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父母是一棵樹,一把傘,一個大家。父母不在了,這些自然消亡了,兄弟姐妹各自的小家升格為各自大家,家的存亡延續乃是規律使然。中國人為了維繫血緣關係,採取祭祖先、續家譜、論輩分、建宗祠、名堂號、記郡望的辦法,讓子孫後代能夠尋到自己的根脈。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這是中華民族區別其他民族的一種創造。尋根文化,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可寶貴的文化傳統,越是全球化越要堅持弘揚。父母健在時猶如一顆大樹,子女們無論怎樣都會聚集在下面。當這棵樹一旦倒下。子女們很難再聚在一起了。家庭就根細胞一樣,到一定時分裂出去,重新組成更多的細胞!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兒女長大後各自有自己的家,又有了孩子和新的老人(岳父母,公婆)。從感情上講,50%已到了新的家庭,環境。但逄年過節,必定去父母家看望,問候。男方為回家,女方為回門。父母雙雙去世,尤如大樹倒了。

俗稱:樹倒猢猻散。這時子女逄年過節,己無處可去。兄弟姐妹,各有自己的家,屬親戚關係。平時關係好,就多來往,不好就少來往。如有心之人,逢年過節,還需互相走動。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一般來說,待到父母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也都已近老年。此時,他們表達親情的方式、方法早已不像兒時一起玩耍的親暱和熱烈。但親情卻一直未減,那是鐫刻在骨頭上,溶解在血液裡的。

另外,各個兄弟姐妹也早已有了自己龐大的家族分枝,關係錯綜,人員複雜,各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加上自己工作上、事務上的許多煩心事,漸漸的兄弟姐妹之間的交往勢必會少很多。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但這只是形體之外的身不由己,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深深地埋藏著對兄弟姐妹們的親情。 當然,這裡也不能排除一些異己分子,這些人毫無人性可談,別說父母不在,即便是在又如何?大打出手的有,視同路人的有,甚至暗中使壞、痛下殺手的也不是沒有啊!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當然也不是每個父母都一樣的,我的婆家有兄弟妹4個母親還在兄弟妹不好見面,見面就打。母親輪流照顧,輪到誰家3個月其他都不去。父親在的時候大家過年過節都能回去,父親死掉第一次回去,兄弟就吵架打起來了。

到現在20年,母親還在從來沒有在一起過過年,我問過一次婆婆為什麼會這樣家裡沒有財產分一個婆婆還是大家養的,我婆婆說不知道。我問老公為什麼,他說他父親母親也是這樣的兄弟妹不來往。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別說是母親不在的這種情況了,就算是父母還健在的,兄弟之間也是沒有感情的,媽媽在,有凝聚力和威信,兄弟姐妹都往家裡跑,那怕成了家,休息天都會到媽那裡去聚會,媽媽一去世,真的樹倒猢猻散,各歸各了,如果大哥或大姐還有點愛心和威信,兄弟姐妹還會來往,掃墓和節日會聚聚,否則從少來往到不來往,形同陌生人。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媽在家在,團聚在媽的身邊也仗義,多大年齡自己也覺得永遠是個小孩子,可以毫無顧忌的耍嬌扮嫩。媽媽不在了,最關心你的人最心疼你的人就再也找不出來了,深夜心底裡最痛只有自己流淌。感情再好的兄弟姐妹也有無處話衷腸時候。

母親大人將最無私的愛都給了兒子,從小缺少對女兒的關懷與呵護,就說吃個蘋果,至於那些買房買地……的事就略過不提了!老媽慣兒子都什麼程度?就算吃個蘋果都得在六七歲兒子面前把果皮分給姐姐們,而寶貝兒子自己享用一個大蘋果!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不是沒有蘋果,而是留著兒子慢慢吃,還告訴我們萍果皮有營養!寵壞了!現在後遺症盡顯,媽媽身體不好時這寵愛的兒子以各種藉口躲避對老媽的照顧,反而是吃果皮的閨女最心痛老媽,雖然對於老媽對弟弟諸多偏心有時也會生氣。

但為了母親那份養育之恩,那些從小到大走過的歲月就隨風遠去吧!兒子不孝是父母過份寵愛,你想兒子,可兒子不想你啊!所以,自己慣出來的兒子,就請您老釋然吧!將來有一天,我們不會再理他,沒別的意思,對於母親,他作為兒子,那心不是一般的狠,對於姐姐們的付出他更覺得理所當然,從不會分擔一下,對於這樣的親情還要來何用?所以,將來有一天母親不在,所謂的弟弟我們也不認得了!

母親在 家就在 天天是中秋,母親不在了就各自生活了

"母親在家在,母親不在了家散了,母親在是家,母親不在是親戚"各有國情,家教有別,且兄弟姐妹們生話經歷的不同在所有的三觀也有別,但血濃於水,親情,能否大於錢,要看兄弟姐妹們情是否有超越底線的品質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