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世界還在世界還在捱餓?

母親看著孩子餓著肚子睡覺,這樣的恥辱,每個晚上仍在無數次上演。

——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飢餓現象仍是世界**的悲劇和醜事,這是**不能接受的現實。

——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每6秒一名兒童餓死

這是一個令人尷尬的現實:過去10年,農業技術進步讓世界糧食產量呈穩步上升態勢,然而因貧困、戰爭、自然災害、分配不均、經濟危機等諸多因素,本應遠去的飢餓現象,仍如一個個醜陋的傷疤,散落於世界各地。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發佈的年度報告顯示,現全球飢餓人口為10億左右,雖比往年峰值10.23億有所下降,但世界上每7個人中仍有1人在捱餓。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事實上,每6秒鐘就有一名兒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飢餓現象仍是世界**的悲劇和醜事,這是**不能接受的現實,”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說。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聯合國2000年提出“千年發展目標”,八項目標之首是在2020年前把全球飢餓人口比例減半,從20%減少至10%,而目前的比例是16%。糧農組織估計,如果世界飢餓人口比例繼續以目前速度下降,上述目標大概要到2150年才能實現。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一個飢餓的世界是危險的世界。“沉默的海嘯”一旦暴發,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2008年的糧食危機中,從加勒比海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飢餓發生衝突和騷亂。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什麼是國際消除貧困日?

國際消除貧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亦稱國際滅貧日或國際消貧日。是聯合國組織在1992年12月22日會議上通過47/196決議,由1993年起把每年10月17日定為國際滅貧日,用以喚起世界各國對因制裁、各種歧視與財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貧富懸殊族群、國家與社會階層的注意、檢討與援助。提高全球的滅貧意識,提醒所有人持續為2015年"1.靠每日不到1美元維生的人口比例減半 2.捱餓的人口比例減半"這兩個目標而努力。每年聯合國為此紀念日訂立主題。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中國貧困情況

參考消息網10月17日報道 法媒稱,中國想在6年的時間裡消除貧困。為了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每個月要有近一百萬人走出貧困。也就是說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在未來的6年 內需要實現全部脫貧。中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洪天雲12日表示,中國將用10年的時間把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作為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

據法國《解放報》網站10月15日報道,中國的扶貧規劃預計將成為10月26日至29日召開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的內容。政府不僅為扶貧制訂了輿論宣傳和資金支持等計劃,而且還希望把公益活動也引入到扶貧當中。

報道稱,1978年,中國的**貧困人口高達2.5億。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出臺了扶貧計劃,當時所做的工作主要是提供糧食和衣服等一些生活必需品。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據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道,到了1985年,中國的**貧困人數已經減半,降至1.25億。到1993年又降至8000萬,2000年更是下降到了3000萬。

在 此期間,中國政府多次修改了貧困線的標準,2010年把貧困線的標準劃定為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約320歐元)。這一調整使得中國的貧困人口一下子增 加到了1.6億人。按照官方公佈的數據,在接下來的兩年間,也就是在2010年至2012年間,中國貧困人口的數量下降到了6700萬,也就是說每個月有 400萬人“擺脫”了貧困。今天,中國將貧困線設定在年人均純收入3200元(約440歐元)。

報道稱,然而,中國能夠僅僅依靠政府的措施使所有的窮人脫貧嗎?法國里爾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亞歷山大·德萊格對此持懷疑態度:“在中國,消除貧困不是社會政策所導致的結果,而是經濟政策所導致的結果,其目的是讓人們去幹活。”

這些經濟政策首先包括農業的自由化、土地的重新分配以及私有化。其次是工業化——它使得那些教育程度較低的人能夠進入工廠工作。亞歷山大·德萊格:“那個時代已經過去。那些至今依然貧困的地區是無法靠此類政策脫貧的。”

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的研究員馬蒂亞斯·斯捷潘表示,在某些領域,如醫療衛生領域,一些措施已經初見成效。在中國,一個家庭成員患上重大疾病往往是整個家庭陷入貧困的重要原因。

報道稱,今年初,中國推出了一個全民覆蓋的大病保險制度,包括癌症在內的大病都被納入其中。

斯捷潘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失業人數進一步上升,社會保障的財政基礎一定會面臨制約。”

報道稱,不過,中國已經充分意識到了這種的下滑趨勢,並且用“新常態”來形容中國所面臨的新條件:即經濟增速將明顯放緩,但是具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隊伍將進一步擴大。

亞歷山大·德萊格認為:“中國推出扶貧計劃顯然是出於鞏固國內市場的目的。但作出這一決定的出發點並不是經濟目的,而是政治目的,是為了防止社會爆裂。”

報道稱,中國的扶貧計劃與“十三五”規劃(2016年到2020年)剛好是重疊的。“十三五”規劃的具體內容雖然要到明年3月才會正式公佈,但它一定會考慮到這樣一個新現實:即中國過去那種靠廉價勞動力來拉動的兩位數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紅五角行動一粒米計劃

簡介: 節約飲食,反對浪費一粒米計劃“每天節省糧食,積少成多。解救全球十億飢餓的人!我們不但節約,節約後還要救助貧困人群.紅五角摘自雷鋒軍帽上的紅色五角星,代表***思想和雷鋒精神,五個角代表五個公益方向,分別是正能量、幫扶、救助、環保、和平使者,紅五角組織是全球**的志願者服務平臺,是公益項目**的孵化器,是慈善家的搬運工。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紅五角行動一粒米計劃做了什麼?

中國公益組織紅五角行動一粒米計劃攜40000斤‘中國好大米“走進河北阜平貧困縣,為阜平老區百姓送去中國好大米送去溫暖,幫助他們溫暖度過年關。這次行動大大的解決了百姓春節期間的糧食問題,真正為阜平老區人民送去呵護與溫暖。在行動中一直忙前忙後的“軍大衣”志願者格外吸引大家的目光。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雖然疲憊,依然快樂;雖然寒冷,依然溫暖。哪裡貧困,哪裡就有紅五角行動志願者們的身影;哪裡無助,哪裡就有紅五角行動的幫扶。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一粒米行動“是紅五角行動的又一次公益之旅,溫暖之旅,希望之旅,相信紅五角的公益身影會散落在祖國的更多角落,哪裡需要他們,他們就出現在哪裡,這是一顆顆無悔的星星組成的一致行動。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編輯:中國網吳婧)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中國我們在行動


大家節約糧食節省一粒米捐給貧困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