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光火花中砥礪前行的西遷新傳人!

在電光火花中砥礪前行的西遷新傳人!

西安交通大學熱力系統節能團隊

火與電激盪,光與熱交織。電力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息息相關。而從電力結構來看,燃煤發電是最主要的電力來源,長期來看,其主導地位仍然難以替代。西安交通大學熱力系統節能團隊深扎於火電領域,在電光火花中銳意進取、砥礪前行。

一脈相承 與交大西遷同向同行

西安交大能動學院熱力系統節能團隊“掩藏”在西安交大校園不起眼的一角,穿過校園主幹道,往道路幽深處走去,還能尋得沿路尚且保留的“老交大”的古韻味,再左拐右拐兩下方能看見團隊所在“駐紮地”。

熱力系統節能團隊由我國火電廠節能領域著名專家林萬超教授一手創立。1957年8月,受交大支援西部的觸動,林萬超畢業後就立即來到交大熱能教研室任教。自70年代開始,林萬超教授卓有遠見地發現火電廠領域的發展契機,便帶領團隊發展並完善了“等效熱降方法”,並且創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火電廠熱力系統定量分析理論,

開闢了我國火電廠節能的全新領域

“先生自發研究的‘基於等效熱降理論的火電廠熱力系統節能理論及其應用’被當年的能源部列入重點節能措施在全國推廣,還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列入‘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這在當時是一項很了不起的榮譽!”談及自己的導師,西安交大能動學院院長、熱力系統節能團隊現任負責人嚴俊傑教授仍難掩自豪與感激。

被稱為“電廠神醫”的林萬超教授,因其在立德樹人、科學研究等方面的突出貢獻,先後獲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稱號,於1994年還被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授予“愛國奉獻”獎。

林萬超教授對團隊的影響不僅僅是在研究方向上,更體現在給予團隊成員的精神財富。求真務實、勇於創新、團結合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是林教授多年來一直教導學生的精神要義,也是促使熱力系統節能團隊幾十年如一日不斷創新、精進的精神內核。

師承林萬超教授,自1991年留校工作以來,嚴俊傑教授積極發揮骨幹帶頭作用,從事大量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2001年,他挑起重擔,成為團隊帶頭人,秉承團隊的優良傳統,主動從學科發展大局出發,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將火電領域研究發展到嶄新的高度。

在電光火花中砥礪前行的西遷新傳人!

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獎項目

“氣液固凝並吸收抑制低溫腐蝕的煙氣深度冷卻技術及應用”

主要完成人:趙欽新(右二)、嚴俊傑(右一)

淬礪致臻 做研究“十年磨一劍”

創立之初,熱力系統節能團隊主要以應用型研究為主,2000年以來,團隊不再限於理論計算,漸漸開始向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及應用研究並重的綜合型研究拓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資助下,團隊從零開始搭建了汽液兩相流升壓加熱實驗平臺;目前已建設完成了熱力系統、氣液兩相流動換熱及熱工控制等一系列實驗平臺,構建了燃煤發電機組系統、超臨界CO2動力系統、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等系統仿真平臺。

而以團隊成員為主體組建的陝西省能源高效清潔轉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與日本德島大學合作創立的先進激光測量技術及應用國際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臺為團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此外,基於教學科研相長的思路,將團隊的科研成果轉換為教學資源,熱力系統節能團隊還與核能專業聯合申報並獲批核電廠與火電廠系統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積極服務於教學,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從純理論計算到多元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最初聚焦的火電廠節能,逐步拓展到冶金、石油化工、航空航天、船舶、核電、新能源等行業;從系統穩態節能向瞬態過程節能的發展……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建立高效、靈活、潔淨、安全的熱力系統。”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在近50年的發展歷程中,熱力系統節能團隊的足跡幾乎走遍了全國80%電廠,並提供最前沿的技術服務指導。

辛勤的耕耘必將帶來豐碩的成果。多年來,熱力系統節能團隊先後獲得1989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及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有其他省部級科研獎勵10餘項。

團隊幾十年來持續不斷的產生具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學術成果,這樣穩健發展的不僅僅源於團隊成員幾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的堅韌與信念,更在於

“別具一格”的團隊建設。

在電光火花中砥礪前行的西遷新傳人!

嚴俊傑教授 西安交大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

甘為人梯 站在師者的肩膀向上攀登

來到熱力系統節能團隊實驗室,一進門長廊邊的照片牆令人眼前一亮。牆面的最下方整齊排列著教師團隊的照片,第一行第一位就是林萬超教授,在往上看去,還有每屆從團隊畢業的碩博生的照片,一張張生動的笑臉凝聚為熱力系統節能團隊的精神源泉。

 “我們願做學子們最堅實的後盾,託舉著他們在更高的起點不斷求索、進步。”嚴俊傑教授這樣解釋照片牆的深刻用意。甘為人梯,讓莘莘學子站在自己的肩膀向上攀登,這就是團隊的師者風範。

團隊的另一大特色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與傳承性,即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發揮集體主義的優勢。這個從上世紀70年代定下的傳統到現在依舊保留著。

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在這個團隊裡,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起擰,學生一起帶,組會集體開,經費全透明,賞罰亦分明。沒有私利、不留私心,所有成員在集中精力辦大事氛圍的薰陶下,充滿了集體的榮譽感以及無私忘我的奮鬥精神。用新加入團隊的年輕老師陳娜娜的話來說,“在這個團隊裡我們是幸運的,既有參與感又有滿滿的獲得感;我們也是安心的,只需腳踏實地深扎研究,努力就會有收穫。”

團隊也十分注重從其他方面激發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這集中體現在對青年教師在德與才兩方面進行重點培養,形成有利於人才脫穎而出的氛圍和競爭機制。

用嚴俊傑教授自己的話來說,對年輕人要注重“有效激勵+合理佈局+劃定底線”。一方面,通過不斷地引導,讓年輕同志迅速成長,適應團隊合作的共事規律;另一方面則是對於特殊人才要合理佈局,打學科競爭的“組合拳”,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最後,還要有底線意識,讓年輕同志心中有紅線、有敬畏。

經過近50年的發展,熱力系統節能團隊從最開始只有1名教授,發展壯大為目前20人的大團隊,包括教授5人,副教授/高工10人。團隊成員中獲得包括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陝西省傑出青年基金、陝西省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等省部級及以上人才獎勵15人次;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團結上進、富有朝氣、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隊伍,併入選陝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和陝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征程中,熱力系統節能團隊將繼續發揚愛國奮鬥的西遷精神,爭當西遷精神的新傳人和踐行者,藉助“雙一流”建設和西部科技創新港建設的東風,緊密結合國家西部能源產業優勢,面向世界能源科學技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正在為創造出留下歷史印跡的新貢獻

步履鏗鏘、奮進前行。

「出品 / 黨委宣傳部」

內容來源 / 陝西日報

文字/ 張琢悅 尹承龍

攝影 / 西部網 賀桐

版尾設計 / X工作室 劉逸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