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縫下面有什麼

BBC

大家都知道勤洗手是防止細菌傳播的最佳途徑。在許多地方,公共衛生法律規定從事食品餐飲服務行業的人員必須要確保他們的雙手清潔。而事實上無論洗多少次手也無法徹底的洗掉手上的細菌。

指甲縫下面有什麼

由於不可能做到完全消毒,這也是醫護人員在跟病患接觸時為什麼常常佩戴橡膠手套的原因所在。事實上,在一百多年前醫生們就開始意識到,無論經過多少次洗滌,手上仍然能夠檢測出細菌。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研究人員才確認了手部細菌之所以洗不淨的真正原因。

研究發現覆蓋指尖可以使雙手潔淨的時間保持更久。而事實上並不是指尖上充滿了細菌,而是指甲。指甲是一些薄的角質層,由類似犀牛角或羚羊角的物質形成,而指甲下面才是真正藏汙納垢的地方。

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科學家們才開始研究我們手指甲下面的物質。1988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皮膚學系(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的三名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用棉棒從26名成年志願者手上取樣,這些志願者都是大學醫學院的僱員,並從未參與病人護理。

研究發現,指甲下面的空間,又稱為指(趾)甲下區域,是窩藏細菌的‌‌“重要場所‌‌”。研究人員在志願者們手部的其他地方都發現了成千上萬的細菌,而單個指甲的甲下區就藏有了成百上千萬的細菌。研究人員在這兩個區域中都發現了相同類型的細菌,而甲下區的細菌數量則更多。

研究人員認為,指甲與皮膚之間的甲床區域,由於有指甲的阻隔與潮溼的環境,為微小生物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之前的研究表明,反覆沖洗仍不能清除手上的細菌,此次研究又發現甲下區藏有大量細菌,這兩者的結合表明手上的這部分區域在普通的清潔中無法接觸到抗菌藥物。

想想看:我們用防止疾病傳播的最好的辦法也無法清潔你指甲下的空間。

事實上,一項發展迅速的研究對護士的手指甲上的微生物進行持續不斷的研究。此項研究不僅僅侷限於天然指甲,還包括人工指甲,和塗了指甲油的指甲。

1989年,僅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公佈一年後,一些護士們寫道,‌‌“雖然有關人工指甲和安全性和實用性的問題尚懸而未決,許多醫務工作者已經受流行趨勢影響,開始使用人造指甲‌‌”。

人工指甲往往比天然指甲長,且總是塗著甲油。研究人員試圖查明佩戴人工指甲的56名護士是否會比天然指甲的56名護士指甲上的細菌更多。同時他們也希望瞭解到洗手對於那些帶有人造指甲的人是否有效。

他們發現,帶有人工指甲的護士無論洗手前後都比天然指甲的護士手上的細菌更多。這並不一定導致他們傳播給病人的細菌更多,而是說他們手上的細菌更多。而細菌的存在至少增加了潛在的病原體傳播的可能性。

2000年和2002年的類似的研究也取得了同樣的結果。但那時,護理科研人員有證據表明佩戴人工指甲常和不勤洗手這樣的習慣相聯繫,而這隻會使問題複雜化。研究還表明人造指甲也更容易損壞一次性手套。

塗指甲油的天然指甲則存在另外一個問題。細菌容易藏在甲油上的微小裂縫中。1993年,位於巴爾的摩的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Johns Hopkins Hospital)的護士研究了26名人受僱於醫院的,但不參與病人護理的成年女性。他們指甲普遍較短,並在塗甲油前和四天之後分別進行了取樣檢測。

塗指甲油的天然指甲和塗指甲油的人工指甲下面的細菌微生物多樣性方面沒有任何變化,但是,‌‌“保持指甲短而乾淨,比是否塗指甲油更重要,‌‌”研究人員總結到。第二年進行的另一項研究得出了類似的結論。塗指甲油四天後手上的細菌比剛塗指甲油之後的要多。

全球每年有兩到三百萬人死於腹瀉;而勤用肥皂洗手可以使大約100萬人免於死亡。這個方法或許是有效的,但是除了洗手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注意指甲的甲下區的清潔問題,而最不容易藏匿汙垢的辦法就是要保持手指甲短而乾淨。

如果你還不能改掉咬指甲的癖好的話,那麼以上這些問題值得你認真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