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淺出,走進考古的世界——《考古學入門》

深入淺出,走進考古的世界——《考古學入門》

很多人聊起考古,會覺得考古距離我們很遠,還覺得考古很神秘,甚至會和電影電視劇中的盜墓挖掘等內容聯繫在一起,在電影和電視劇裡,總有英雄們進入神秘墓穴,尋找遠古寶藏,順帶把惡勢力打得落花流水,捍衛正義、拯救人類。

其實,真實世界的考古學家比他們還要酷。他們不僅能找到遠古寶藏,還能破解人類起源之謎呢!只有考古學能夠告訴我們,有關過去的真正的事件——人類首先是在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出現的,藝術、技術、文字的發展,農業、複雜社會、城市化的起源與傳播。

其實,考古和我們非常近。想好好的真正去了解考古知識,可以先打開這本,布賴恩.費根《考古學入門》的書,這本書不單單是考古學的入門書籍,更是一本圖文並茂、生動切實的教科書。費根教授以其淵博的學識、風趣的筆觸、撼人的圖片等等,從多個角度廣泛講述了對考古學這門學科的基本認識,喚醒了大家對考古學的認知慾望,同時也為眾多有志於從事考古專業的學生答疑解惑。

儘管,古物時間上和我們相隔幾千年幾萬年,但是它可以直接幫助你把握現實,預知未來。比如,我們經常在考古中發現一些東西,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實物知道,兩三千年前的人生活的狀態,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他們當時為什麼這麼想,以及他們這個想法對我們這個民族的現狀,和形成給了多大的影響。

因為考古,我們所知道的歷史比文獻記錄得多,也準確得多。考古使我們可以和他們面對面。讓我們超越時空。考古幫助我們超越時空和古人對話。這就是考古的價值和意義。

今年8月中國的上博考古隊,在斯里蘭卡邊遠地區——賈夫納的聯合考古發掘考古隊員們共發現了出土陶瓷650多片,其中,來自中國的瓷片超過600片,燒製年份基本在11世紀後半葉至12世紀初期,相當於中國的北宋後期,還發現了9片耀州窯青瓷碗殘片,另有少量精美的刻劃花青白瓷。此次在斯里蘭卡發掘的外銷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材料,對研究當時的貿易航線、轉運網絡以及中斯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大約30萬年前,人類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之後的歲月裡,我們所誕生的這塊大陸經歷了數次氣候、環境劇變,每一次都可能改變人類進化的軌跡。

非洲氣候的兩次巨大變化與人類進化道路上的兩個關鍵時期恰好吻合。第一次劇變發生於290萬~240萬年前。人類著名的遠親“露西”和她的族人在此期間滅絕,而另外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卻在此時誕生,其中一支擁有某些類似於現代人的特徵,如容量較大的大腦。這一族群正是我們“人屬”的最早祖先。

第二次劇變發生於190萬~160萬年前。大腦體積更大、食用更多肉類的“直立人”在此期間誕生。它們擁有更高、更柔韌的骨架,也是第一個走出非洲,在東南亞和歐洲生息繁衍的古人類族群。

從新近獲得的一連串數據中,我們可以知道在人類進化歷程最關鍵的時期,非洲的氣候和植被髮生了怎樣的變化,以及為何會發生這些變化。只有那些能夠適應環境變化的生物——即在飲食起居方面表現出較高靈活性的物種才能生存繁衍。這種面對新環境能夠靈活應變的能力似乎已成為人類世系傳承至今的特質。

而從這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人類的發展進化同樣離不開生態環境的持續滋養,但隨著氣候變化,大氣汙染,海洋汙染,這些人類在發展階段埋下的惡果,也終會提醒我們:保護地球環境,才是人類持續進化的法則之一。

考古學家是專門從事挖掘古蹟、古生物化石等一些,與地層有關或是與古代歷史文化有關的人士,是運用考古學知識進行研究的專家。而考古是一門科學,科學需要科學的認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考古不僅僅只是為了證史或補史,它不是歷史的附屬學科,而是一門獨立於歷史學科的另一門科學,有自己的體系、方法,僅僅熟悉歷史遠遠不能成為“考古學家”,大量的實踐才是開展考古系列工作的基礎。

想成為合格的考古人員,不僅需要掌握深厚的歷史知識、考古方法和技能,而且需要參悟多門學科的專業知識來梳理、審定、編排發掘所獲資料,同時也需要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與操守、並具有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除了專業技能,考古技工不僅要具有相當的歷史、繪畫、文字功底,還要掌握一定的化學、物理、美學、材料材質知識。

今天的考古學理論似乎與帶有浪漫色彩的考古活動已經相去甚遠,當代的考古學是一門嚴謹、細緻的學科,有著很多技術性和研究手法。或許最偉大的考古發現是在1922年,那時,在埃及的考古學家霍華德.卡特挖了個小洞,穿過密封門道,率先進入法老圖坦卡蒙的陵墓,他的同伴卡那馮勳爵焦急地問道:你看到了什麼?卡特低聲地回答:美妙的事物。

瞭解過去是為了掌握今天,愛好考古的朋友,有機會讀讀這本專業性和趣味性相得益彰的書吧,《考古學入門》,也許大家也和我一樣有大收穫。

深入淺出,走進考古的世界——《考古學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