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赤岸千年石板橋的前世今生

赤岸石板橋,位於松港街道橋頭村。始建宋皇祐年,橋長62米,17孔,闊2.63米,是一座平板式石板橋,橋西渠霸豎有多佛塔,石人、石獸及明成化年修橋碑記。橋北緊接著赤岸涵頭街和赤岸明代古堡,赤岸石橋因此而得名。 1990年11月被列為霞浦縣人民政府公佈的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霞浦赤岸千年石板桥的前世今生

該橋自古以來是福溫通京古驛道霞浦境內一座非常重要的橋樑,是福寧府(霞浦)通往浙江直至長安的必經之道。清乾隆郡守李拔曾題書:“橋通赤岸,水瀉銀河,”說明當年赤岸石橋的重要地位。下面與大家簡單分享一下,考古發現與歷史事件:

霞浦赤岸千年石板桥的前世今生

一、空海法師與赤岸石橋的姻緣

貞元二十年(804年)農曆五月十二日,日本派出的第十七次遣唐使團船隊從難波(今大阪南)解纜南下。本次遣唐使團共有520人,分乘4艘遣唐使船。31歲的空海法師與留學生橘逸勢作為使團成員跟隨遣唐使藤原葛野麻呂(一名賀能)乘坐第一艘船。船隊中途在九州肥前田浦停留。

七月初六,遣唐使船隊從田浦港起航,目標是駛向大唐明州港(今浙江寧波)不料,第二天就遇到暴風,船隊離散。藤原大使與空海法師、橘逸勢所乘的船隻在海上遭受“暴雨穿帆、戕風折柁”後,“隨浪升沉,任風南北……水盡人疲”,至八月初十,漂著於福州長溪縣(今霞浦)赤岸鎮以南海口。後在長溪(今霞浦)赤岸靠岸,其著陸地一一赤岸松樹墩古碼頭。這一史實直到1981年春節期間,霞浦籍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考古學家,返鄉考證確定霞浦赤岸一帶為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漂著地,這個消息經披露後,赤岸一帶便被日本真言宗信徒和學者稱為“真言密教、日本佛教的聖地”。而空海在長溪逗留四十一天的時間裡,曾經過此橋拜訪了建善寺等寺院。

1984年3月,日本高野山言真宗空海大師入唐求法足跡參拜團,首訪赤岸時,特意到赤岸石橋考察,對石橋南西橋頭堅立的多寶佛塔,特感興趣,這種多寶佛塔,四面刻有佛像,在日本很受信徒的崇拜。因此日本各派多次組團來赤岸訪問,必到赤岸石橋觀光朝拜,目前橋頭樹立了一塊日本高野山真言宗首訪石橋的紀念碑。

霞浦赤岸千年石板桥的前世今生

二、抗清復明忠義之士王公哲,率鄉兵五十餘人戰死橋頭。

1981年春節期間遊壽教授到赤岸考古時,發現空海漂著之後,又在赤岸石橋北地面上,發現一塊“戌道”古碑,這一古碑的發現,更有力地左證了該石橋在歷史上曾是海防軍事通道。

據霞浦歷史人物譜《高風流響》、民國版《霞浦縣誌·忠義》及牙城《王氏族譜》等記載,抗清復明忠義士王公哲,在1647年(順治四年,魯監國二年)七月,魯監國朱以海親征,號召各地地紳民起義,王公哲(?—1649),字邦直,牙城后街人,明朝崇禎癸未科(1643年)武進士 。響應監國魯王之號召,返鄉召集鄉兵起義勤王。

1647年農曆十月初一日,王公哲與敖嶺村武生敖卓率鄉勇在赤岸橋頭同福寧州協鎮章雲飛所率的清兵對陣,戰敗,牙城王氏子弟戰死五十餘人,王公哲逃奔,敖卓被殺,至十月十三目,王公又聯合圍嶼(今盤品沙江鎮圓江射)武生陳天書父子,青皓(今三沙鎮隴頭村)朱世昌等部圍攻福寧州城,陳文達紮營西郊外,朱鋒等紮營南門外,監國魯王太師馮生舜紮營北山頂。福寧州被四面包圍九個多,後因輕敵等之故,兵敗,王公哲遂帶兄弟、子侄一行十餘人奔走建寧……後因聞好友劉中藻戰死,攜家於建寧白雲庵自盡。

由於赤岸石橋位置處於羅漢溪下游,常年受到洪水的衝擊,因此該橋自古以來都有重修,在1992年的一次強颱風襲擊下,橋墩被山洪衝倒,橋受到嚴重破壞,在無法重修的情況下,1993年當地群眾不得已在距離原石橋數米的上游位置新建了一條鋼混結構的水泥橋以便當地群眾和車輛通行,至於斷橋和橋南渠壩上的多寶佛塔、石人,石獸、碑刻等仍然妥善保護。由於石橋上文物靠近橋頭村的村前古牆拱門,並且周圍有幾株百年榕樹,枝狀葉茂樹蔭覆蓋百餘米。

近年來成為天然的避暑、觀光勝地和游泳場,炎夏之時,遊人絡繹不絕,斷橋與橋頭石刻石碑,仍然成為赤岸風景旅遊區的歷史的見證。隨著赤岸大道的開通,該橋已退出歷史的任務,但近年來,隨著赤岸風景區的建立,它不僅是赤岸旅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中日空海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