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於審,挽救未成年人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不僅關係到國家的希望,更關係到億萬家庭的幸福感。近年來,桐柏縣法院少年審判庭寓教於審,將幫扶教育貫穿審判始終,採用“四化工作法”,切實幫助挽救未成年人。

庭前談心,感化迷途知返

“小李,怎麼是你?”在看守所見到小李時,少審庭法官廖愷驚訝之餘也萬分痛心,因為這已經是她短短三年裡第二次在看守所見到小李了,小小年紀卻兩次因為犯罪被關押在看守所,而且距上次他被特赦出獄僅六個月的時間。

開庭前廖愷一邊找到小李的父親全面瞭解了小李這六個月來的生活狀況,指出了他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問題,希望他今後能多關心小李,用親情溫暖感化他,讓他對今後的生活抱有希望;另一邊廖愷多次來到看守所與小李談心,瞭解他的心理狀態,從談話中尋找能打動他心靈的“感化點”,感化其認罪,並積極向小李普及相關法律知識,希望小李能夠知法懂法不再犯法。同時,廖愷還聯繫到關工委的同志,針對小李的情況對其進行幫教。

庭前談心是桐柏縣法院少審庭辦理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必做的一項工作,通過庭前談心瞭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狀態,找出其走上犯罪道路的癥結所在,再根據走訪未成年被告人父母、親屬、老師、同學瞭解到其日常的生活狀態和性格,有針對性的制定出幫教計劃,並決定是否需要引入心理諮詢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心理疏導。

司法援助,強化法律意識

近五年來,桐柏縣法院少審庭共審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0起,涉案人員77人,其中單親家庭14人,初中以下學歷10人,與成年人團伙作案13人。每一起未成年人案件背後都伴隨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各種缺失,因此為未成年被告人申請法律援助就顯得十分必要。通過法律援助不僅有效保護了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更強化了雙方當事人及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法律意識,有效彌補了教育缺失。2017年,桐柏縣法院少審庭為涉案的26名未成年被告人中的20人指定辯護人。

開庭減壓,消化牴觸情緒

“被告人王某你還有什麼要為自己辯解的麼?”“我……我……”未成年被告人王某支吾了半天也沒說出一句話來。看到王某如此緊張,作為人民陪審員的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靜趕緊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緩解緊張的情緒。這是2017年6月14日,在桐柏縣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一起未成年人涉嫌聚眾鬥毆案中的場景。

通過多年的審判,桐柏縣法院少審庭副庭長王致岸發現未成年被告人坐在法庭中,常會因為嚴肅的庭審環境而感到緊張害怕,不僅不能完整的供述犯罪事實,甚至不敢發表對自己有利的辯解意見,往往還會因此而產生牴觸情緒,嚴重影響了法庭教育的開展。為此,少審庭專門引入了心理諮詢師,在審理過程中全程引入心理諮詢、矯正等一整套心理指導,幫助未成年被告人緩解緊張、害怕、牴觸等心理,從心理學角度更深層次地剖析未成年人的犯罪動因,尋找癥結所在,為對未成年被告人的定罪量刑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引導,使法定代理人認識到孩子走向犯罪道路的成因、在家庭管教中的缺失,從根本上轉變觀念。

同時少審庭還在審判庭的佈置上下功夫,採用“圓桌審判”的方式,讓法官、檢察官、家長、未成年被告人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邊,通過法官、公訴人的引導、幫教,讓未成年人充分意識到其行為所造成的嚴重危害和應承擔的法律後果,給未成年被告人營造一個即溫情、寬鬆又不失莊重威嚴的審判環境,幫助其更好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早日迴歸校園。

庭後回訪,細化主體責任

“謝謝王法官、羅書記讓我能夠繼續上學,今後我一定好好上學,回報社會,回報每一個關心我的人。”說完小麗(化名)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麗是一起交通肇事罪的被告人,經審理桐柏縣法院依法判決小麗犯交通肇事罪,免予刑事處罰。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承辦法官王致岸瞭解到,小麗家庭十分貧困,由於事故的發生,使小麗在中招考試最後階段分了心,成績並不是那麼理想。為了能夠讓小麗重返校園,重拾生活的信心,王致岸主動跟桐柏縣各高中聯繫,向學校說明小麗的情況,希望學校能給小麗一次機會。考慮到小麗的特殊情況,最終桐柏縣三高決定破格錄取小麗,併為她免去了兩年的學雜費。在得知這一好消息後,2017年8月8日即將開學之際,王致岸又親自將小麗帶到學校,在見到學校黨支部書記羅書記後,小麗再也抑制不住淚水,深深的對羅書記和王致岸鞠了一躬表達心中的感激之情。

桐柏法院少年審判庭副庭長王致岸常說“對於未成年人案件審判不是目的,最大限度的教育、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才是少年審判的目的所在。”因此,桐柏法院少審庭為實現司法保護與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的順暢對接,定期開展“法治課堂”、“巡回法庭進校園”、“ 模擬法庭旁聽庭審”等活動,並邀請家長共同參與,引導監護人正確管教,與此同時還主動為家庭困難的未成年被告人申請司法救助金,發動青年法官志願者服務隊進行愛心幫扶,讓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擔負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