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傳中的瓦崗寨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帶著音樂去旅行


611年開始,隋煬帝楊廣不恤民力國力,大興土木,又逢饑荒年,山東、河南等地發生大水災,淹沒四十餘郡,612年,山東又發生大旱,接著關中地區又發生瘟疫和大旱,民不聊生。可於此時,楊廣不度德不量力,發起對高句麗的進攻,動用大批軍隊和大量工匠民工,耗時日久,死傷枕籍,農民身逢絕境,揭竿而起。隋末各路義軍中,在民間最為出名的莫過瓦崗軍,瓦崗軍以瓦崗寨為據點而得名,七年時間,轉戰多地,屢破勁敵,其中出現了一批在唐朝也受到重用的名將,經後世演繹,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

瓦崗軍第一位首領翟讓,原在河南東郡當監獄官,犯事被判處死刑,幸得平時好友相救,逃出東郡,回到韋城老家和哥哥翟弘、侄兒翟摩侯共同舉義,又說服同郡正率鄉團保境安民的徐世勣(李勣)、單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崗寨,徐世勣當時才十七歲,他勸說翟讓採取遠交近攻的搶略方式,認為附近是家鄉,鄉里鄉親不宜侵擾,宋州、鄭州地近御河,商旅眾多,去那裡劫掠官私錢物方便又豐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於是在運河上劫取公私財物無數,不久兵眾大振。

這時隋朝出現楊玄感之亂,吸引朝廷主力大軍,當時,叛亂謀主為貴族李密,李密是北周八柱國後人,曾受到隋朝開國元勳宇文述和楊素看重,心懷天下,助楊玄感起兵造反,兵敗逃亡經王伯當介紹投奔瓦崗寨,李密善文辭,勸說翟讓說,“憑您的雄才大略,精兵強將,先奪取洛陽長安,消滅兇殘勢力,滅亡隋朝綽綽有餘”,翟讓認為有理,便讓李密按他說的具體方略去勸降附近義軍,果然一說則來降,翟讓大為佩服。通過破張須陀,奪興洛倉,攻破洛口,遠近聞風歸附,翟讓於是退位讓賢,推舉李密當首領,稱魏公。

李密接手後瓦崗聲威更甚,把名不見經傳的瓦崗軍發展成為最強大的義軍,有大將徐世勣,秦叔寶,程知節,單雄信等人,足智多謀又勇悍善戰,遠近懾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山東長白山賊寇首領孟讓歸附,河南鞏縣長史柴孝和、侍御史鄭頤獻城,隋朝虎賁郎將裴仁基與兒子裴行儼獻出虎牢。與越王楊侗率領的各路大軍在洛陽對峙,屢次打敗隋軍。本想利用楊廣在揚州的機會,繞過洛陽直取長安,考慮到手下將領大多是關東人,縱然打下長安,久守恐出問題,於是放棄這一戰略構思,沒想到後來為李淵作嫁衣裳。

正在軍威大振,洛陽強敵未退時,瓦崗出現內亂,翟讓哥哥和親信眼紅李密勢大,鼓動他奪權,李密得知消息,先下手為強,設酒席殺死翟讓等人,徐世勣混亂中被砍了一刀,身受重傷,李密立即喝止手下,單雄信等人跪地叩頭請求饒恕,李密都赦免了他們併到各營通報情況安撫軍心。這一事件是瓦崗事業的轉折點,此後,洛陽統兵大將以王世充為主,雙方交戰各有死傷,正在這時,政局突變,618年,宇文化及在江都用勒死隋煬帝,率軍北上要回故都,路經瓦崗。而洛陽的王世充專權,越王楊侗不滿欲借李密之手除之,派人冊封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魏國公,李密為避免腹背受敵,假意接受,全力對付宇文化及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宇文化及兵到黎陽,跟李密相遇,大戰後又中計,軍中無糧,隋軍死的死,降的降。李密便拒絕楊侗的徵召,回守金墉城,王世充趁瓦崗軍大戰後兵疲力軟,率幾萬兵馬突襲,雙方在邙山腳下大戰,王世充大破李密軍。瓦崗軍的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被王世充擒獲,邴元真、單雄信等人久已不滿李密,便投降王世充。李密向東逃往虎牢關,瓦崗軍遭到重創。與眾人計議後,李密於618年率眾西入長安投降李淵,瓦崗軍至此成為歷史。


南方鵬


瓦崗寨最初由翟讓、徐世績(即徐茂公、後改名李績)、單雄信、王伯當、翟弘、王儒信等人創立,開始時只是搶劫過路客商,後來勢力大了後,搶劫漕運船隻,但一直被隋將張須陀吊打。

李密因為參與楊玄感叛亂被隋朝通緝,走投無路時投奔了瓦崗寨,然後,他組織了對張須陀的戰鬥,一戰成名,張須陀戰死,其手下勇將秦瓊、程知節、羅士信等投奔隋將裴仁基,後來裴仁基征討瓦崗寨不能取勝,被奸臣陷害,一氣之下投奔了瓦崗,秦、程、羅等人都上了瓦崗。

後來有道士到瓦崗寨說讖語:“桃李子,皇后繞揚州,宛轉花園裡,勿浪語,誰道許”,其中桃李:便是逃亡姓李,勿浪語,誰道許,意指密。指出天意是讓李密當天子,王伯當又勸翟讓說:李密是蒲山公,菖蒲當然只能長在翟(沼澤)裡,要求翟讓讓位李密,翟讓信了,讓了位。

李密上位後,組織瓦崗軍奪取了隋朝的洛口倉,獲得大量的糧食,開倉放糧,隊伍急劇擴大,四方豪傑紛紛投奔,李密又多次打敗隋朝洛陽的主將王世充,瓦崗寨兵強馬壯。

隨著瓦崗軍的壯大,翟弘、王儒信等鼓動翟讓奪回權力,被李密知道後,在宴會上殺死了翟讓、翟弘和王儒信,徐世績被砍傷,王伯當救了他,單雄信向李密跪地求饒,保住了性命。但瓦崗分裂的種子已經埋下。

隋煬帝在江都被以宇文化及為首的叛軍殺害,宇文化及帶領叛軍西歸關中,隋朝洛陽留守,皇孫越王楊侗估計王世充打不過叛軍,就對李密封官許願,讓他去打宇文化及,李密信了,帶領瓦崗軍死磕叛軍,雖然取得勝利,可自己也元氣大傷。

回過頭來,越王楊侗的許願因王世充作梗無法兌現,李密對自己的手下敗將不屑一顧,輕率地與王世充開戰,又委非自己嫡系的單雄信重任並鎮守要地,結果,單雄信放任王世充通過要地攻打瓦崗,袖手旁觀,瓦崗軍一敗塗地,單雄信直接投降王世充,受到重用,秦、程、羅、裴仁基父子都被王世充俘虜,李密和王伯當逃脫,因有單雄信先例,他們不敢投奔鎮守洛口倉的徐世績,往西投奔李淵。

李密投奔李淵後,並沒有獲得他中意的爵位,又萌生反意,和王伯當在往東逃跑時,被唐將盛彥師(他並沒有上過瓦崗寨)打敗殺死。

秦、程、羅因感到王世充不是幹大事的料,在戰場上投奔李世民,裴仁基、裴行儼父子陰謀殺死王世充後歸唐,被王世充發現後處死。

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勝利後,留在王世充處的瓦崗將領,除單雄信和邴元真被處死外,其餘都歸順了唐朝。

劉黑闥也上過瓦崗寨,後來投奔竇建德,在竇建德被李淵處死後,劉黑闥再次起事,給唐朝帶來不小的麻煩,最終被李建成平定,劉黑闥被處死。

歸順唐朝的瓦崗軍將領中,除王君廓叛逃突厥被殺、張亮謀反被誅外,其他的結局都很好,徐世績受到李淵重用,賜姓李,改名李績,成為了與李靖比肩的一代名將,魏徵受到李世民重用,成為了一代名相,秦瓊、程知節、羅士信(在征討劉黑闥時戰死)也都青史留名。

在正史中留名的瓦崗將領很多,李績、魏徵、秦瓊、程知節(即程咬金)、張亮、羅士信、李君羨、牛進達、吳黑闥、李孟嘗、郭孝恪、李大亮、李密、翟讓、翟弘、王儒信、劉黑闥、單雄信、祖君彥、裴仁基、裴行儼、王伯當、王君廓、邴元真等。


洞庭一葦1188



瓦崗寨最早的領導人是翟讓。單雄信、徐世績等人相助。轉戰於鄭州、商丘一帶,主要還是攻擊隋朝的漕運等小搞搞,那時兵員已有近萬人。後來李密上山來投奔瓦崗寨,李密是北周開國的柱國功臣李弼之後,襲浦山公,助禮部尚書楊玄感兵變失敗,被拘脫逃,前來投奔瓦崗寨的。原來領導人翟讓,沒什麼大的抱負。瓦崗寨不過是打打漕運、劫劫路人,混個溫飽而已。

李密的加盟,讓籍籍無名的瓦崗寨從十幾股大小義軍之中脫穎而出,擺脫低層次的打家劫舍的土匪形象,這支義軍開始有了自己的政冶理想和軍事策略。




比如斬滎陽通守、大隋名將張須佗(靠山王楊林的原型),史載”須陀獨勇決善戰,又長撫馭,得士卒心,號為名將”,攻下大隋糧倉——興洛倉。翟讓便讓位給李密,領魏公,在洛口城建立“行軍元師魏公府”。建立了根據地後,發檄全國,檄文直指隋煬帝楊廣,

“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天下紛紛響應,瓦崗寨兵員急劇擴展至數十萬,已是眾多反隋義軍中,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支義軍隊伍。魏徵說當時瓦崗寨的情景,史載“七國之地,四為我有;五都之所,三在域中。”4/7、3/5,這說明瓦崗寨的地盤、勢力已是超過其它義軍的數倍。武德元年(618年),李密亭瓦崗軍投唐。

當時隋朝的態勢是這樣的,因楊廣於大業8年(612年)攻打高麗用兵百多萬。真的百多萬,不是號稱;民伕助軍也百多萬,失敗。僅逃回2700人。隔了一年,又集百萬隋軍攻高麗,民伕不用想,以當時落後生產力,起碼百多萬以上。這種搞法,隋朝國力被逼至崩潰境地,真正的舉國傾巢、窮兵黷武!導致隋朝到處烽煙滾滾、反旗四起。如大原留守李淵,幽州羅藝、朔方鷹揚郎將梁思都、馬邑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山東的(太行山以東,今河北、河南、山東)竇建德、瓦崗寨的李密、江淮的杜伏威等,紛紛起兵造反或反叛隋朝。

皆因楊廣不惜民力、好大喜功才導致大隋王朝象大秦王朝一樣,二世而快速崩盤。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