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武爲什麼要站樁?

練武為什麼要站樁?

在門類眾多的中國傳統武術中,有很多拳種都有站樁這種練功方式,雖然各拳種的樁功形式不一,但在技藝內容體系中的地位大體是一致的,那就是將樁功作為初學入門的基本功。如大成拳中的渾圓樁、形意拳中的三體勢、太極拳中的無極樁等等。當然,也有很多拳種沒有明確提出站樁的說法,但是實際仍然會在入門時練習樁功,如人們熟悉的馬步,再如學習八極拳首先要把標誌性動作兩儀頂拿出來作為定勢練習等。

樁功從內容上可以分為靜樁和動樁兩種,兩者的共同點都是練習時下肢保持固定姿勢不變,區別在於練習動樁時上身會進行各種運動。

武術中的樁功是基本功中的基本功了,它非常基礎,雖然動作看似很簡單,但是非常重要。樁功之於武術,猶如手位之於芭蕾舞、音階之於音樂,是基礎中的基礎,核心中的核心。

市面上我們看到人們站樁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養生、有的治病、有的求道,這些顯然都是站樁的延伸功能,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在這裡,我們從“武”的角度談談為什麼中國武術要站樁。

第一,站樁是為了讓初學者掌握一門拳藝對身型的基本要求。

比如大成拳中的混元(養生)樁(上圖所示),在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中幾乎包含了大成拳對身型的所有要求,如虛領頂勁、含胸拔背、肩抻肘橫、指挺腕擰、松腰斂臀,圓襠開跨等等,都可在這一個樁勢中求得。再如初學太極拳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太極樁練習,即可清晰掌握太極拳身型的基本要領,日後正式學習太極拳技術時就不會因為同時兼顧各部位動作要領而手足無措,從而使初學者對太極拳技術的掌握事半功倍。

這是站樁在武術教學方面的作用,同時,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學習拳擊、散打還是擊劍、劍道,初學之時都會從預備姿勢開始,而且往往都會讓初學者保持預備姿勢不動靜站練習一段時間,這個靜止狀態下的預備姿勢練習與武術的站樁在初學階段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在遵循由靜到動,由易到難的基本教學規律。當然,這個規律並非武技教學獨有,也普遍適用於舞蹈、瑜伽等一切身體操練技藝的學習。

第二,站樁是一種功力訓練手段。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大成拳。一代宗師王薌齋創立的大成拳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捨棄套路,而是構建了“站樁-試力-搭手-散手”的獨特訓練體系,其樁功中除了較基礎的渾圓樁、矛盾樁還有難度較大的伏虎樁、降龍樁、浮雲樁、獨立樁等,各種樁法要求身體各部位曲折擰轉、相系相爭,只要親身一試就不難體會,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難度很大,幾分鐘就能讓人汗如雨下。而且樁法外形看似不動,實則要求不斷用意識調動各部分肌肉進行反覆舒張收縮,也就是追求的是“不動之動”。

這個層面的樁法有兩個訓練意圖:一是訓練人的肌肉力量,主要是下肢肌肉的有氧耐力,這與練習套路時逐勢進行耗架子基本是一個目的,現代運動訓練中也有類似的靜力訓練方法;二是訓練神經對肌肉的募集能力,這種靜態下的神經-肌肉訓練,一方面可以增強大腦對身體各部分肌肉控制的精細化,提高人的協調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神經募集的肌肉數量,為後續訓練格鬥所必需的爆發力打好基礎。

第三,站樁是求得整勁的基本路徑之一。

中國武術一百多個拳種,各自在不同的拳理指引下發展出不同的風格特點,有的講究放長擊遠,有的講究貼身短打,有的追求引化拿發,有的追求硬接猛打。但總體來看,不論在招法形式上如何千變萬化,各拳種都對勁力有一個基本的追求,那就是整勁。

整勁表現於外在動作上是追求全身各部位一動全動、手腳齊到的運動效果,而表現於內在勁力上則是將周身之力通過合理的身型骨架最大效率地傳遞於拳掌至上。這裡可以借鑑於太極拳拳理中所講的“蹬之於足,發之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全身上下一氣貫穿,勁力傳遞暢通無阻。

粗略看來,整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靜態下的整勁,這建立在人體通過協調身體各部位的位置從而形成穩定的力學結構,進而實現將上身所受外力傳導到腳下,掌握了這種整勁,人在對抗中只要能夠維持身體結構不變就能不會失去平衡;另一種整勁則是動態下的整勁,動態的整勁勁力運行路線與靜態整勁基本相反,它同樣以穩定的身體結構為基礎,將腿部蹬地之力傳遞到手上,從而實現最大的擊打效果。

站樁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在靜止狀態下通過不斷調整身體各部位位置使之合乎拳理的要求,但要注意符合規範不是目的,目的是探求獲得整勁所需的那種穩定的身體結構。所以,判斷站樁動作是否正確有一個硬指標,那就是站好樁勢接受外力的檢驗,一遇外力身型散亂、喪失平衡者必定動作有所偏差。

從武術的技擊本體來看,站樁作為一種基本功無非以上所說的三點功能,教學意義上,將拳理要求的基本要領巧妙的熔於簡單的樁勢,是幫助初學者快速入門教學手段;訓練意義上,增強體能、探求整勁,是一種提高功力的訓練方法。

結束語

如果把站樁看做是藉以定型身體結構、探求整勁、訓練體能的基本訓練方法的話。即便很多拳種沒有明確的樁法,但實際上站樁這種訓練方法是普遍存在於中國武術的訓練中的,甚至可以說它普遍存在於一切身體操練的技藝之中,區別只是在於各自叫法不同而已。

我知道一提站樁可能更容易讓人聯想到練氣、養生,我之所以不提站樁的健身、治病的功能,是因為我認為那些都是樁功在輔助技擊練習之外衍生出來的次要功能。所有的拳應該都一樣,它首先是“拳”、“功夫”,拳本殺人技——所有不能打的拳都是耍流氓;而有些拳種,比方大成拳有專門為養生健體的樁式和練法,太極拳恰好有柔和緩慢的練習形式比較適合大眾健身而已,它們與專為養生健身而設的訓練形式、健身操有質的區別。站樁也是如此,如果習練者沒有意識到樁功是技擊基本功的本性,一味地求松、求靜、求氣沉丹田、求周身流佈,就極容易陷入自我催眠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到最後能不能真的收到健身功效不好說,功夫是肯定不可能練成,也難怪會出現“意淫”......;

至於那些通過練習站樁來打通大小周天,奢談得道昇仙的奇談怪論的“大師”、混淆視聽,就更不值一辯了!

最後,我建議想要通過武術健身的朋友,一定要先把武術當作技擊術來練,因為技擊除了需要體能外還要有規範的技術動作,這也是含胸拔背、沉肩墜肘的基本要求的本來意義所在。若是拋開技擊,完全把武術當做健身術,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了做動作的真實意圖,原本合理的技術規範也就無從執行。進而使原本客觀實在的技術規範變得主觀玄虛,也就給了神秘主義得以滋生的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