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三國的世界解說詞:第一集大江東去意未銷(中)

紀錄片三國的世界解說詞:第一集大江東去意未銷(中)

近代以來,隨著考古學人類學和生命科學等,實證科學的長足進步,學界對三國曆史或者三國文化的研究,早己超出僅對歷史典籍,進行考證的傳統領域,並且取得了驚人的學術成果。2013年權威國際學術雜誌,《人類遺傳學報》刊登的一篇論文,引發世人的關注,論文內容是關於曹操家族遺傳基因DNA研究的最新成果,主持這項研究課題的是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韓昇,和人類學數授李輝。

全國有多少曹姓,一調查呢七百七十萬,我們重點查曹氏族譜,傳下來一百一十多份全查,看它這個到底這個曹姓怎麼來的,有哪些是曹操的後人,它今天的分佈情況怎麼樣,我們後來找到八家,實際上找到了九家,家譜裡面記載,或者有其它的文字證據,記載他們是曹操後代的這個家族,結果一測發現有七家是一樣的,而且他們做出來的,代表著家族標記的這個Y染色體類型,叫作O2*F1462這個類型,在普通的漢族裡面是很罕見的,DNA檢測的比對樣本十分關鍵,也就是說主人公曹操的DNA從哪裡提取呢,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安徽毫州發掘的曹氏宗族墓中,出土了兩顆牙齒,據考證是曹操的叔祖父曹鼎的牙齒,課題組對這顆牙齒也進行了DNA檢測,它也同樣具有那種罕見的染色體,這樣一來,百分之百地證明曹操的Y染色體就是這種類型。

做曹操是一隻麻雀,我們只是解剖一隻麻雀,我們要打通的是用遺傳生物學研究歷史,要打通這條路,這條路意義在哪裡呢,我們這些年一直在積極推進的,就是建立中國古民族各個民族的基因,我們要把它全部建立起來,我們要根據這麼大的,宏大的研究裡面,我們要展示出中華民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是怎麼大融合怎麼形成的。

斜陽古抑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詩,他描述的是一幅藝人,為村民說書的場景,早在北宋時期大文豪蘇軾在他的隨筆集《東坡志林》裡,講了一個跟說書有關的故事,他說城裡人家但凡有小孩兒淘氣無暇管教,便給些線讓他去聽書,孩子們聽到劉備戰敗就鬱鬱不樂,還有哭鼻子的,而聽到曹操戰敗就一起大聲叫好。

那就是說三分,說三分就是說三國分立,也有一個著名的演員叫作霍四究,這就說明在北宋的瓦子勾欄裡面,《三國志》的故事已經成為,講史的熱門話題,成為一個招牌性的節目。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著名評書表演藝家袁闊成,在廣播電合演播的評書,《三國演義》轟動一時,那也是三國的一個高潮,每到中午十二點半長書連播時間,各個城市萬人空巷,可以說那個年代絕夫多數中國人,都聽過他播講的《三國演義》。

地處雁北的山西定襄,流傳著一種告老的社義表演,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村民們頂盔貫甲手執兵刃,將ー千多年前的戰爭重現在人們眼前,據史料記載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大馬杜火就盛行於雁北地區,他們最常表演的劇目,是三國時期名的官渡大戰小說《三國演義》成書四百多年後,隨著京劇的誕生,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故事,開啟了屬於它的黃金時代。

梨園行有句俗語,唐三千宋八百,數不盡的三列國,意思是戲曲舞合上演繹的故事,以三國為最多,這時候高臺上的生旦淨末,將一個個三國人物和他們的忠肝義膽,奸詐仁厚義薄雲天,刻畫得惟妙惟肖深入人心,三國故事由此進入了一個,流傳最為廣泛的時期。

他有個二弟壽亭侯,青龍偃月神鬼皆愁,白馬坡前誅文丑,在古城曾斬過老蔡陽的頭,這張唱片是京劇《甘露寺》當中,喬玄的經典唱段,演唱者是著名的京劇演員馬連良,1930年,這張唱片剛一上市發行就大獲戲迷們的好評,可是很快有人向馬連良指出,這段唱裡他有個二弟壽亭侯是錯的,壽亭侯的前面少一個漢字,應該唱作他有個二弟漢壽亭侯,馬連良向行家請教後,立即要求唱片公司銷燬片模,並且將尚未售出的唱片全部買回來,由他親手劃下了這道深深的印痕,有人對此非常惋惜,馬連良卻說,雖只是一之差,若是以訛傳訛,豈不貽害後人。

說漢-壽亭侯這樣斷是不對的,他不是漢代的壽亭侯,漢壽是個地名,亭侯不是爵位很高的候,亭嘛就是比縣還小的一級單位,漢壽這個亭的這個的這個地方的一個候侯爵。

其實這一字之差並不是馬連良的錯,現在流行的《三國演義》,大多是經過清人毛宗崗父子批註校改的版本,在毛宗崗之前的版本中有這樣一段情節,官渡之戰關於斬顏良誅文丑立了大動,曹操封他壽亭侯並授以官印,但是關羽拒不接受,於是曹操在壽亭侯前加了個漢字,關羽笑著說丞相知吾意也,這才欣然拜領,相信這樣的描寫是作者羅貫中的煞費苦心,他為了突出關羽降漢不降曹的忠義之情,抓住這個漢字大做文章,一個漢字的增減,使得關羽的品格頓時高大了許多。

這個漢,這個漢字代表了正統,代表了關羽對於漢室的忠心,所以有這個漢字在前面大家很容易往這個忠心,往漢朝往漢室這個方面來想。

然而數百年來,人們從情感上都認同和沿襲了,羅貫中精心構思的降漢不降曹的情節,而關公義薄雲天大義凜然的形象,更是與這個漢字的有無密切相關,當三國時代的歷史煙雲漸漸消散。數百位名留青史的三國人物中,最終惟有關羽稱王封聖,享盡了天下人間香火,狹義的三國,從魏文帝曹丕登基算起不過六十年,廣義的三國,從漢末黃巾起義算起,也不超過一百年,在世人心目中,那是一個群雄逐鹿,英雄豪傑輩出的年代。可是雖然不過短短的百年,卻是中國歷史上ー個動盪擾攘的時代,一生征戰不息蕩平群雄的曹操,在他的名篇《蒿里行》裡,發出了長長的取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ー念之斷人腸,就是這短的一百年戰爭疾疫災荒和飢餓,不僅使社會經濟遭到極大的破壞全國的人口數量,在這期間也出現了急劇的下降。

《蒿里行》它是用概括的,全景式地掃描了這場戰爭前後的過程,他跟我們旁觀者不一樣他是親歷者,他知道整個過程發生的背景,他也知道這個結果,是他不願意看到的一個結果,也正是站在這個層面上,我們說鍾惺在《古詩歸》當中說,這首詩是漢末央錄真詩史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