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魯迅說: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放到如今,

這句話應該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除非有人修。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今年68歲的唐忠琴是隆昌市金鵝街道光照村7組村民,因為丈夫姓朱,鄉鄰大都習慣叫她“朱二孃”,談起她,大家都會豎大拇指誇讚。

誇她什麼呢?


有點“軸”

攢下修房款,卻拿去修路

唐忠琴最害怕下雨,因為一下雨,她家門前的那條路就更泥濘,到處是坑凼。雖然比起以前,現在的路況已經好了不少。

這條路是唐忠琴的家到村級公路的必經之路,對於她和老伴朱洪烈來說,其中飽浸著汗水和艱辛。

老兩口的生活幾乎都是自給自足,除了務農,還賣自己編制的雞毛撣子以補貼家用。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編制雞毛撣子

每天夜裡,唐忠琴坐在燈下,“聽”著電視,手指飛快地上下挑動,把一根根雞毛用針線串起來,再固定到竹竿上,做成雞毛撣子。夫妻倆分工協作,每天早晨5點多,老伴就帶著唐忠琴編制好的雞毛撣子到集市上去賣。就這樣,攢了四五年,攢下六七千元錢。

家裡的房子還是土坯房,唐忠琴有個願望:把家裡的房子修一修。

人的想法是會變的,

比如,江小弟以前想發財。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但唐忠琴的追求卻令人心生佩服。

2009年,光照村的通村公路修建好了,可是唐忠琴的家與這條路之間還有一段200多米的鄉村小道,怎麼辦呢?

唐忠琴想,和他們相鄰而住的還有兩戶人家,也都是老的老,病的病,要是哪天病情嚴重了,救護車都沒辦法開進來。思前想後,唐忠琴和老伴商議:先把這條路修通,再談修房子的事兒。

決定一出,村裡一些人提出了質疑,打起了“破鑼”:“你‘朱二孃’好大的本事,還想自己修路!”

唐忠琴的“軸”勁兒一下就起來了:我為什麼不能?

修路涉及到調換土地,唐忠琴心一橫,把自己家3個人的地拿出來,跟涉及到土地的3戶村民交涉了好幾次,總算把地的問題解決了。她又把積攢了幾年的錢拿了出來,請來推土機推出一條道的雛形。

修路可是一件大事兒,

幾千塊錢猶如滄海一粟,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修到這兒,

唐忠琴的錢也花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修路面的錢該怎麼辦呢?

為了節省錢,唐忠琴利用空閒時間,和老伴騎著電動三輪車,去工地上拉了一些廢棄建渣回來鋪在路面上。

寒冬酷暑,唐忠琴和老伴奔走在路上,哪裡的工地有建渣可以弄,他們就去到哪裡,有時,一天要跑三四趟。

大冬天,夫妻倆吭哧吭哧地鏟著建渣,揮著膀子幹得熱火朝天;夏季時,汗水常常打溼衣衫……

幾年下來,他們靠著電動三輪車拖建渣,陸續把路面填上了,至少晴天時,車輛可以開到家門口,唐忠琴打心眼裡高興。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唐忠琴和她修的路



很勤快

年前是貧困戶

年後就脫了貧

2014年,64歲的唐忠琴和70歲的老伴因年事漸高,身體病痛不斷,勞動能力減弱,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對於“貧困戶”這個名號,唐忠琴覺得聽起來很不舒服,她想盡快擺脫貧困,這個願望,就和她當初想要修路一樣強烈。

通過易地搬遷政策,唐忠琴的房子有了著落;在政府部門和駐村幹部的幫扶下,唐忠琴家領到了雞苗、鴨苗,並且養了幾頭豬。

每天早上,唐忠琴總是天還沒亮就起來了,給畜禽和好食料,再把自己肚皮填飽,又去準備畜禽下一頓的食料。

“只要一個人肯動手、肯幹,就不至於餓肚皮。”無論是修路還是擺脫貧困,唐忠琴的想法從來如此。

村民都誇她是一個勤快人:“看到她的時候,她都在忙著搞勞動,就沒有看到她在哪裡耍過!”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家裡的田地撂荒了,“朱二孃”就去“要”來自己種。“要”來了三畝田地,收了穀子,她還主動分一些給田地的主人。

挽起袖子加油幹,唐忠琴家的收入達到了脫貧標準,在短短一年時間裡就成功脫了貧。

她坦言,當初她修路,把本來用以修房子的錢用光了,以為這輩子再也住不上新房子了,沒想到,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她住上了新房,過上了好日子。


很大方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她

團結鄰里受誇讚

在村裡,唐忠琴修路的事人盡皆知,也都誇讚她了不起,“一個老太婆,還想到要修路,不過也確實方便了大家過路。”一名王姓村民這樣評價。

不僅如此,“‘朱二孃’還是一個‘愛管閒事’的人。”蘭長珍說,小兩口吵架,她要上去勸和;村裡的紅白喜事,也常見她忙前忙後。幾年前,村裡一個外地媳婦和婆婆鬧矛盾,時常吵架,唐忠琴常去勸解,不厭其煩地說道理。

唐忠琴到現在還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地裡種的菜,誰家要,她免費給。“上次,我說想要栽一點菜,她很快就把自己地裡育的菜秧給我送來了。”蘭長珍說,“朱二孃”真的很大方。

村主任張德超記憶猶新的一件事是,兩年前,村裡有位老人去世了,因為事發突然,家裡人沒什麼準備,辦喪事要準備的菜不夠。唐忠琴得知後,立即送來了十多斤自家種的菜,讓人感動。

對於這些,唐忠琴並不覺得有什麼。儘管大字不識幾個,但在唐忠琴心裡,很多道理卻是明明白白的。

如今,唐忠琴的頭髮花白了,她修的那條路也被壓出了無數條車痕。有關唐忠琴的種種,也像車痕一樣,讓人印象深刻。走在路上,說起“朱二孃”,人們總會誇讚她的堅毅和大方……

年輕人喜歡開玩笑說,

貧窮是原罪,


可敬!內江這位老人靠編雞毛撣子修了一條路!


看看唐忠琴的這些故事,

或許,一個人過的苦不苦,

要看這個人心裡裝得滿不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