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琅琊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片子,這是胡歌封神之作。縱觀整部劇,我們可以看到,當今觀眾最關注的演技在這部劇裡到處都是。這部劇比較燒腦,值得反覆去品味,不少人依舊在重刷,一邊懷念,一邊琢磨。

我們都知道眾臣請求重審赤焰舊案那一個場景。在52集與53集中,眾臣懇請皇帝下旨重審赤焰軍一案之時,先是長公主隨著一曲歌曲結束而出場,頂著觸犯龍顏的壓力,開始一一列舉自己丈夫謝玉所呈上的罪行,然而,說到第三條罪狀時,皇帝憤怒已到一個很高的程度,要召御林軍前來清走長公主,此時,禁軍統領蒙摯下跪請皇帝耐心聽完長公主的話,長公主得以繼續說完最後兩條罪狀。而後,霓凰郡主以林殊未婚妻的身份請求重審赤焰軍一案,接著是刑部尚書蔡筌提出請求重審赤焰軍一案,接著平日裡和稀泥的老狐狸柳澄附議,然後是戶部尚書沈追附議,再然後其餘大臣一齊上前下跪附議,未等他說話,自己的弟弟紀王附議,這是他始料未及的,接著是穆小王爺說話,再然後是坐在一邊不聲不響的言侯請求,然後是已成為太子的景琰出場,先扶起長公主,眾人見此,自行起身,皇帝此時已經明白了,轉而注意到一直坐在那兒未曾發話的梅長蘇,才相信夏江所言是真的,他就是林殊,此刻,在他眼裡依舊是所謂的逆賊。

這一連串的過程,顯然是謀劃的,劇情中已經說明了。但是,我們要來想想為什麼如此安排,為什麼呢?這是我如今無法想通的問題,也許你覺得不過是小說作者或者導演安排的,隨便安排的,沒什麼意思。但是,沒意思也能找出來意思,無聊的人向來不就如此嗎?如果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如果我們進入到劇中的那個世界,自然有它的一番道理。

一、長公主挑起此事。這個還好說,劇情裡也說了,長公主是此事最佳挑起人,謝玉死了,他留下的那等信便可以發揮作用了。長公主是此信的保管者,由別人拿去到皇帝面前挑起此事的確沒有長公主合適。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二、長公主說完第三條時,皇帝喊御林軍前來,卻不見有人進來,此時蒙摯請求皇帝聽完長公主的話。為什麼是蒙摯呢?他的身份是禁軍統領,他在此時上場的意思很明白——陛下,有我的禁軍在外面擋著,你的御林軍是進不來的,所以你不要想了,還是聽完長公主的話吧。此時,皇帝確實安靜了一點,繼續聽完長公主陳述的最後兩條。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三、長公主將謝玉五條罪狀陳述完畢之後,為什麼是霓凰出場?霓凰與林殊是太皇太后賜婚,若不是十三年前那場變故,恐怕早已成為夫妻,為人父母,不失為美好的一個家庭。當聽到赤焰軍是蒙冤被害之時,這位本該是林家的人當然要上前請求查明真相,還他們一個清白。於情理,她自然比旁人更希望真相大白,她也算是一個局內人吧,也算是與林家真正意義上最近的人了。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四、霓凰之後,刑部尚書蔡筌提議重審此岸。為什麼是蔡筌呢?我覺得因該是注意他的身份,他是刑部尚書,刑部啊,赤焰軍一案終究也是一個案件,既然有問題,刑部自然有責任核實清楚,查明真相。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五、蔡筌之後,柳澄出場。柳澄乃是中書令,我剛剛查了一下:中書令是幫助皇帝在宮廷處理政務的官員,中書令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責任重要。如此看來,此事關係與柳澄不大呀,為啥他在這個時候出現呢?何況他平日裡還是和稀泥的老狐狸。我不清楚原因,但如今有的線索是,此時,他的孫女剛剛成為太子妃,他可以說是太子的爺爺了,他肯定明白此事是太子在後謀劃的,並且他本性不壞,只是看上去喜歡和稀泥而已。其實,也未必見得他只會和稀泥,畢竟人家也是個中書令,這豈是和稀泥就能和上去的?當初戶部尚書職位空缺時,他看似隨口一提,卻成功將沈追推給了皇帝,讓沈追成為新任戶部尚書,不顯山不露水。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否在此之前與太子私下深談過,也參與到謀劃的過程當中,所以只能猜測。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六、柳澄之後,沈追附議。我本以為,憑藉沈追與蔡筌這對好基友的感情,他應在蔡筌之後,緊跟著附議,不曾想是柳澄。既然剛剛已提到了柳澄,剩下的人物中,也只有沈追是個經常出現的官員了,這點不意外。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七、沈追之後,眾臣紛紛附議。這是什麼情況呢?所謂的眾臣中自然不少已成為太子身邊的人,心中已然站在了太子一邊,其中肯定有參與到謀劃過程中的人。至於那些未曾參與的人,他們都是大官,自然不傻,到此時再看不出局勢,那真是智商捉急了。所以,此時是眾臣附議。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八、眾臣附議之後,紀王附議。紀王是皇帝的弟弟,看似始終處於一種醉酒的狀態,用情於聲樂之中,其實他心裡明白著呢。眾臣已附議,他是皇室人,也該站出來說話了,自始至終他都是心疼祁王的,他也明白赤焰軍一案的情況。他是不會參與到太子謀劃的過程中的,但是按他的性情,他自然是心中有什麼就說出來什麼。我覺得,他早就希望能有這樣一天了,他附議,沒毛病。眾臣已經上場完畢,此時出現一個王爺,很有分量,打皇帝一個措手不及。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九、穆青上場。紀王上場後,皇帝內心是崩潰的,想不到這個平日裡悠閒的弟弟也會附議。他心是痛的,情緒是失控的。此時,與眾臣發生一些言語上的爭執,穆青生性就不是看熱鬧的人,自然會跳出來,何況,他是局外人嗎?霓凰是她姐姐,他對整件事並非什麼都不知道,並且知道的還不會少。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十、穆青之後,言侯上場。為什麼言侯此時才上場?我並不明白,所以沒啥說的。不過,言侯確實實打實的參與到此事謀劃過程中的,十三年來,他心中一直裝著此事,自然有對皇帝的失望與恨吧。言侯自有言侯的風骨,性子能沉得住,有壓軸的風範。上場之後,一番道理說辭,然後眾臣繼續附議,也起了一個引領的作用。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十一、太子上場。眾人都已牽涉其中,皇帝也該明白了這件事是事先謀劃好的,太子也該上場了。他先扶起長公主,已是一種承認,也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鬧翻吧,此事必須有個結束。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十二、梅長蘇。皇帝畢竟不是糊塗人,很快便注意到了一直坐在一旁不曾起身,不曾參與的梅長蘇,看來,此事他才是最大的幕後人。皇帝此刻對夏江的話深信無疑,肯定後悔沒有早早殺了他,他就是林殊,在他眼中的逆賊。

這十二個出場順次你想過嗎?沒有?最好回去再刷一遍《琅琊榜》!

一個鏡頭,十二個出場次序,這其中的原因,豈是一個外人能說得清的?也許是無意的安排,也許是隨意的創作,但凡事都有個緣由。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