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一、緒論

為使國家建築標準設計圖集更好與新規範銜接、滿足建築工程的實際使用要求,中國建築標準設計研究院組織行業專家對G10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系列國標圖集進行全面修編,16G101系列國標圖集已由住建部批准,於2016年9月1日起實施。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那麼,16G101相對於11G101有哪些變化呢?無重大變化,相似度約90%。但即使10%的差異也是需要研讀。

16G101-1總說明3:“當依據的標準進行修訂或有新的標準出版實施時,本圖集與現行工程建設標準不符的內容、限制或淘汰的技術產品,視為無效。工程技術人員在參考使用時,應注意加以區分,並應對本圖集相關內容進行復核後使用。”

原圖集沒有這項說明,這條說明有兩層含義:一是說圖集是從屬和依附於規範的;二是凡圖集與規範不符的都要以以規範為準;三是當規範修訂,圖集不符合部分不起作用;四是說使用者要靈活使用圖集。

二、基礎常見錯誤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1、基礎梁接頭位置不對,按樓層框架樑接頭位置設置,且沒有錯開。基礎梁與框架樑的受力正好相反,接頭亦然。

2、筏板鋼筋接頭在施工縫處預留長度不夠,且接頭沒錯開。

3、基礎馬凳擺放錯誤,如果換一方向,每一排馬凳可省一固定用通長鋼筋。或者,馬凳上通長鋼筋利用筏板上部同方向縱筋。這條解釋起來較困難,最好在現場演示。

4、筏板面積較大,卻仍按50%接頭百分率,未按25%百分率接頭,導致鋼筋接頭浪費。

5、底板縱筋接頭長度有的太長,超過一個搭接長度,有的則太短,不能滿足規範所要求的長度。底板通長筋沒綁紮成平行直線,導致同截面鋼筋根數不同。這是施工技術和質量問題。

6、筏板封邊構造沒按規範和設計,擅自設置筏板上下縱筋彎折長度。

7、筏板縱筋接頭不宜設置在後澆帶位置。

8、接樁鋼筋並在一塊。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三、柱

1、頂層中柱彎折,頂層中柱縱筋如果在梁內滿足直錨就不需要彎折。

2、柱樑節點箍筋未設置或間距太大。柱樑節點是核心節點,是抗震的關鍵節點。

3、柱縱筋沒有長短交錯,這是鋼筋翻樣問題,對柱上下鋼筋根數發生變化時沒在下層調整豎向鋼筋長度,導致接頭未能錯開。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4、柱保護層未滿足最小保護層厚度。

5、有的暗柱很長,暗箍筋採用U型,增加鋼筋接頭,應該是封閉式箍筋,可節約鋼筋。

6、暗柱箍筋有內折角,這是下允許的。兩個箍筋相交或錨固形成的角度不屬於內折角。

7、無地下室柱加密從正負零以上H0/3,應該是從基礎頂面開始算起。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柱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的變化

變化一、表2.2.2“柱編號“柱類型框支柱(KZZ)改為轉換柱(ZHZ)。

變化二、2.2.2第4條:對於非對稱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須每側均注寫中部筋。這段文字為新增,原11G101只說明對稱邊省略不注,未對非對稱配筋是否標註作出規定,屬於漏項。修訂後的表達更為嚴謹。

四、牆

1、牆水平筋(外側與內鍘)在同一位置搭接,沒有按接頭百分率錯開接頭。

2、牆水平筋接頭未設置在受力最小處。外牆外側水平鋼筋應位於跨中三分之一或牆高四分之一區域,外牆內側應位於支座及支座附近。

3、地下室外牆豎向鋼筋接頭位置錯誤,根據規範外牆外側豎向鋼筋應位於牆高中間的三分之一區域,外牆內側豎向縱筋應位於牆高根部的四分之一區域。當然,這條規定本身是有問題的(從受力角度沒有問題),缺少可操作性,無論如何是滿足不了,屬於規範脫離實際的無用條文。外牆可不採用插筋,一次性從基礎到頂,不僅節約大量鋼筋,而且,從受力角度也是最好的。

4、外牆外側鋼筋頂模,無保護層,外牆外側鋼筋露筋後果很嚴重,最終把整個外牆破壞掉。外牆外側是直接接觸泥土和水,保護層不少於40mm。

5、結構總說明未註明頂板是外牆的簡支承還是彈性嵌固支承,施工也沒按照按其施工,外牆縱筋彎折按牆厚減保護層,不知施工依據什麼,還是想當然。

6、牆縱向鋼筋搭接長度過長,直接按牆高度。牆封頂時牆豎向鋼筋應該是減去下面預留長度再加搭接長度。

7、牆拉筋綁紮不規範,要麼間距不對,要麼做法不對,如沒拉住牆水平筋,要麼拉筋長度不對,施工時不是垂直拉而是斜拉。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的變化

變化一、牆梁編號表3.2.2-2新增牆梁類型連梁(跨高比不小於5),增加註2:

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按框架樑設計時,代號為LLK。根據《高規》第7.1.3: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宜按框架樑設計。

第8條.跨高比不小於5的連梁,按框架樑設計時(代號為LLK**),採用平面注寫方式 ,注寫規則同框架樑。

變化二、設計施工時應注意IV.當非底部加強部位構造邊緣構件不設外圈封閉箍筋時,設計者應註明。施工時,牆身水平分佈鋼筋應注意採取相應的構造做法。

變化三、3.6.3:抗震等級為一級的剪力牆,水平施工縫處需設置附加豎向插筋時,設計應註明構件位置,並註定附加豎向插筋規格、數量及間距。豎向插筋沿牆身均勻佈置。

五、梁

變化一、表4.2.2梁類型增加樓層框架扁梁,代號為KBL。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變化二、表4.2.2注2樓層框架扁梁節點核心區代號KBH。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變化三、表4.2.2梁類型增加託柱轉換梁,代號為TZL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變化四、表4.2.2注3.本圖集中非框架樑L、井字梁JZL表示端支座為鉸接;當非框架樑L、井字梁JZL端支座上部縱筋為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在梁代號後加“g”。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六、有梁樓蓋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的變化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變化一、5.2.2:對於梁板式轉換層樓板,板下部縱筋在支座內的錨固長度不應小於la。

變化二 、5.2.2當懸挑板需要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時,下部縱筋伸入支座內長度不應小於laE。5.4.1當懸挑板需要考慮豎向地震作用時,設計應註明該懸挑板縱向鋼筋抗震錨固長度按何種抗震等級。

變化三、5.4.3板支承在剪力牆頂的端節點,當設計考慮牆外側豎向鋼筋與板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搭接傳力時,應滿足搭接長度要求,設計者應在平法施工圖中註明。

七、無樑樓蓋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的變化

變化一、6.5.2無樑樓蓋板縱向鋼筋的錨固和搭接需滿足受拉鋼筋的要求。

變化二、6.5.4無樑樓蓋跨中板帶支承在剪力牆頂的端節點

八、樓板相關構造製圖規則的變化

變化一、表7.1.2新增縣挑板陰角放射筋,之前只陽角類型。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板帶的集中標註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板的集中標註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結構中豎向分佈鋼筋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抗裂構造鋼筋、抗溫度筋

解讀16G101鋼筋平法圖集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鋼筋很難?

16G101圖集很難?

悶頭自學只會事倍功半

想快速掌握,需要正確的方法

還覺得16G101枯燥乏味記不住?快速讀懂圖集靠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