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孩子最煩媽媽說「快點寫作業」

調查:孩子最煩媽媽說“快點寫作業”

調查:孩子最煩媽媽說“快點寫作業”

調查:孩子最煩媽媽說“快點寫作業”

本文圖片 廣州日報

你知道多少孩子會在遊戲中加陌生人為好友嗎?想不想知道孩子們最希望家長如何跟自己好好說話?19日,在第五屆廣東省網絡宣傳週期間,廣東省網信辦和團廣東省委在廣州舉辦了一場以少年兒童代表為主體的“2018年兒童互聯網大會”。來自北京、西安、重慶、廣州、成都、佛山等10個城市的兒童調研員組成的調研小組現場發佈了《2018中國兒童網絡安全調查報告》。

“孩子做的調研或許不是最嚴謹的,但卻很真實。”項目發起人、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波說,共有8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10~14歲的兒童參與調研,從7月持續至9月共發放調查問卷1543份,有效問卷1428份。

遊戲社交

兒童最擔心被騙錢被盜號

通過調查與分析,兒童調研員們發現,不少遊戲都具有社交功能,有利有弊,兒童在其中也面對不少隱患。大多數問卷受訪者偶爾會加陌生人為好友(79%)。在對風險的認知上,有71%的受訪兒童認為遊戲交友對兒童的隱患是被騙錢,有29%的受訪兒童認為隱患是被盜號,而這些情況都有受訪者遇到。還有很多陌生人利用中小學生貪小便宜的心理,通過各種方式讓遊戲玩家相信陌生人很可靠,使得遊戲玩家放鬆警惕,上當受騙。

針對這樣的問題,兒童調研組建議:有關部門要對一些有社交功能的遊戲進行規範管理,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遊戲平臺和相關功能採取一定的限制和保護措施;企業應該考慮到用戶年齡的多元化,規定只有達到一定的年齡才可以進行交友或同齡人才可以交友。或是設計不同年齡段的遊戲玩家進入不同的網絡遊戲平臺界面,對未成年人加以區分並予以功能上的限制與保護等。

短視頻火爆

近半初一初二生製作發佈過視頻

收看和拍攝短視頻逐漸在兒童群體中興起,過半受訪中小學生日常愛刷視頻。其中,人氣最高、使用最廣的五款短視頻APP分別是:抖音短視頻、快手短視頻、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以及騰訊微視。47%的初一、初二學生自己製作發佈過視頻,比其他年級的學生人數多。短視頻在傳播過程中伴隨著很多不良信息,儘管不同城市、不同年齡的大部分中小學生,都回答沒有在短視頻應用上看到過不良信息,但通過調研小組的私下訪問了解,還是有一部分學生實際曾經觀看過、接觸過不良信息的。這說明短視頻裡面確實存在著不良信息,這些不良信息是有機會傳播到青少年群體的。

兒童調研員認為,短視頻可以讓兒童娛樂身心、掌握熱點等,但也有許多少兒不宜的內容,並且觀看短視頻一不小心就花費大量時間,沉迷短視頻不免影響學業,還有出現拍攝短視頻暴露家中隱私的情況等。建議平臺要加強管理,對發佈的視頻內容進行審核,杜絕兒童或學生接觸到短視頻上的不良信息。為兒童或學生設置一個系統,管控看視頻的時間,避免沉迷。另外,適量限制小學生或年齡較小的孩子發佈短視頻的行為。

親子關係

手機使用時間成爭執焦點

調研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高年級的孩子渴望自己能有管理自己時間的權利,因此會和父母因手機使用時間產生爭執,從而影響親子關係。主要原因是孩子和家長互相不信任,家長誤解孩子,孩子不接受家長的管制;家長不尊重孩子的隱私,隨意翻看孩子的聊天記錄。根據各個城市學生的報告,兒童調研組整理出溝通中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話的特點,包括催促學習:快去學習/快寫作業;同齡比較: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你看看別人;娛樂限制:不許看手機/不許看電視/不許玩遊戲;直接否定:真沒用/笨和“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對此,不少孩子提出,親子之間互相約定好上網時長,合理分配上網時間,可通過籤“合約”的形式實現;對待爭執的問題要平等溝通,孩子理解父母的想法,父母對孩子不要擺高姿態,多信任孩子。如孩子不守承諾,家長應耐心教導;家長不守承諾,應自我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