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爲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男人無論他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我們都愛他?有小夥伴就不屑了,吾乃鋼鐵直男,豈會對男人感興趣。小編說的這個男人是在人民幣上的毛爺爺。怎樣,男女老少都喜歡吧。沒錯,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大家日常需要用到的錢。嚴格來說是貨幣中的紙幣。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有人說“其實有錢人也不一定快樂”,然而事實是我們根本想象不到有錢人的快樂!在支付寶和微信成為今天的主流支付方式之前我們每天都會用紙幣。在以前版本中還有“分”,這個我們應該很少見了,我們的爸爸媽媽多半是見過的。而我們小時候就連“角”的紙幣都見得很少了,起碼也是五角的。雖然現在一些超市商場還有一角的硬幣在流通,但是好像給我們了之後我們好像並不能想到很多地方用出去。隨著物價水平的不斷升高,現在就連五角的面值都很少見了。常見的最小的面值也是一元錢的了。那麼問題來了,細心的小夥伴是不是還記得有些時候的單位是“圓”而不是“元”?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貨幣的起源: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了各式各樣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比如豬和陶器,後來使用的最廣泛的是貝殼所以現在一些跟財富掛鉤的東西都跟“貝”有關係,比如:貴、資、貪、貧、財等。所以對於貨幣的定義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貝殼被淘汰代之以貴金屬。金、銀、銅都曾被當做過直接流通的貨幣。銅作為貨幣比較著名的有秦半兩和漢代的五銖錢,以及後世的各種“通寶”,銅也是一直在流通的貨幣。除了銅之外跟西方的金本位不同,我國長期是銀本位。就是影視劇中大家看到的銀子,各朝各代的形制略有不同。白銀在政府的財政撥款、軍費開支等等方面都是作為結算貨幣的,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大家知道四川自古就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那個時候交通不便出門帶一堆銅錢在身上是真的累。於是北宋年間在當地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而西方的紙幣要到十七世紀中葉。有了紙幣那就需要印刷呀,活字印刷術作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宋代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紙幣上的這麼多字,難道就沒有“錯別字”嗎?“圓”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貨幣名稱,與元相同”。那麼到底是“一元錢”還是“一圓錢”呢?這就要了解一下我國近代紙幣的發展了。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隨著西方的工業革命的開始與中國的閉關鎖國,中國在長時間的領先中漸漸的開始落後。自從鴉片戰爭被西方轟開了國門之後,清政府意識到自身的貨幣制度必須要進行改革了。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勝利果實。發行了新式的硬幣,俗稱“袁大頭”。而民國時期大部分的紙幣和袁大頭上都是用“圓”作為基本單位的。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新中國成立後,自然要發行新的貨幣。雖然新的人民幣了之前的一些弊端,但是第一套人民幣依舊沿用了“圓”的基本單位。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簡化漢字,因此是一個繁體的“圓”。從一開始,用的就是“圓”而不是“元”。因此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錯別字”。只不過二者同一個意思,是通用的並且都是法律承認的。

人民幣上會有錯字?這個字有爭議,為什麼沒有改?情況是這樣的

只是我們的文化太深厚,歷史太悠久了,容易讓大家產生誤解。大家覺得呢?喜歡小編的文章的話點個贊加個關注就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了。最後祝願大家財運亨通,大富大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