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公元初年時,歐洲人口約3200萬,其中,半數以上分佈於南歐,而東歐、北歐及不列顛群島,合計所佔比例不足1/10。羅馬帝國陷入衰落和分裂時期,當時屬於文明落後的蠻族,原先居住在北歐的日耳曼人,以及居住在東歐的斯拉夫人,相繼大量入侵,羅馬城曾數次被日爾曼人攻破。 475年西羅馬帝國最後一個皇帝被廢,西羅馬帝國滅亡,從這一年起算,到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消滅,因處於古羅馬文明被毀,與歐洲“文藝復興”之間,文明陷入失落與停滯的近千年,就是所謂歐洲的“中世紀”。後來隨著人口的遷徙和數量變化,到“中世紀”結束的時候,歐洲人口達到8100萬,東歐、北歐及不列顛群島的人口比重上升了2/3,而南歐人口的比重則降到了1/3,歐洲的歷史被改寫。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日爾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一些小王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王國,西歐地區的法蘭克王國,渡海到達大不列顛島的盎格魯-薩克森人建立的幾個王國等等。這裡順著先歐洲大陸、再西北群島、再西南半島的順序,簡單作一介紹。

在西歐大陸,法蘭克王國經歷了早期的發展後,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逐漸興起。768年查理即位,與其弟卡洛曼共治;771年卡洛曼死後,查理成為全法蘭克國王,對外實行擴張政策;772-804年間,經多次戰爭,徵了薩克森和其他中歐地區;774年兼併意大利北部的倫巴德王國,並進軍羅馬,控制意大利半島大部分地區;778-801年間,與統治伊比利亞半島的阿拉伯人多次交戰,奪得埃布羅河以北的土地,在半島北部建立了西班牙邊防區;788年合併巴戈利亞;796年打敗遊牧部落阿瓦爾人,佔領多瑙河下游;查理還曾打退諾曼人的入侵,控制弗裡西亞和布列塔尼,並進攻易北河地區的斯拉夫人部落,迫其臣服。這樣法蘭克王國控制了西歐大部分地區,帝國疆域西臨大西洋,東至易北河及波希米亞,北達北海,南抵埃布羅河及意大利中部。800年聖誕節,查理被羅馬教皇加冕為“羅馬大帝”,史稱查理大帝,他以亞琛為統治中心,將法蘭克王國變成查理帝國。814 年查理大帝去世,死後不久他的三個孫子在亞琛訂立和約,將帝國三分,即西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意大利王國。後來西部發展成為法蘭西,東部發展為德意志,南部發展成為意大利。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987年,統治西法蘭克王國的加洛林王朝絕嗣,大貴族推舉巴黎伯爵休·卡佩做國王,建立卡佩王朝,卡佩王朝之後,是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在法國大革命時被推翻,拿破崙被流放時曾短暫復辟,1830年再次被推翻。962年,東法蘭克(德意志)的國王奧托二世,在羅馬被加冕為“全羅馬人的皇帝”,建立“神聖羅馬帝國”,即德意志第一帝國,帝國境內比較重要的諸侯有:哈布斯堡家族以維也納為中心統治的奧地利,和霍亨索倫家族從勃蘭登堡起家的普魯士,帝國長期處於諸侯林立的分裂狀態,帝位最終落在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並被長期把持,1804年,與古羅馬帝國不沾邊的“神聖羅馬帝國”,被法國的拿破崙大帝廢除。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歐洲大陸方面,主要還有四個國家:(1)波蘭。斯拉夫人建立的王國,中世紀早期的中歐強國,因國內貴族勢力過於強大,王權分散而逐漸衰落,後三次被沙俄、普魯士、奧地利所瓜分。(2)匈牙利。馬扎爾人建立的王國,中世紀早期的中歐強國,曾與波蘭短暫合併。1526年,國王路易戰死,匈牙利王冠落入到哈布斯堡家族手中,成為當時的奧匈帝國。(3)俄羅斯。斯拉夫人中的羅斯人所建。中世紀早期,羅斯人曾陷入內部混戰,後從北歐請來一批維京人作領主,建立了一些羅斯王國。蒙古人西征時期,羅斯地區被蒙古人佔領。後來,莫斯科公國逐漸發展起來,16世紀宣佈繼承東羅馬帝國的王冠,成立沙皇俄國。俄國曾長期與北方的瑞典和南方的奧斯曼作戰,並向東擴張。經過彼得一世改革,到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時候達到最盛,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家。(4)東羅馬帝國。中世紀早期,領地雖然有過短暫擴張,總體趨勢不斷減少,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所滅。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興起時,西北歐不列顛島南部的英格蘭地區,處於七王國並立時期,不久走向統一,盎格魯-薩克森王朝一直持續到諾曼征服。1066年,法國的諾曼第公爵威廉,獲得了英格蘭國王的繼承權,但英格蘭貴族推舉哈良德為王,威廉率軍渡海,哈良德戰死,威廉做了英格蘭國王,開創了英格蘭的諾曼底王朝。在以後王朝更迭中,英格蘭歷經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多鐸王朝,多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嫁,她將王位傳給遠親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稱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後詹姆斯一世統一大不列顛,是為斯圖亞特王朝。詹姆斯一世死後,他的兒子查理一世即位,在英格蘭資產階級革命中被處刑,光榮革命後,英國曆經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直到今天的溫莎王室。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再看西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隨著阿拉伯帝國興起,公元711年,阿拉伯軍隊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了對伊比利亞半島的征服,其意圖是以此為跳板,同時從東歐兩線進攻,最終佔領和統治全歐洲,建立起屬於伊斯蘭的世界。歐洲基督教國家就進行抵抗,半島上不願被阿拉伯人統治的基督徒,退入到地形有利的北部山區,開始了長達七個世紀的收復運動,結果伊斯蘭勢力未能如願。基督徒抵抗力量經過整合,建立了卡斯提爾、雷昂、納瓦拉、阿拉貢等王國,等到伊斯蘭勢力衰落,伊比利亞半島西南形成葡萄牙王國,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則合併為西班牙王國。1492年基督徒擊退穆斯林,取得復國運動的勝利以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立即謀求海外擴張。

足跡(七):中世紀歐洲的主要國家及其發展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攜帶西班牙王室致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聖瑪麗亞”號、“平塔”號和“尼尼亞”號3艘船、船員90人,從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啟航,經加那利群島西駛,終於在10月12日,發現了中美洲巴哈馬群島中的華特林島,接著發現古巴的東北海岸,繼轉東航發現海地島,1493年4月15日返抵帕洛斯。此後的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哥倫布又進行了三次航行,發現了美洲更多的地方,但直到1506年哥倫布去世,仍然誤以為自己到的是傳說中的印度。隨著對美洲新航路的開闢,歐洲人加速向美洲殖民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從事奴隸貿易等等,進而改寫了美洲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