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十字路口:傳騰訊正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西方上古文論以哲學家為主導。在歷史上,是畢達哥拉斯(約前580—前500)學派率先從本體論意義上對數學與藝術的關係給予特殊關注。該學派認為數是萬物之始,也是萬物的本原。其成員將整數當成宇宙萬物的支配因素,殫精竭慮地研究它的類別和關係,對奇數、偶數、質數、親和數及完全數等給予定義,並試圖賦予某些特殊數字以象徵寓意(如4表示不偏不倚,代表公正、報應等)。在這方面,他們的活動具備某種創造性或藝術性。這一學派重視決定事物性質的數量關係,看好構成和諧秩序的數量比例,並將這種觀點延伸到藝術領域,主張“美是和諧”。對聽覺藝術來說,畢達哥拉斯學派把音樂歸結為數與數之間的簡單關係,因為他們發現了下列兩個事實:彈弦所發出的聲音取決於弦的長度;繃得一樣緊的弦若其長度成整數比,就會發出諧音。“確實,產生每一種諧音的各根弦的長度都成整數比。”

(2)他們認為“音樂是對立因素的和諧的統一,把雜多導致統一,把不協調導致協調。”(3)該派成員波里克勒特認為:“成功要依靠許多數的關係,而任何一個細節都是有意義的。”(4)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思想為赫拉克利特(約前540—約前480)所發展。他用“邏各斯”來概括其精華,這個範疇的實質就是數量上的比例關係,作為尺度而起作用。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徒菲洛勞斯(約前480—前385)說:“如果沒有數及其性質,那麼任何存在的事物,無論是其本身還是它們之間的關係,對任何人來說都將是不清楚的……不僅在上帝和魔鬼的行動中,而且在人類所有的行為和思想中,在手工藝製品和音樂中,人們都能看到數本身所發揮的作用。”

再次來到十字路口:傳騰訊正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