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精極具養生價值,爲大家所共識,它的傳說故事可一定要知道

相傳天台華頂山上有個雲霧仙洞。每隔300年西王母才命仙女打開洞門一次,放出瑤池仙水,以灌溉洞口四周的仙草,待成熟後,全部供仙人們食用,以求青春常駐。

黃精極具養生價值,為大家所共識,它的傳說故事可一定要知道

有一年,天台山下嚴重乾旱,莊稼顆粒無收,百姓飢腸轆轆,恰又得怪病。村裡勤勞樸實的黃經,新婚三個月,妻子秀姑也染上了這種病,生命垂危。黃經看著自己的妻子如此病重,無計可施,心急如焚。正好一位白鬍子老道,肩背葫蘆,手拄柺杖,路經他家門口。黃經只好懇求老道為妻子診治,老道診段後說:“你妻子肺熱胸悶,已成慢癆。村內已有不少人得這種病。但要治好此病,需連服仙草3個月,但這種仙草卻長在天台山雲霧仙洞,路途艱險,須得翻過九座高山,趟過九條深澗,攀登千丈巖壁,才能到達那裡。”小夥子說:“為了全村人和秀姑,我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找到雲霧仙洞和仙草。”老道非常感動,就把手中的柺杖送給他,並說:“你帶著它,它會指引你找到仙洞,再用柺杖輕輕敲一下洞門就會打開。”黃經欣喜萬分說道:“請求高人如何稱呼?”老道哈哈一笑:“我叫葛玄。”說完,就不見了。

黃精極具養生價值,為大家所共識,它的傳說故事可一定要知道

黃經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雲霧仙洞。只見柺杖頭的金光射向一塊巨門似的岩石上。黃經用仙杖在岩石上輕輕一敲,石門慢慢打開了。按照老道的吩咐,黃經用杖頭往洞頂一戳,洞頂立刻流下一股清澈的仙水,洞口外仙水流過處慢慢地長出了一片仙草。這時,西王母帶著天兵天將要來收仙草。老道預料到會發生戰鬥,在杖頭上唸了十萬禁咒,天兵天將只好收兵而歸。鄉親們和秀姑的病很快就好了。黃經為了阻止西王母再來關閉雲霧仙洞,一直守在洞口,以仙水和仙草為生,久而久之,也成了仙人。因這種仙草是黃經發現,故被後人稱為“黃經”,後改為“黃精”。

華佗在我國曆史上的名醫,他精於醫道,勤於實踐。有次華佗進山採藥,見到一個年輕姑娘赤腳在山林中穿梭,兩個大漢在後面追。只見那姑娘非常敏捷,一會工夫便不見蹤影。華佗上前詢問兩大漢才知道,那姑娘原本是金陵城裡官宦之家一個叫黃精的丫頭,因三年前得罪主人怕受懲罰,便潛逃出來。直到幾天前有人發現她隱藏於這一帶,兩個大漢抓了幾天無功而返。華佗想,一個年輕姑娘在深山老林過了三年,行動如此矯健,肯定有蹊蹺。

黃精極具養生價值,為大家所共識,它的傳說故事可一定要知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溪邊發現幾個腳印,估計是那姑娘留下的。想到山裡吃的少,於是他便放了一些食物在那,第二天食物不見了,華佗又放了些食物在那,自己則晝夜守候在一旁。終於等到那姑娘來了,儘管華佗一個大男人,但也有幾處被其抓傷,最終將她制服。華佗向姑娘解釋:自己是一名醫生,不是來害她的,而是來救她的。姑娘藉著月光看著華佗,面前果然是位慈眉善目的老人,這才稍安停止反抗。經過華佗勸導,姑娘跟他回到住處。為防她再被抓,對外稱她就是自己的女兒。過了段時日,待姑娘心境平復後,華佗問她這三年來是怎麼過來的?吃的是什麼?姑娘如實相告,她經常吃一種草根,樣子像雞頭一樣,她管叫它為“黃雞”。姑娘之後領著華佗到山上去看那“黃雞”,華佗看到,它開著白色的花,挖出其根,肥大發黃,上有鱗斑,真像一隻小黃雞。華佗將其帶回家,發現其味甘、性平,有補氣潤肺之功效,是治療脾虛、消渴病的一種良藥。只是華佗覺得,“黃雞”不像個藥名,便以黃精的名字作為藥名。

黃精極具養生價值,為大家所共識,它的傳說故事可一定要知道

黃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質根狀莖肥厚,含有大量澱粉、糖分、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和多種其他營養成分,生食、燉服既能充飢,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氣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堅強,對身體十分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