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廢品改生產日期繼續賣!濟南銷毀5000多瓶橄欖油

近日,濟南市歷下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銷燬了5000多瓶過期橄欖油,這些橄欖油是該局2016年查處一起過期橄欖油篡改生產日期再銷售的案件時罰沒的。為了實現資源再利用,該局特別聯繫了一家生物柴油公司來處理。而這批橄欖油被濟南一公司以廢品名義進口後,部分被篡改生產日期銷售,該案件的當事人被罰沒了40多萬元。

進口廢品改生產日期繼續賣!濟南銷燬5000多瓶橄欖油

篡改生產日期的橄欖油


銷燬5000多瓶橄欖油,一直盯守到晚上

“5000多瓶過期橄欖油,裝了兩輛廂式貨車,處理的全過程我們都在場盯守錄像,保證不再回流。”24日,歷下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委監察室主任張強對兩週前局裡處理的這批橄欖油印象深刻。這是該局近年來罰沒食品中數量較大的,貨值4萬多元。

“必須看到最後,流出去一瓶也不行。”張強說,11日處理當天,他和其他工作人員一同從中午盯到了晚上8點才最終收隊回家。根據行政處罰的相關規定,罰沒食品的處理過程必須有多人在場,全程錄像錄音,處理完全後在銷燬文書上簽字留檔。這些過期橄欖油的外包裝被撕毀,瓶身在空出存油後被一一砸碎。橄欖油則由負責處理的濟南環科資源利用有限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回收用作生物柴油。

歷下區食藥監局稽查大隊副大隊長張濤介紹,這是該局2016年查處的一起案件,查沒的橄欖油一直存放在局裡查沒食品的倉庫中,在結案後又留存了9個月,過了上訴期就面臨如何處理的問題了。“還挺棘手的,因為橄欖油和其他食品不同,不能倒了,會汙染環境,想了很多方案,後來和環保部門聯繫,才找到了這個有廚餘油品回收資質的企業。”

張強說,局裡和這家公司簽訂了銷燬合同,合同就約定了處理方式。“處理和回收都由他們負責,我們在現場監督。因為這些過期的橄欖油能回收為生物柴油,所以雙方約定是免費處理。”

以廢品名目進口,更改日期再賣

進口廢品改生產日期繼續賣!濟南銷燬5000多瓶橄欖油

篡改生產日期的橄欖油

據張濤介紹,這些過期橄欖油是該局2016年接到投訴舉報線索後,在轄區內一處倉庫查到的。“500毫升的3070瓶,250毫升的2160瓶,總共查沒了5230瓶。我們到的時候現場還有用來塗改生產日期的設備,有648瓶已經改了日期,剩下的生產日期顯示是2009年。”

根據調查,這些橄欖油是2015年從澳大利亞進口而來。“報關手續上顯示,他們進口的時候就是以廢品的名義,但是存到倉庫之後,又改了日期對外賣。”張濤說,查處現場發現了重新打印的生產日期標籤,2009年產的橄欖油被貼上了2015年或2016年的新生產日期標籤,撕開部分新標籤後還能看到原先的生產日期,也有的原先的生產日期被用壁紙刀刮掉了。”

張濤說,現場調查發現,這些過期的橄欖油約有20瓶被篡改日期後賣出了,因為投訴及時,剩餘的還全部在倉庫中,稽查人員對剩餘的這些橄欖油悉數罰沒,罰沒金額總計超過40萬。

文章素材來自齊魯晚報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