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父母與孩子

少走"彎路"不等於是走"捷徑"。每個孩子的人生中必然要走過各種彎路,這是必經的,對個人成長而言也是有益的。

你是否常這麼對孩子說:

“我這是為你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我是過來人,我知道什麼才是對的!”

“你現在恨我,長大了你會感激我!”

“現在如果我不提醒你,將來你吃了虧就會怪我!”

事實上,你也是這麼做的:

一歲,你趕緊扶起正在蹣跚學步的他;

三歲,你把正在用沙子蓋城堡的他拉回家;

五歲,你沒讓他去學校的春遊,說那不安全;

十歲,他想學游泳你沒同意,怕出現危險;

十五歲,他喜歡上了隔壁班的女生,你警告他不要早戀;

……

做父母的總喜歡扮演“過來人”的角色,卻又成了“攔路虎”。在我們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我們習慣性以“過來人”的口吻勸誡孩子我是為你好這個怎麼做,那個怎麼做,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久而久之孩子也失去了嘗試探索的興趣。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關於讓孩子自己嘗試自己去走彎路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母親因為自己兒子成年後和別人處理不好關係,對家人也很暴躁,而去諮詢心理專家。

專家問:“孩子第一次繫鞋帶打了個死結,你是不是從此不再給他買繫鞋帶的鞋子?”母親點點頭。

專家又問:“孩子第一次自己刷碗的時候濺了一身水,你是不是從此不許他走近洗碗池?”母親又點點頭。

專家接著說:“孩子第一次自己動手整理床鋪,用了很長時間,並且弄得歪歪扭扭,你是不是不耐煩地把孩子推到一邊,替他重新整理?”母親驚愕得看了他一眼。

專家又說:“大學畢業後,你是不是又動用了自己的權利和關係,為他安排了前程?”母親更驚愕了,連連點頭。

最後,專家肯定地說:“現在你的兒子是不是工作沒業績,與同事處不好關係,還對你們很暴躁,完全變成了一個陌生人?”母親“哇”的一聲哭出來:“是的,是的。醫生,這是怎麼回事呀?”

專家嚴肅地說:“你們把所有的事都替孩子做好了,所以,孩子就不會做所有的事了。”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做家長的可以幫助孩子成長,但絕不能代替孩子成長。

2017年5月份《變形記》節目中,一個叫劉思琦的女孩,分分鐘刷新了百師君的三觀。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姑姑給她剪趾甲,媽媽替她穿好衣服襪子卷好褲腳,家裡的阿姨親自喂她吃飯。一個16歲的大孩子居然不能生活自理。

要參加《變形記》前,她媽媽一邊喂她吃飯,一邊擔心道:去到那邊就沒人餵了!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她將進貨為20元的手機殼,以2元的低價賣掉,事後卻為了慶祝自己做生意成功,輕鬆吃掉了一頓數百元的宵夜。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更奇葩的是,她媽媽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女孩就是應該“富養”。這分明是“廢養”啊!

女兒16歲時你可以喂她,難道要一直喂孩子到80歲嗎?到那時候,是不是還要給她穿褲子,剪指甲?

這又讓我們想起了林妙可,那個9歲就登上奧運舞臺,10歲出演《紅樓夢》,12歲上春晚的女孩林妙可,之前接受採訪時的樣子,引來很多人吐槽。

接受採訪時她搖頭晃腦,說話嗲聲嗲氣,演技也被吐槽多年來毫無寸進,眾人一提起她,都會說一句“可惜了”。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而這一切,要歸咎於她媽媽劉喆平。她奧運“一唱成名”之後,面對眼花繚亂的機會,她的父母還未來得及認真考慮,就裹挾著林妙可在名利場上一路狂奔。

演員濮存晰對她媽媽說:“這個孩子應該停一停,真的像個孩子一樣,去上學,去成長。”

然而,為了增加女兒的出鏡機會,劉喆平甚至安排林妙可13歲就在酒吧走穴唱歌、為不孕不育醫院站臺,接各種商業演出。

而這一切只能讓林妙可的形象不斷招黑。再加上積累不足,漸漸地,林妙可就止步不前了。

可惜了,幼小的林妙可沒有能力做出選擇,不得不接受母親這樣的安排。

就如同電視劇《虎媽貓爸》中強勢的媽媽畢勝男。她將女兒的早教、幼升小、擇校、興趣班等一切問題大包大攬。其中一句“孩子,你還小,媽媽替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說出了無數父母為孩子做決定的原因。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生活中絕大多數的孩子,並不喜歡父母的安排卻又無可奈何。在中國式父母包辦的浪潮裡,大多孩子像一滴水一樣任由波浪推著隨波逐流,雖然他們並不想跟著浪潮走……

許多年輕的家長還沒想到過這個問題:我們並不能陪孩子一生,與其替他們事事操心,不如教孩子如何照顧好自己。

都說人生沒有彩排,孩子的成長曆程是不可逆的。我們都愛孩子,懷揣著“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美好願望,恨不能安排好孩子的一切,恨不得可以陪他走完一生。然而這種“以愛為名”的做法, 也許會毀了孩子一生。

現實中,很多父母覺得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在為孩子鋪路,可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

曾經熱播的《羋月傳》,想必看過的人不難發現,羋月與羋姝的人生大相徑庭,原因除了天生的性格差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她們背後各自母親的眼界。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楚威後自私驕橫,溺愛羋姝並安排好了她人生的每一步,不會給羋姝獨立思考的機會。

所以,成年後的羋姝變得不會做人,做事沒主見,更是自卑到了骨子裡,在後宮充滿惡鬥的環境裡,一直被人陷害。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而向氏身份卑微,但是她卻很有主見,有心胸,在教育女兒羋月上也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會約束羋月。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羋月有主見,有膽識,有思考的能力。併為她未來輝煌的人生奠定了基礎。

在美國家庭教育中,經常聽到的理論是:“醫生的兒子不見得就是醫生”,“球王的兒子肯定不是球王”。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事實上,有些事光靠聽前人經驗是學不會的,必須親自經歷吃點虧才能學會。

人生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如果因為怕一時吃虧而不去親自嘗試,事事都靠前人的經驗,那是不會有收穫的。

對於孩子,我們要強行斷奶,要有壯士斷臂的意志,我們要學會在孩子前進的路上做觀眾,做一名智慧的引路人,不要因為怕他們多走彎路而處處越俎代庖,不然,反而害了他們。

不妨試試對孩子說這樣的話

“關於這件事,孩子,我並不比你知道得更多,你得自己去嘗試!”

“我不能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也許你是錯的,但誰又能次次都對呢?我也做不到啊。”

“如果你碰壁了,我的胸懷永遠為你敞開,但我不能為你做任何決定。”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當他需要你時再給他幫助,不要幫孩子決定他自己的人生。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肖像母親和女兒

愛孩子,就讓他自己去成長!該走的彎路就要走,有些虧必須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