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爲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人們常說,學書有三個境界,與禪宗的“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相對應。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第一個境界,寫字是技術。如果技術沒達到,就是一個拙劣的書法愛好者。這一層面要求,書法五體皆通,字要精到,結構要精準,章法要合法則,墨法要通透,淡、濃、枯、潤等與作品渾然一體達到很高的水準。這其中很多是可以分解的技術,也是王羲之“池水盡墨”專精要求。但是僅僅達到這一步,只是達到了能品。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第二個境界,寫字是寫人格情感。所謂藝術就是抒發自己的喜怒哀樂等人性深層情感。書法有憤怒的書法(比如岳飛的滿江紅)、喜氣的書法、散淡的書法。書法精品往往能傳達人的情感、胸襟、眼光、人格,超越了技術層面,達到了與人格胸襟統一的藝術境界。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第三個境界,寫字是寫文化精神。書法作品能傳達時代的精神氣質,成為時代的風尚。比如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時代的高峰在於兩點,一是魏晉時期人的覺醒,表明了個性重於一切,人的精神重於一切,只有按照自己我心寫我手,我手寫我字,才可能形成自己的境界。二是魏晉時期人處於非常艱難境況,戰爭頻仍、民不聊生,想想嵇康痛苦,阮籍悲慘的命運都可以看出,竹林七賢幾乎沒有幾個有好的下場。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王羲之處在大自由的時代中,他由外向內、由動向靜、由粗獷到精細,以其神駿的書法改變了漢代以來的時代審美風格。他是把整個生命和自己的精神完全投注在書法上,從而構成了他的書法的時代高峰。被日本人尊為“后王”的王鐸承受了由明入清的巨大痛苦,其心中憤懣、悲愴、焦慮、做了貳臣的恥辱通過書法線條狂熱的表現出來——章法搖曳、巨幅大作、漲墨滿紙,不如此不能抒發他那種鬱勃之氣、憤懣之氣、壓抑之氣。王鐸的大草成為了那個劇痛時代的審美風標。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為什麼啟功的字在當下成為時代的書法欣賞趣味風向標?為什麼林散之的草書在當時黑壓壓的鋪天蓋地的大字報之後成為時代的新審美訴求?就是因為那段歷史後思想解放,不再需要霸氣殺氣鬥爭氣大字報,而需要啟功書法的平淡和合、境界高遠的一派儒者文者的君子氣概;需要林散之書法的飄然出塵,不食人間煙火的美感。那段歷史中很多字黑壓壓一片,令觀者觸目驚心。人們看到這種春風雅緻的字,覺得神清氣爽,精神自由的時代來臨了。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可以說,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書法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王羲之是右將軍,顏真卿是大將軍,蘇東坡是“杭州市市長”,于右任是高官,舒同是高官,啟功、歐陽中石是大學教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歷史只記載那些真正有學問、有人格精神者的書法作品。那些過分炫技的書法和人格低下的書法,將被歷史逐漸遺忘。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文化精神是一個書法家最後成為大家的必然條件,而不是偶然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