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時代「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熱點背景】

案例一:抵制“天價片酬”。

從 “小崔說事”開始,《手機》再度熱議、“小剛”與“震雲”,“冰冰”與“片酬”,“陰陽合同”與“政府部門”…… 社會外界“霧裡看花”,演藝行業“寒若驚蟬”,一系列的 “角力”背後,反應的卻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缺失。2018年8月11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正午陽光、華策影視、檸萌影業、慈文傳媒、耀客傳媒、新麗傳媒聯手發佈《關於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業不正之風的聯合聲明》。為治理影視行業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等問題,國家稅務總局今天印發《通知》,要求各級稅務機關進一步加強影視行業稅收徵管。《通知》指出,影視企業和影視行業從業人員應當依法如實申報並繳納稅款。

案例二:“毯星”電影節“蹭熱點”。

各大國際電影節總會出現一些“毯星”,也就是那些沒有作品入選,卻要到紅毯上“走兩步”的明星。近日開幕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明星“蹭紅毯”現象繼續上演,甚至還出現一些根本沒有代表作品的“網紅”。這樣的荒唐戲碼,不僅僅在戛納上演。稍早開幕的第57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上,“蹭熱點”的藝術家同樣屢見不鮮。這不僅是 “行業自律失位”,更是“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缺失。

熱點:新時代“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公考角度分析】

“娛樂圈文化”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其傳媒的導向性、價值傾向的引領性、社會公德的推動性對社會公民的“理性”和“德性”施加影響,好的風氣會“潤物無聲”,壞的風氣會“地動山搖”。娛樂圈“陋象”不僅無益“理性”與“德性”,更是對社會主義“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戕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演藝人員缺乏正確價值引導和自律。隨著社會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發展,娛樂領域的“網紅”風起,由於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和自律,快速的成名家喻戶曉;金錢的膨脹一夜暴富,導致娛樂圈“金錢化”“名利化”傾向嚴重,脫離了藝術本質----為民創作,為民服務的初衷,“陋象”百生。

二、行業自律及信用制度建設缺失。娛樂行業內部的“名”“利”之爭,自律的缺失,讓“陋象”之風愈演愈烈,行業競爭缺乏引導與規範,導致“明星醜態”叢生,嚴重地傷害了公眾的審美需求,加之行業信用制度建設缺乏,無法從理性上加以制約,“陋象”的道德成本過低也助長了不良風氣的蔓延。

三、政府法律建設及行業監管缺位。“他律”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政府娛樂制度體系建設滯後,對娛樂“陋象”監管缺位、違法成本低;對娛樂環境的淨化引導不及時;對娛樂明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也加劇了這種亂象。

為了更新娛樂文化、淨化娛樂風氣、根治娛樂亂象,增強娛樂文化的“理性”與“德性”,弘揚新時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主旋律,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一、貫徹“新時代”文化思想,加強“四個自信”。文化建設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娛樂文化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應將其作為制度綱領、行動指南,增強娛樂圈內部的“政治意識”“看齊意識”;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讓娛樂文化的發展始終保持為民、向上、健康的正確航向。

二、加強行業內部制度建設,完善自律。娛樂行業內部要通過演藝協會、藝術家協會、演員協會等行業組織,加強行業內部制度建設,完善自律。開展理想信念建設,不斷深化為民創作、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正確方向,不斷提升演員的個人綜合素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全社會形成模範的價值導向作用;開展誠信建設,不斷深化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增強演員誠信代言,誠信宣傳、誠信納稅的意識,將失信行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檔案,增加失信成本。

三、加強政府法規制度建設,完善他律。政府部門應該應該進一步完善娛樂法規制度,進一步規範娛樂“陋象”。以廣電總局牽頭、傳媒娛樂公司參與,完善行業監管,加大對演員逃稅漏稅、不誠信宣傳代言、低素質演藝行為的監管,發現一起規範一起治理一起,淨化演藝環境、規範演藝行為、提升節目質量,不斷提升演藝界“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真題回顧】

2014年國考副省真題主題慢心態。“告別跟風,走向成熟”,通過演藝行業內部規定以及政府出臺法規制度對演藝“陋象”加以規範引導,不斷提升演藝行業的“文化自覺”,增強文化創新能力,自覺規範演藝行為,提升作品品質,迴歸到為民創作、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本質上來,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文化,不斷增強演藝圈乃至整個社會、整個民族的“文化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