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城市关注:百强县里知差异

Kopu导读:古语有云"郡县治,天下安",北上广深也不是抱负者唯一的人生风口,百强县亦是一种选择。从百强县看中国,富庶的大城市未尝就一定是就业的唯一出路,且看今年百强县榜单,县域经济分布情况便一目了然,退一步可能也海阔天空。

Kopu城市关注:百强县里知差异

自古以来郡县都是衡量经济、政治、民生的重要指标区域,更是反映地方治理的成果成效。前几日人民日报刊登了《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百强县"榜单,今年的"百强县"已经是连续第14年发布。榜单维度多元,设立了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等多个分榜。要说今年百强县最大的赢家,莫过于江苏了。

Kopu解读:县域经济,唯看江浙广

天下县分百强,江苏以23席独占鳌头,还包揽了前四名,分别是: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再加上太仓、宜兴,江苏在前十强中占据6席。

Kopu城市关注:百强县里知差异

事实上,昆山、张家港、常熟,这四强中的三强再加上排名第7的太仓,都来自于苏州。在当地有苏州"四大金刚"之称。如果我们在仔细看一下榜单,除了苏州之外,无锡、常州下辖的县市也纷纷入选,表现依旧亮眼。所以,中国县域经济最强地之一,苏锡常当之无愧。这三地GDP合论,堪称中国最大的经济实体,是中国经济核心中的核心。

百强县的经济具体是怎样一个概念呢?从2005年开始,昆山已经连续第14年卫冕榜首。不仅如此,2017年,昆山的GDP已经高达3500亿,而同期,山西省省会太原的GDP则是3380多亿。抛开国内看国际,昆山的体量,相当于世界排名第79位的坦桑尼亚的GDP总量,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而居于亚军的江阴仅最大的纳税大户:海澜之家,2017年的利税高达80亿,在江阴总部雇佣的员工就超过2万名。在江阴,截至2017年底,在A股上市的企业就有30家,境外上市公司17家。中国制造业第一县之誉,名不虚传。紧随昆山江阴之后的张家港、常熟等苏锡常的县级市,亦都各有骄人业绩。

也许看完这份榜单,会有看官表示疑惑,中国经济第一强省广东,只有1个县级"四会市"入围百强,似乎名实不符。但这其实不奇怪,因为近些年来广东大力推行"撤县设区",多个经济强县升级为市辖区或者地级市,如东莞、中山。这直接导致了行政区划分上的"无县"状态,所以不再进入"百强县"榜单的评选范围。而是直接在同期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排名前三的则是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佛山市南海区、江苏常州市武进区。

综合来说,"百强区"里,江苏占据22席,浙江占据18席,广东占据15席。于此而言,广东,依然可称天下之眼。

Kopu解读:区域发展不均,头重脚轻

从百强县榜单可以清晰看到江浙广地区发展猛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在这份百强榜单上也一览无遗。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首先从全局角度来看,百强县呈现东部多西部少,南方超过北方的态势。论综合实力,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占比超过一半,内蒙、宁夏、山西、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海南等中西部省市只有一县上榜,西藏、黑龙江、甘肃则无一上榜。而在其他的分榜上,在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指标上,东部也是全面领先,部分指标甚至呈现出碾压的态势。尽管目前推行的东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大格局暂无根本变化,并且这种状态还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Kopu城市关注:百强县里知差异

此外,缩小至省内区域来看,即使是大赢家江苏,这种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也很突出。一江之隔的苏南苏北,在经济、基建、教育、医疗、文化上,都呈现巨大差异。这种南北"分裂"不仅在江苏,在广东这个著名的富庶之地也存在。梅州、韶关、清远和河源的贫困村在广东省也占据很大一块席位,其中不乏全国性贫困县。

从这份榜单里,也许我们还能看出更多奥秘,也许东中西部县域要走的腾飞依然很长很远,且待光阴来,辉煌可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