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布

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佈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多酚類化合物,含量一般為乾重的18-36%,表現為茶葉的澀味。

黃烷醇類化合物在茶葉中含有12-24%乾量,佔多酚類總量的80%左右。其中以EGCG為重要成分,含量常佔黃烷醇總量的50%。而EC,C,GC和D-GC等含量較少,總共只佔黃烷醇類總量的10%左右。

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佈

多酚類在茶樹體內的分佈,主要集中在茶樹新梢的生長旺盛部分,老葉、莖、根內含量少些,尤其是根中含量極微,並且只含有非酯型兒茶素的L-EC和D,L-C。

茶樹新梢的不同伸育程度,黃烷醇類化合物的含量與組成差異很大,特別是L-EGCG,L-EGC和L-ECG變化顯著。L-EGCG、L-ECG隨伸育程度增長含量漸次降低,而L-EGC卻有增加的趨勢。黃烷醇類的總量在幼嫩的新梢中含量較高,而粗老的茶梢中含量較低。嫩葉中兒茶素的沒食子酰基化作用能力較強,隨著伸育而降低,但兒茶素的羥基化作用卻隨伸育而增強。

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佈

不同品種的茶樹,多酚類含量與組成是有差異的。雲南大葉種黃烷醇類含量較高,而小葉種的龍井種含量較低。

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佈

一般來說,茶葉中黃烷醇類化合物的組成中以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L-ECG和L-EGC,但在雲南大葉種中L-ECG含量較多,幾乎接近L-EGCG的含量,而且L-EC和D,L-C的含量卻超過了L-EGC。雲南大葉種的芽葉中黃烷醇類的含量與組成異於別的品種,被認為是它保持了原始特性的關係,這對鑑別茶樹品種的原始性方面是有意義的。

茶葉中黃烷醇類化合物的含量也隨不同季節而有變化,夏梢中黃烷醇類含量最高,秋梢次之,春梢最少。從其組成來看:L-EGCG含量能反映出不同季節新梢嫩度或品質。

茶葉中多酚類的含量與組成和茶樹栽培的環境條件與技術措施密切相關。栽培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茶樹新梢中黃烷醇類以及黃酮苷的含量不同。一般超過一定海拔高度(約500米)時,多酚類的含量隨海拔增加而降低。

乾旱季節進行灌溉能提高茶葉中多酚類的含量。

適當增施磷肥或有機肥料均能提高茶葉中多酚類含量。

夏季光照過強時適度遮蔭不僅能使茶樹生長勢好,"持嫩性"強,而且能使多酚類含量保持一定水平(過度遮蔭會使其含量降低)。

植物中類黃酮物質的形成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特別是光的影響較大。遮蔭減少光照而直接影響到L-EC的形成,但對兒茶素的沒食子酸酯化作用影響較小。

茶葉色澤不同,黃烷醇類的含量與組成則有差異。紫色芽葉中黃烷醇類含量較高,黃綠色芽葉次之,深綠色芽葉含量較低。

多酚類物質在茶樹體內的分佈

總之,茶葉中多酚類的含量與組成是和外界環境條件矛盾統一的集中表現,它隨品種、老嫩、自然環境條件、施肥、採摘等不同而有差異。

歡迎添加關注,更多茶葉乾貨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