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些磨难,我必须亲手交给你

表扬和惩罚,都是漫漫求学路上所不可避免的,只生活在表扬中的学生,就像没经历过风吹雨打的秀山,一点山风都能让树林摇晃,山石簌簌落下。

郭德纲先生有一句话说的是:“吃亏要趁早!,3岁经历一件事儿就明白了,活到95岁没经历还是不明白。从小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话,65岁走到街上被别人瞪一眼,当场就猝死。从出生一天就八个大嘴大子,获得跟个铁金刚似的,什么都不在乎”

这话有夸张成分,但也很形象的说明了,惩罚教育,在教育里面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孩子的天性好奇和好学,善于模仿,但由于自身世界观的朦胧,容易近恶而不知恶。我们就要引导要教育。这里的教育也就包括了惩罚。

正因为这一点,人是需要被教育的。

孩子,有些磨难,我必须亲手交给你

惩罚不是一定是体罚

人们对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理解往往认为是在学校的教育中存在。其实赏识和惩罚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了。

惩罚不是体罚。在家里,暂时去掉孩子某种喜欢的活动,也是一种惩罚。如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要改掉孩子的这种坏习惯,那么可以采取暂时去掉孩子某种喜欢的活动的方法,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那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前不给他看,完成以后再让他看,这也是一种惩罚。

有一位母亲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孩子好动,学习总是不能专心,学习一个小时总要起来四五次。孩子曾经要求母亲在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母亲就利用这个机会对孩子说:“宝贝,妈答应你星期天带你到公园去,但你要表现好一点啊,你学习一小时不要起来那么多的次数,能不能只起来三次啊。要不妈妈就不带你去公园。”孩子强忍着,结果真的一个小时只起来了三次,母亲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以后母亲又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慢慢的孩子减少到一个小时起来二次,一次到最后能安安静静的坐上一个小时了。

惩罚是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和方式

对于教育孩子所用的惩罚和对于成年人进行的惩罚是两回事,不能用惩罚成年人方法来惩罚孩子。对于孩子的惩罚必须把握一个度,就是不能伤害孩子。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让孩子改掉一个坏习惯就是培养了一个好习惯。

习惯的培养要特别重视孩子第一次出现的行为。比方说,小孩第一次骂人的时候,他就特别注意看大人的反应,如果大人在这个时候不单不制止他,还笑,那这孩子会认为大人默认了他的行为,第二次还骂,而且会骂得更厉害。

小孩子并不知道他的行为的后果,他只关心大人的反应。所以对孩子的第一次骂人,大人就要指出他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如果他不听,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理睬他,让大家都不理睬他,也就是不认可他的行为。他就会明白:“这不是好事情,别人都不喜欢。”他就不会再骂了。这里的不理睬就是一种惩罚。

孩子,有些磨难,我必须亲手交给你

树立正确的惩罚观点

现在的学校里有不少所谓的问题学生很难教育,那么这些学生的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原因在那里?

原因很多,有一些是因为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不少孩子的家长有这种想法,认为自己小的时候生活很苦,他不想自己的孩子再吃自己小的时候吃过的苦,于是对孩子太迁就。

等到发现问题严重了,再开始对孩子批评。

因为之前没有站出来指出问题,孩子往往当做家长一种默许,现在家长跳出来指责,孩子们肯定不服,家长们没办法就采取动手,一下子升级成家庭矛盾。

这些都是有无数例子证实的。

惩罚并不是让孩子吃苦受罪,这是一种可以帮助改变孩子的方式。而且一定要趁早教育。放手不见得就是爱,纵容才是。

尤其是纵容过后开始插手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眼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背叛?

怎样教育孩子,德国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们应该有一点启发,有一家人家,儿子心血来潮对父亲说:“爸爸,我明天想去爬山去。”爸爸不说“行”也不说“不行”,他对儿子说:“你的计划呢? 你准备怎么去呀,跟谁去呀,带不带午餐,到哪个地方去?”儿子说:“我还没有想过。”父亲说:“你没想过的事不要说。”这位父亲的做法就是要孩子养成做一件事情以前要有计划的好习惯。

你看,改掉坏习惯不一定要都用惩罚的手段的。

其实孩子的成功很多都在大人身上,就算天赋横溢,一棵树打一开始长歪了,再宽大的天空也去不了。

孩子,有些磨难,我必须亲手交给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