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而尼采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著有《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等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尼采与鲁迅

这样两位影响着人类思想进程的哲学家,在思想上也多有碰撞,渊源不浅。据统计,鲁迅一生在自己的创作中直接或间接提及尼采的名字、观点或语句至少有22次,

因此有人说,“初期的鲁迅是以尼采思想为血肉。”那么,为什么尼采的思想能引起鲁迅这么大的兴趣呢?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尼采

“中国的尼采”

在日本留学时,鲁迅开始接触到尼采的思想。1918年时,鲁迅翻译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序言部分,是中国最早出版尼采著作翻译的人。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众所周知的话出自鲁迅的小说《故乡》,其实尼采早有过相似的表达,他说:“有一千条道路无人走过;有一千种健康和一千个隐蔽的生命之岛,同样还不曾被人践踏过。”“我以不同的方式、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我的真理;我并非只从一个梯子登上了那个使我能游目骋望的高处。我常常不愿向别人打听我的路,——问路总是不合乎我的口味!我宁愿去探索各种道路。……因为路并不存在!”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鲁迅在《渡河与引路》中说:“耶稣说,见车要翻了,扶它一下。尼采说,见车要翻了,推它一下”。尼采并未直接说过“车要翻了,推它一下”之类的话,鲁迅在这里是化用尼采的主张。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宣称:“噢,兄弟们,我残酷吗?可我还是要说:墙倒众人推,就是要推!当今的一切都坍塌了,衰败了,谁想维护它呢?我却要推它!”

鲁迅在自己的杂文集《热风》中,多次引用尼采的话,因此鲁迅也被称作“中国的尼采”。刘半农说鲁迅是“托尼学说,魏晋文章”,托是指托尔斯泰,尼自然就是尼采了。

鲁迅与尼采,如此相似

鲁迅和尼采,一个生在20世纪的中国,一个生在19世纪的德国,虽然异代不同时,但他们面临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尼采面对19世纪整个欧洲社会精神消极沉闷的气氛,倡导“重新估价一切””;而鲁迅也在中国当时面临的危机面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开始对其表示怀疑。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他们毫不留情地批判旧的文化制度,都大胆地坚信要摧毁原有腐朽的文化体系,文化才能向前发展。

作为旧世界的破坏者,尼采发出“上帝死了”的呼唤,批判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愚昧、麻木、自私冷漠、虚伪欺编、奴性等弊病。鲁迅则指出几千年封建礼教实质是“吃人”,他也深刻批判了旧中国人际关系中的愚昧落后、冷漠麻木、欺骗虚伪、奴性等弊病。

鲁迅欣赏尼采,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第一,鲁迅欣赏尼采主张的“超人”精神。尼采认为超人具有“不竭的创造性的生命意志”,像负重的骆驼忙着奔向沙漠一样,敢于承担一切艰难和重担。鲁迅看重这种实干精神,他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救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第二,鲁迅欣赏尼采的“斗争”精神。尼采称自己为一个斗士,鲁迅也多次宣称自己是个战士。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第三,鲁迅欣赏尼采“成为你自己”的个性。 尼采反对人云亦云,唯唯诺诺,主张:“成为你自己。”鲁迅吸取了尼采这一思想,希望推崇尼采的“个性”学说,能够冲破当时死气沉沉的氛围,使民众真正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当然,鲁迅先生与尼采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尼采说过:“我爱人类”,可他又说:“做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这种爱是空乏而抽象的。而鲁迅则说:“无论爱什么——饭、异性、祖国、民族、人类等等,——只有纠缠如蛇,执着如冤鬼。”这种对周围事物以及祖国人民的爱,深沉而热烈。

“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为什么这么欣赏他?

面对当时苦难深重的社会和人民,鲁迅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寻着尼采的精神,尽可能地改变落后的社会。

“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鲁迅先生一生的使命,伟大而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