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9月,京東汽車商城頁面由之前直接跳轉到易鑫“淘車”平臺,改為由京東自建的購車平臺,在京東汽車的各個版面中也再無易鑫、淘車的痕跡。經億歐汽車確認,兩者的合作實際上並未到期,只是在合作的下半場,京東將作為主體。

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近期,2018年9月億歐汽車瀏覽京東商城汽車板塊時發現,頁面由之前直接跳轉到易鑫“淘車”平臺,改為由京東自建的購車平臺,在京東汽車的各個版面中也再無易鑫、淘車的痕跡。而在京東金融的“汽車分期”板塊顯示的是名為“小白用車”的產品。

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作為股東,京東曾兩次加碼易鑫。但早期京東與易鑫之間不只有財務投資的關係,京東還曾給過易鑫價值不菲的流量入口。

億歐汽車獨家獲悉,京東汽車與淘車的切換在2018年7月就開始了,目前已經交接完畢。據知情人士透露,實際上兩者的合作並未到期,只是在合作的下半場,京東將作為主體。


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易車系的上半場

2015年初,易車獲得京東及騰訊以現金和獨家資源的形式提供的共計約13億美元的投資。根據協議條款,京東將以認購易車新發行普通股的形式向易車投資共計約11.5億美元,其中包括4億美元現金及約7.5億美元獨家資源;所涉及資源包括京東為易車獨家開放含移動端應用在內各電商平臺的新車和二手車頻道,以及提供核心電商平臺的其他支持。騰訊也以認購易車新發行普通股的形式向易車投資1.5億美元現金。

根據當時的協議,在滿足慣例成交條件前提下,交易完成後京東與騰訊將分別持有易車全面稀釋下的總髮行流通股中25%及3.3%的股份,京東並將獲得一席易車董事會席位,京東與騰訊分別持有易鑫17.7%及26.6%的股份。

同時,當時還是易車旗下汽車金融子公司易鑫獲得了來自母公司易車、京東和騰訊的25億元投資,其中京東和騰訊共計2.5億美元的現金投資。除此之外,京東的車貸頻道、騰訊新聞APP中的車貸項目交由易鑫獨立運營。手握母公司易車網和京東、騰訊的資金和資源,易鑫在2015年7、8月首先開展了融資租賃和車貸兩個主營業務。

2016年10月,京東再次與騰訊攜手投資易鑫,易鑫從這兩家流量大戶獲取的數據資源優勢,讓其在汽車金融領域競爭的開始就脫穎而出。

有巨頭扶植的易鑫成為當時港股上市最快的企業之一——2017年11月,易鑫以7.7港元的股價於港交所IPO,發行前超額認購561.22倍,躋身當時港股前十大凍資新股。

但是上市後易鑫股價表現不佳,截至目前(10月5日),易鑫市值蒸發近70%。

至於在京東金融的首頁上,汽車分期板塊中本屬於易鑫的位置被“小白用車”佔據。經億歐汽車查詢,“小白用車”是京東金融聯合第1車貸共同推出的產品,僅需支付低額首付及低額月供就可以把新車開走,一年期滿後用戶可以選擇一次性結清尾款、分期付款、置換新車或退還車輛的靈活用車方案。

第1車貸主營二手車供應鏈金融,在2017年,與京東汽車深度捆綁的淘車“開走吧”業務同為新車融資租賃業務,從此方面看,兩者可以說是互為“友商”。

如今,京東平臺上已難覓易鑫身影,兩者戰略合作的上半場似乎落幕。回顧這三年,雖然2017年“時勢造英雄”,汽車新零售概念大熱,把易鑫推上了風口,但現在看來,以易鑫為最前線的汽車零售業務並沒有很好的延展,仍然算不上成功,也沒有為下半場做出強勁的歷史基礎。


易鑫和京東合作生變,主戰場交割京東後能否翻盤?


京東的下半場

實際上,不只是按照約定,京東不再為易鑫提供交易場景入口,易鑫自己也放棄了辛苦設計的交易人設。

2017年6月29日,易鑫上線了“淘車”平臺。“淘車”定位於大交易平臺,並在全國設立有68家線下體驗店。

“淘車”平臺的發佈在當時還被看作是易鑫轉型汽車新零售的里程碑事件。

同年11月,易鑫從一家徹頭徹尾的汽車金融公司,借淘車業務穿上了“交易”的衣服在港交所上市。

億歐汽車曾分析,企業自身只框在金融的屬性中,盈利模式過於單一,且風險更高。而切入到交易之後,就可以通過交易場景解鎖更多盈利方式。如今,誰能牢牢掌握住交易場景,誰就能在其中獲得更大的盈利空間。隨著而來的,是掌握交易場景的企業上市後可以獲得更高的市盈率來抬高市值。

在汽車行業裡,相比於汽車金融,汽車本身的交易無疑更適合作為整個產業鏈的載體。覆蓋整個汽車產業鏈後,盈利模式也更加豐富,而不再把是雞蛋都放在汽車金融這一個籃子裡,正如張序安之前所說:“小打小鬧永遠邊緣化”。客戶群會不斷流轉,產生多次價值,規模效應也會日益彰顯。

但體面的衣服穿上了,也“斷了財路”。上市後的易鑫為了保持淘車平臺上的交易規模,被迫為之進入習慣了“廣告戰”的二手車電商戰場上廝殺。致使營銷成本激增,虧損一時難以止血。

於是,易鑫不得不選擇“鳥盡弓藏”,利用淘車的交易屬性上市的幾個月後,易鑫已把燒錢大戶“淘車”剝離。

2018年Q1財報中顯示,一家叫做Yusheng將向易鑫發行本金金額為2.6億美元的20年期無息可轉換債券。易鑫將向Yusheng提供20年期的合作,合作包括二手車交易業務相關的特定流量支持及特定的汽車數據庫相關服務。

據投中網報道,“Yusheng實際上是易鑫為保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利潤率好看,繼而分拆二手車業務部門帶來的產物”。

其實,易鑫上市時的改頭換面只是普通的財務運作與自身願景的體現,若能運籌帷幄,易鑫的生意將出現質的飛躍。易鑫通過淘車平臺從金融介入交易,能夠想到掌握交易場景的打法,坐實了“大交易平臺”的人設,那麼股價一定與現狀有天壤之別。

但是,易鑫沒有把“淘車”平臺的生意做大已成事實,它也無法再以交易平臺自居。

如今的市場也與三年前天差地別,一系列汽車新金融、新零售的平臺虎視眈眈。若是易鑫在今年仍然無法築建高牆、抵禦慘烈的競爭,上市後要求的數據透明也許實在不能算是它的優勢。

同為上市公司,作為趣店集團轉型之作的汽車新零售、新金融品牌大白汽車也被曝大規模關店,3天內179家線下店只留下48家,大幅員工被裁,部分員工將轉入家政項目“唯譜家”和早教項目“趣學習”。

無論如何,易鑫、大白汽車最後還有上市公司為之兜底的可能,而其他同樣生存艱辛的自詡為汽車新零售的平臺,要考慮為自己留一條後路了。

以京東為主戰場的下半場悄然開始,但汽車新零售模式今年已經不再性感,該領域的多家企業走入毫無差異化的死衚衕,行業對於“汽車新零售”概念的評價正在“創造價值”與“偽創新”之間搖擺不定。汽車新流通行業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就像京東與易車合作的下半場一樣,難以預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