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子女不孤單 法官用愛伴成長——柳州市家少中心溫情回訪爲離異家庭子女創建成長檔案

對於“家”的理解,在孩子看來純粹而又簡單,有父親、母親和自己。然而已經為人父母的夫妻,在選擇離婚時,往往容易忽略掉繼續幫助孩子維繫“家”的感覺,導致許多因夫妻離異從而影響孩子人生軌跡的事情發生。

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夫妻離異對未成人子女造成的傷害,既是離異父母應當重視和思考的問題,也是法院妥善處理好判離、調離案件後續工作所需要面對的問題。2018年7月5日,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審理中心建立的首份判後回訪離異家庭子女成長檔案,用司法之力幫助案件中的兩個孩子架起了一座溫情滿滿的溝通橋樑。

2017年10月,龐女士以與歐先生感情破裂為由起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二人離婚,婚後生育的一男一女兩個小孩由夫妻雙方協商撫養。家事法官在調解中積極引入“三員制度”,邀請到了市婦聯惜緣工作室的心理諮詢老師介入案件調解,最終幫助夫妻二人達成了由歐先生撫養女兒,龐女士撫養兒子的離婚協議。可是這件調離的案件並沒有真正的完結。

數月後,歐女士接到一通來自家事法官的回訪電話。回訪中,法官獲悉了孩子在父母離異後的成長近況,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程度,雙方探視孩子的方式,以及雙方在探視孩子時有無出現問題等具體情況,而這些情況也很快被書記員記錄在了離異家庭子女成長檔案中。

家事法官表示,幫助離異子女建立成長檔案將會是法院今後一項長期的舉措。運用司法力量,建立這樣一份成長檔案,在幫助父母與孩子之間繼續維繫“家”的感覺,有著深遠的意義。因為,當前無論是判離或是調離的案件,在辦結後撫養孩子的一方阻止另一方探視小孩的事情時有發生,而支付撫養費的一方也因為沒能探視小孩,發生了中止或是遲延向撫養小孩的一方支付撫養費的情況。本就受父母離異事情影響的小孩,很容易被這些新情況造成內心的二次傷害,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親也會隨之發生惡化的可能。而幫助孩子建立一份這樣的成長檔案,通過法院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不僅能及時掌握離異子女的成長近況,還對撫養子女一方履行探視權,支付撫養費一方按時支付有著一定的督促作用,在鞏固情親和睦、減少撫養糾紛、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方面有著積極的司法效應。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梁峰、韋林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