及優化產品結構所致。業內人士預計2019年白酒行業有望實現平穩擠壓式增長,品牌集中度提升仍是主旋律。

【證券時報】

高升控股(000971)此前深陷大股東佔用資金、違規對外擔保的泥淖之中,證券時報·e公司曾進行詳細報道。10月24日,高升控股公告,公司接實際控制人韋振宇通知,韋振宇通過委託付款將1.82億元資金匯入公司指定賬戶,償還了佔用資金。經高升控股財務部確認,上述款項已全額到賬,實際控制人關聯方發生的資金佔用清償完畢。

新三板的改革大幕徐徐拉開。全國股轉公司近日就股票發行、併購重組、做市商制度進行優化改革,根據實際監管中存在的問題對存量制度進行了完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對存量制度進行優化,是為了讓新三板現有制度更規範,融資更為便捷高效,為後續深化改革措施的推出積累經驗創造條件,新三板市場的增量改革值得期待。

已經發布三季報的江浙滬五家銀行是交通銀行、上海銀行、杭州銀行、常熟銀行和江陰銀行。季報上最亮眼的指標是,這五家銀行集體創出近兩年最強經營效益。其中,有三家銀行淨利增速超過20%,目前穩佔上市行今年以來盈利增速頭三名,分別是——常熟銀行淨利增速25.32%、上海銀行淨利增速22.46%、杭州銀行淨利增速20.37%。這三家銀行的營收增速同樣不俗,上海銀行甚至創下了29.48%的歷史最高水平;杭州銀行緊隨其後,營收增幅同樣創出新高達到24.88%;常熟銀行營收增幅也接近20%的檔位,達到18.27%。

【上海證券報】

規則的完善大大點燃了上市公司的回購熱情。今日,滬市公司恆力股份公告,宣佈將按照新修改後的公司法相應地提起公司章程修改,同時,公司公佈了回購預案,並在其中“活用”新制度,成為公司法完善回購制度後的首批“嚐鮮者”。

首批披露三季報的上市券商有山西證券、華西證券、申萬宏源、國海證券、廣發證券、第一創業、財通證券和東吳證券,加上新近上市的天風證券和長城證券。其中,僅有山西證券實現了營收同比正增長。

停牌近8個月後,*ST撫鋼復牌不出意外地經歷連續跌停,20個交易日後,*ST撫鋼股價跌去五成以上。而在連續兩年虧損,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淨資產為負等現狀下,*ST撫鋼暫停上市風險突顯。

自身扭虧艱難,破產重整成為了*ST撫鋼最後的依靠。然而,在所剩不多的時間內,*ST撫鋼還需面臨徵集投資人、提交重整草案、債權人表決、法院批准等多重難關,任務不可謂不艱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