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爲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仙劍奇俠傳》做為仙俠作品的開始和經典,不僅火了胡歌和劉亦菲也讓仙俠這一個題材逐漸的進入大眾的視野。自此以後一批仙俠或者修仙題材的藝術作品開始大量誕生。而這些題材的作品除了各式各樣的故事情節之外都離不開一個“道”字。今天小編想跟大家介紹一下這個“道”是怎麼來的。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春秋時期,李耳開創了道家學派。而他跟當時大多數的“子”不一樣,他沒有被叫做“李子”而是“老子”。傳說是他出生的時候就顯老,就這麼叫成了“老子”。這裡的“子”讀第三聲,讀輕聲就是另一回事了。其實道家思想並不是從他這裡才開始出現的,早在老子之前就已經有了各式各樣的與道家相關的一些思想。而老子則把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提取並整合,這才形成了完整系統的理論,也就是道家。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道家對於中華的影響最深刻的方面主要是:哲學、養生以及宗教。當然也包括文學、科學技術、藝術和音樂等等其他方面。總之是影響深遠的。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範圍內做過一次統計,統計結果是:在所有的文化名著中被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作品,第一名是《聖經》,其次就是老子所著的《道德經》。畢竟基督教做為世界上信徒最廣的宗教,而《聖經》做為人手必備的自然是被翻譯的最多的。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道家學說的影響力,在我國的封建王朝中治國理念基本上是“外儒內法,劑之以道”。這裡的“劑”是“調和”的意思,事實上道家學說被封建統治者長期作為緩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發展的潤滑劑。因為道家學說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無為而治”的主要內容是“為無為”和“無為而無不為”,具體措施是“勸統治者少干涉”和“使民眾無知無慾”。也就是說,“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幹。放在今天我們也在提倡政府部門職能“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要再次強調一下的是,前文一直到這裡所說的“道”是道家,而不是道教。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沒錯,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就是這兩者的區別和聯繫。說完了道家我們再來說說道教。道教跟道家並不是完完全全的繼承關係,而是吸收與被吸收的關係。道教只是黃、老道家思想做為其理論基礎,實則承襲的是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並慢慢衍化而形成的。他們將“道”做為最高信仰,這也就是仙俠劇和修仙小說裡的那個“道”。道教有著極其濃厚的鬼神崇拜觀念,這與我國古代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一內容也被大眾認為是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畢竟科學的發展已經解釋了很多的所謂“鬼神”的現象。然而有些現象連科學都解釋不了,小編也不敢在這裡妄下定論。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道教正式形成與東漢末年,主要有黃巾起義領袖張角的太平道和祖天師張道陵創立的五斗米道。兩位創始人都是姓張的,而據說玉皇大帝也是姓張的,這之間肯定還是有聯繫和影響的。而黃巾起義被鎮壓下去之後,主要流傳的是五斗米教。第三代天師就是那個漢中的張魯,投降了曹操之後就依託北方曹魏的人口優勢潛心傳教。道教在此期間迅速發展,及至東晉時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們一大家子都是五斗米教的信徒。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道家的老子主張的是“性命雙修”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修的是自身,想要達到的是個人的道德境界。而道教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修仙”。道教出於自身理論和神仙體系的需要,將道家的老子尊為始祖並奉為“太上老君”。唐朝的皇帝為了給祖上鍍個金,也認老子為自己家的老祖宗並尊封他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道家和道教本質上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個學術流派,而後者吸收前者的學術思想形成了一個宗教團體。道家追求的是修身養性的世俗人格和哲學,而道教將這個人格和哲學神聖化並形成了自己新的完整的理論體系。道教發展至今已經有了1800年的歷史,而作為道教神職人員的道士,全國現在有記錄的住觀道士有大約三萬人,而登記開放的宮觀也有兩千多座。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這些道士並不會電視劇裡的仙術,他們做的更多的是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清規戒律。過著被我們視為清苦寂寞而實際上卻高標清逸的生活。《太霄琅書經》有言:“人行大道,號為道士。身心順理,唯道是從,從道為事,故稱道士。”其中男性的道士稱為“乾道”,也有真人等諸多別稱;女性則稱為“坤道”,別稱女冠。在古代逢亂世道士就下山救苦,而和尚躲進山裡避難;天下太平道士就遁入山林,和尚下山圈錢。

大部分人的誤區,將這兩種概念混為一談,詞相像,意不同

道士也並不是全都不能結婚的,自金代全真教創立後,道士就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流派。全真派的道士不能結婚,只能素食,並且住在道觀裡。而正一派道士可以結婚,也可以吃葷。同求點說就是全真派的道士是全職的,而正一派的是兼職的,也類似少林寺的俗家弟子。而我們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看到的辦喪事的道士就是正一派的。

喜歡的朋友可以加個關注點個贊哦,要是有其他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先謝謝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