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文化陳少忠:轉型路上的「光杆司令」

中南文化陳少忠:轉型路上的“光桿司令”

撰文:華祥名 陳芝超

9月13日覆盤以來,危機中的中南文化(002445)股價連續跌停,創出四年新低。

陳少忠,這位中南文化的掌舵人,早已焦頭爛額,現在他也許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孤獨——

董秘陳光走了;

首席文化官劉春走了;

證券事務代表姜偉走了;

總經理洪濤也走了。

曾經輝煌的中南『文化』,現在已是人去樓空,一眾高管相繼辭職,讓董事長陳少忠成了光桿司令——現在連董事會秘書都只好他自己來兼任了。

連續三天來,我們無數次撥打中南文化董秘公開披露的電話,均無人接聽。

先是多次閃崩到停牌,再是集團多位董事離職、人心渙散。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中南最近又深陷多起訴訟案件,忙於發佈各種公告與回覆監管函。

陳少忠,這位中南文化的“掌舵人”,終究還是在轉型之中,迷失了方向。但又有誰知曉,陳少忠帶領下的中南文化曾頂著從製造業到文化產業跨界轉型的“冠冕”,令無數人豔羨。而如今卻深陷轉型的泥淖,進退兩難

1、從工人到掌舵人

陳少忠今年51歲,在江陰他的名頭可不小,不僅是先進個人、勞動模範、優秀企業家,還是江陰市十二屆黨代表和十六屆人大代表。

任董事長之前,陳少忠是一名高壓管件廠的工人。1989年,陳少忠跟著老廠長創辦了揚子管件廠,他成了揚子管件廠走南闖北的銷售員。

工人的嚴謹細心和銷售員的世故圓滑,這兩段經歷或許對陳少忠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到了1998年,才31歲的陳少忠便成了江南高壓管件廠的廠長,而江南高壓管件廠便是中南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

當時的江南高壓管件廠正處於資金短缺和員工稀缺的窘境中,陳少忠還是接下了這個“爛攤子”,卻意外地將這“爛攤子”做成了“香餑餑”。2007年,高壓管件廠再次改制,成為中南投資有限公司,到了2008年末,公司的銷售達到4億多,員工數量由原來的13名變成了400多名。

這些令人欣喜的變化,讓陳少忠看到了企業未來無限的可能,隨之而來更大的野心——企業上市。早在2006年,陳少忠在新加坡成立了全資公司江南國際,又在國內設立了旗下的全資子公司,本來計劃著由後者來收購江南管業的資產和服務,實現在新加坡成功上市的美好願望。但事與願違,國家頒佈的相關規定,又增加了其上市的難度,心灰意冷的陳少忠此時倒是起了畏難之意,只好放棄了相關計劃,回頭再走A股上市的老路。

走A股上市雖然還是存在諸多不確定,但是卻讓陳少忠和他的中南重工收穫了不少名氣。

2008年公司改製為中南重工有限股份公司,2010年在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陳少忠這位掌舵人成了江陰的紅人。在當時,中南重工打破了江陰六年以來沒有新股在國內上市的沉悶,陳少忠的中南重工可以說締造了一個神話。

而神話之所以稱為神話,畢竟其中還是有諸多的“神化”,關鍵時候,還是得看企業的發展狀況。

據中南重工的年度報告來看,資產規模雖然在穩步增長,但淨利潤並沒有達到理想狀態,2010年淨利潤4942萬元,2011年為7010萬元,但在2011年達到高峰之後,2013和2014年都沒有突破5000大關。

2014年,陳少忠又開始尋思了,為什麼費盡心思上了市,他的中南重工還沒有大的起色。痛定思痛之餘,陳少忠選擇了轉型的艱難之路

2、從製造業到娛樂產業

就在2014年3月18日晚上,中南重工發佈重組預案,宣佈以10億元擬收購大唐輝煌的全部股權。交易完成後,中南文化會加快進入電視製作行業的步伐,之前停牌的公司股票也將在3月18日復牌。中南文化還在2013年度報告中稱,公司將以影視傳媒公司為契機進入文化產業,形成雙主業公司

不忘老本,敢於嘗新,中南文化看起來志在四方

此次併購大唐輝煌,使中南重工從製造業轉變為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路開始起步,且此次併購舉動也為中南文化後來的瘋狂併購奠定了基礎。

此時中南重工的美好願景是在主業穩定的情況下與文化產業形成互補效應。很多主營業與文化傳媒不相關的公司都有著在傳媒產業“分一杯羹”的想法,陳少忠

似乎覺得自己趕上“這趟車”,就能一鳴驚人

大唐輝煌給陳少忠的中南重工帶來的不僅是股票的暴漲,更是十足的噱頭。

然而大唐輝煌的併購之路,陳少忠走得並非一帆風順

也就在2014年10月中旬,中南重工對於大唐輝煌的併購重組被叫停,原因是參與本次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立案偵查,股價也隨之跌停。

直到之後恢復審核,中南重工才完成對於大唐輝煌的收購。

而中南重工的另一條“併購路”是這麼走的:中南重工擬出資300萬元與中植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設立中南文化傳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告還顯示,併購基金將作為中南重工的文化傳媒產業整合平臺,主要投資於文化傳媒類項目,以中南重工擬收購的大唐輝煌傳媒影視劇內容製作平臺為契機,逐漸向影視製作、文化創意、網絡媒體渠道、廣告傳媒、娛樂營銷策劃、互動衛視節目、網絡遊戲等文化產業鏈上中下游延伸。

用這樣的方法,中南重工基金參股千易志誠,並取得其增資後30%的股份,又以同樣的方式,取得艾企銳和首印傳媒增資後20%的股權。

還需注意的是,除了中南文化傳媒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之外,中南重工還與芒果傳媒有限公司、海通開元、廈門建發四方擬共同發起設立“芒果海通創意文化投資基金(有限合夥)”。

此刻,陳少忠對於轉型的渴望越來越熱烈

先是以2.6億收購千易志誠,而後以8.7億收購值尚互動,4.5億元收購新華先鋒。

在頻頻併購中,我們不難發現,陳少忠的中南重工由原本所說的“雙主業”逐漸演變成文化傳媒產業的“獨角戲”。

大片的“獨白”下,中南重工的老本行“製造業”的身影漸漸模糊消失不見

2016年的年報中,文化娛樂產業首次超過機械製造業,佔比58.88%,而機械製造業業務連續三年下降。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南重工搖身一變成了中南文化,似乎覺得有了“文化”,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然而,不計後果的瘋狂併購與轉型文化產業的背後,是隱藏著的危機

3、從輝煌理想到淒涼現實

2018年8月27日,中南文化自曝家醜,公告稱公司存在未履行內部審批決策程序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資金佔用等事項,當日,便收到了深交所的關注函。

9月5日,中南文化又曝一醜聞——

一位1999年出生的女孩包軼婷(後被證實為1994年出生)一紙訴訟,將中南文化、中南重工集團以及其實際控股人陳少忠等人告上法庭,原來是中南文化作為借款人與包軼婷簽訂相關合同。合同稱,雙方自2018年5月30日至2019年5月29日,中南文化可連續向包借款,中南重工集團、陳少忠等人作為擔保人蓋章簽名。

在合同簽訂後不久,包方合計提供借款4000萬元,而這些借款全部支付到了實際控股人陳少忠的個人賬戶。

值得注意的還有,中南重工集團還將其持有的海得匯金創業投資江陰有限公司的350萬元的股權及其派生權益直接過戶給包,用以抵償其中的部分借款,這又是陳少忠的“股權質押”的老套路,而這一“套路”並未辦理過戶登記。

一個小女孩如同一個小石子驚起原本就不平靜的中南文化。

根據中南文化8月29日的公告,我們瞭解到,這個女孩並不是孤例

據公告顯示,僅僅在7月,中南文化便有6起訴訟案件,最低訴訟金額為2000萬元,最高達8300萬元。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企業,例如芒果傳媒有限公司。而正在審理或者已經結案的相關案件也有11起之多。

無疑,包軼婷狠狠打了中南文化一巴掌,打了陳少忠一巴掌。

當時處於訴訟漩渦中的中南文化還強裝鎮定,稱暫無法判斷這些訴訟案件對公司的影響,並且會積極配合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想必大家心知肚明,“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不過是紙上之語,而這多起訴訟也不過是中南文化困境的一隅罷了。

中南文化從2017年6月便開始開具虛假承兌匯票,金額合計13,50000元。陳少忠通過公司寧波銀行的網銀向指定公司開具虛假承兌匯票,收取的商業承兌匯票通過保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進行融資或貼現,而這些錢究竟去了哪裡,直到現在也沒有明確指明資金的去向。

除了開具虛假承兌匯票之外,中南又添“違規擔保”一狀。

2018年8月27日,中南文化在公告中稱,中南文化(包括子公司江陰中南重工有限公司)未履行正常審批決策程序在擔保函、保證合同等法律文件上加蓋了公章,主債務人主要為中南文化控股股東江陰中南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實際控制人陳少忠。根據初步統計,截至 2018 年 6 月 30 日,前述對外擔保金額累計約為人民幣 980,999,800.00 元 (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22.57%)。

據瞭解,從2017年9月2日起,中南文化未履行正常審批決策程序的對外擔保共計12筆。陳少忠未經公司正常審批程序,這些借款合同或者擔保合同也未經董事會審議。

除了上述披露的問題,陳少忠還通過指示公司財務人員由中南文化向其指定的收款方以支付款項的方式佔用中南文化的資金。根據中南文化的相關公告內容,陳少忠這麼做是因為償還控股股東債務和出於經營資金週轉的需要。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為何中南的債務卻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4、從明星團隊到人去樓空

陳少忠或許不會想到也有過輝煌的中南文化如今落得這般田地,而整個中南文化的董事會的頻繁變動也同樣令人堪憂。

2015年中南文化聘請前鳳凰衛視中文臺臺長劉春為首席文化官,而2016年中南文化出現重大人事變動,陳少忠辭去總經理職位,由在廣電行業具有豐富經驗的洪濤接任。

洪濤接任兩年後,也就是2018年6月25日,距離中南文化的6月13日停牌半個月不到,中南文化便發佈關於選舉副董事長、聘任副總經理和證券事務代表的公告。

中南文化自6月13日停牌後便一再延期,急壞了股民的同時,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

2108年7月24日,深交所發佈第139號監管函,關注函中稱,中南文化《2017年第三季度報告》披露的淨利潤為38,865萬元至50,296萬元,與2018年披露的《2017年年度報告》中的淨利潤29,286萬元差異巨大,但中南並未做出相關回應。

不久後,中南文化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光辭職,中南文化的董事長陳少忠將接替陳光成為新的董秘。董事長竟然成了新的董秘?中南文化這一做法,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極為罕見。

2018年8月23日中南文化董事、首席文化官劉春也宣佈離開中南文化。

2018年9月7日,證券事務代表姜偉離開中南文化,9月12日,未持有中南文化任何股份的副總經理劉煜也宣佈辭職。

據最新消息,總經理洪濤也走了。

多位董事的相繼離職,內部人事的頻繁變動,接踵而來的訴訟案件,等等,這些難道不是中南文化危機的顯現嗎?

看似走在時代前沿的中南文化背後,其實是虛假而僵化的,轉型之路本就不易,還刻意追求速度與噱頭。本是製造業起家的陳少忠,在嚐到了一時的快意之後,最終還是輸得一敗塗地。

從製造業轉型成為文化產業,從中南重工到中南文化,五年來,這條路況愈來愈難,愈走愈涼。不知此時的陳少忠看著眼前人去樓空的中南文化,想起曾經輝煌一刻的中南重工,又會作何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