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想免費幫忙嗎?知識已經成了商品或者服務,明碼標價

讓同事帶份兒盒飯,

請設計師朋友設計點東西,

借朋友的車開,

找哥們兒幫忙搬家

……

這在中國重人情的傳統人際結構中,

一切似乎理所當然。

但現在你是不是已經習慣了花錢用餓了麼、豬八戒、滴滴、58搬家解決上述問題?這年頭,人人都很忙,付費消費正取代免費幫忙成為我們的習慣。

除了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事情需要幫助,你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商業問題分析、職業成長建議、溝通技巧、戀愛情感困惑等,你身邊可能就找不到擅長這方面的朋友,怎麼辦?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當下最流行的方式就是:付費聽聽、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針對性需求增強,他們願意用付費購買來替代個人搜尋成本,於是,收費的知識互聯網產品開始出現。

歸根結底,知識付費的本質就是把知識變成產品或服務,以實現商業價值。過去幾十年中,從信息溝通效率、信息梳理、分享精神、眾包、社交等角度已經共同塑造了一個人類有史以來最為龐大和高效的“免費知識互聯網”。此前,互聯網知識分享的驅動力是互惠的禮物經濟邏輯。而引入價格或經濟回報因素後,是否會進一步提高人類知識分享與消費的效率,這是所有人最為關注的。

伴隨著消費升級和終生學習的趨勢,內容付費產業的蓬勃發展成為近兩年業界關注的熱點。根據相關報告,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呈高速增長態勢,2017年內容付費用戶規模達1.88億人,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為2.92億,內容付費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一種必然,互聯網內容產業也必將全面爆發。

在這一波知識紅利的浪潮中,很多平臺熱門大V們號稱深耕專業領域十幾年,成功故事光輝閃閃,為了深化自己的內容價值,開始對消費者扮演著內容方面的行業資深人。當然,受到關注的首先是各類知識明星,我們也稱他們為知識極客、知識匠人。

這些知識明星推出自己的知識產品或平臺,比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和得到APP,生長於得到的李翔商業內參,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每天聽見吳曉波”音頻,馬東團隊推出的“好好說話”音頻課程、李善友和他的混沌研習社、樊登和他的讀書會等。

什麼是知識極客、知識匠人?

有專家這樣解釋道:“在互聯網知識經濟浪潮興起時,在生產方出現很多知識明星、平臺開發者與工作人員、支撐知識明星和內容製作方的專業人士等,他們是知識的創造者、解讀者、傳播者、傳授者。這群人可以稱為“知識極客”“知識匠人”。關於這些知識大咖們,具體可以細分為五大類別:知識原創者/知識傳播者/知識產品經理/知識經紀人/知識價值領袖。

其實,不在互聯網時代,他們也都存在。那時,傳統的出版業、傳媒業將知識大咖們的思想形成紙質書籍出版,讀者花錢購買他們的書籍。只不過,在互聯網時代,知識大咖們傳播知識的方式發生了深遠的改變,海一樣寬廣的互聯網,將他們的影響力無限放大。

無論是讀者、用戶還是知識大咖們,都在這撥紅利中各取所需。正如一位資深的互聯網業者所嘆:學習變得更簡單,更容易了。終生學習變得更加有可能了。

1

吳曉波

當你聽見吳曉波時,你聽到了什麼?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財經作家,“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2009年被《南方人物週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

2016年9月5日,吳曉波頻道付費會員上線兩個月時,吳曉波在頻道中發表專欄《現象級泡沫》,在付費知識和直播甚囂塵上之時提出:今年最有可能的現象級泡沫,將出現在這兩個炙手可熱的領域。

吳曉波頻道成立兩年半,用戶超過200萬,每天新增2000個用戶,付費用戶接近10萬。作為最早探索知識付費的自媒體之一,他在2016年知識付費元年時就已經開展過一次探索。

作為常年文字寫作者,吳曉波認為知識從來不缺變現的通路,只是在過去他遵循傳統出版物的形式,如稿費收入、出版收入、音像版權收入、廣告收入等。直到2014年吳曉波做了自媒體“吳曉波頻道”,給他最深刻的兩個感觸是:

第一,自媒體改變了內容和消費者的關係

過去吳曉波給雜誌報刊寫東西,都是單向寫作,讀者什麼反應他並不十分清楚,但在吳曉波頻道寫東西,他很快就能知道訂戶的反應。這讓內容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性大大增強。他甚至會在自己的專欄裡做試驗,1個星期1到2篇稿子,選題列4到5個,讓用戶來做選題投票。“你會發覺我們200多萬個用戶,用戶對一個問題的觀察和你設定這個問題之後的很多成見是不一樣的。他會有自己的觀點。”這種互動性的產生,讓內容主題更加符合用戶的心理需求。

第二,內容生產者開始具備產品意識

在新媒體、社交媒體愈演愈烈的那幾年,“內容為王”是頻頻被提到的行業熱詞。“其實這是個偽命題,無論是內容為王,還是渠道為王,最終是看內容能不能變成一個產品。”

“如果今天做這個產品,我可能會增加一個支付的環節,你要取得那個報告,添加一個廣告或者支付3元錢,或者5元錢,這就是一個產品。”吳曉波說道,自媒體收費並不是一個趨勢,而是工具革命給自媒體人帶來的福利,內容產品化思維對內容產生者的改變非常徹底。

“隨著工具不斷迭代地出現,知識付費是一種開始,內容直接和消費者面對面了。在這樣的過程中,種種的商業模式打賞、直播、電商、知識購買都會產生。”吳曉波說道。

2

張召忠

國民網紅和他的風雲系列課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網名“局座”,中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和軍事評論家,國防大學軍事後勤與軍事科技裝備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軍事戰略學博士研究生

“我退休之後跟孩子們一天到晚在網絡上,學習他們的語言、學習網絡技能,我開通了微博,現在有786萬粉絲……”

2017年12月7日,蜻蜓FM與張召忠聯合出品的全新首檔付費音頻節目《局座講風雲人物》正式上線,張召忠在節目中為聽眾詳細揭秘上述名人“非正常”成就背後的普適性邏輯,不灌輸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心靈雞湯,通過講故事給聽眾以啟迪是他做這檔節目的初衷。

退休後的張召忠在內容創作上並沒有閒著。2015年7月,《張召忠開講》在蜻蜓FM獨家上線,兩年多時間,張召忠在蜻蜓FM已經上線過三檔免費節目,總累計收聽人次已達到6.4億。在《局座講風雲人物》裡,張召忠以風雲人物的人生故事為藥引,在有溫度、有情感的語境中與聽眾分享政治軍事知識,也結合自身學識和閱歷,傳遞對生活、對工作,甚至是對人生規劃有價值的信息,讓聽眾在輕鬆的、潛移默化的“心靈按摩”中得以進步和成長。據介紹,節目共有104期,每週二、週五在蜻蜓FM獨家播出,售價為199元/年。

張召忠是著名軍事戰略學專家、前海軍少將。在結束45年軍旅生涯後,他化身“局座”,曾在彈幕網站 Bilibili“B站”直播,因為觀眾太多引起網站“503”癱瘓,他的名句“霧霾防激光、海帶纏潛艇”被網友們廣為傳頌,他在社交網絡上擁有兩千多萬粉絲,是不折不扣的軍事歷史網紅第一人。官至少將的張召忠一輩子都在做學問,閱人無數,經歷過很多成功和失敗,所以想用自己的視角去分享世界上的風雲人物,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啟迪。

這檔節目的目標聽眾是80後、90後、00後。張召忠的微博有時候留言達到幾萬條,他經常看到的留言就是有些還在上大學的年輕人,因為青春期叛逆,跟同學、跟家庭搞不好關係,還有的在情感上碰到問題,也有的是在畢業之際為考研還是找工作糾結。“這些孩子將來走向社會後,人生中不斷面臨選擇,一個十字路口你要往哪個方向去?我們在大學裡講課有一種方法叫案例式教學,通過分析這個案例,我從中找出幾點來,然後選取出來,用講故事的方法講給大家聽,這不是灌心靈雞湯,也不是進行心理按摩。‘局座’給大家講故事,是一起分享成功人士的人生。”

《局座講風雲人物》第一期的主人公是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後還講杜特爾特、特朗普、奧巴馬、普京這些風雲政要以及梟雄人物、商業精英等,節目通過聊天的方式跟大家聊聊未來、聊聊人生。

3

張德芬

華語世界第一身心靈導師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華語世界首席心靈暢銷作家,著有《遇見未知的自己》,譯有《新世界——靈性的覺醒》、《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等

一個人修好了,其實幸福就極容易從心而生,而要獲得幸福,並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和外在條件,關鍵還是身心靈的愉悅和健康。

張德芬是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導師,在知識付費平臺小鵝通上,通過購買“21天關係訓練營”成為張德芬老師的付費用戶,張德芬的這堂身心靈系列課程,短短時間就銷售出了1200萬,粉絲對她的追捧和熱愛可見一斑。

張德芬今年五十多歲了,但是出現在眾人面前時,你完全看不出來她有五十多歲了。她的聲音很清脆,充滿活力,有少女一般的靈動。她的皮膚也很白,氣質溫婉、得體,我看見過她一次演講時的神情,臺下的朋友問我:“她看上去只有三十來歲的樣子啊。”

為什麼這個年紀,還能這樣逆齡生長?張德芬在自己的文章中也透露過:是因為身心靈脩行所帶來的內心平和、安靜、喜悅等。她回憶起自己三十八歲左右時的樣子:“有一天照鏡子,發現自己面目可憎,自己對著鏡子裡的自己,有點不相信,那個憔悴、不快樂的女人到底是誰?”

對於當年的張德芬來說,在外人眼中,她似乎沒有任何不快樂的資本。她有一個愛她的老公,她自己是世界五百強公司的高管,收入不菲。她漂亮、優雅、年輕,住著高檔公寓,一年可以四處旅行,如果這樣的生活還過得不快樂,用世俗的觀點來看,她是“作的”。

但是,張德芬就是越來越感覺不快樂了。她經常問自己:我到底是誰?我到底要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後來的經歷許多人都知道了。她開始接觸了身心靈脩行工作,開始研修心理學、靈性、宗教學等。她出了一本書,叫作《遇見未知的自己》,那本書以小說的形式,講述一個女孩遇到智者,有點穿越和神遊的方式尋找真實自己的故事。神奇的是,那本書火了。銷量一百多萬冊,那段時間,我坐地鐵,經常動不動看見一些女孩或者男孩,職場白領上班族的樣子,捧著張德芬的新書,痴迷地看著,偶爾露出若有所思的樣子。

身心靈的研修事業,讓張德芬好像突然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另一種可能。她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感受幸福能力很低的人,而且極敏感,所以要比常人花更多的精力和能量去修習幸福和快樂等。現在,身心靈的研修事業,讓她內心更平和,更體悟到生命本質了。

4

武志紅

劍走偏鋒的心理學大咖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知名的心理專欄作家,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越愛越孤獨》、《夢知道答案》、《七個心理寓言》、《心靈的七種兵器》等

武志紅的文章質量很高,破除了大眾對心理學=心靈雞湯的誤解,但也有過度解釋和過度演繹之嫌。

在現實中,有許多人喜歡他寫的心理文章,他的“武志紅”公眾號突破了二百萬粉絲,售價199元的心理課,上線5天訂購超過5萬人。而他的《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專欄在“得到”上線,目前訂閱用戶近16萬人。

知識付費讓武志紅嚐到了甜頭。我就是武志紅公眾號的忠實讀者,還是他在《廣州日報》當

心理版的編輯兼專欄作者時,就在大量閱讀他的心理學文章。最初,武志紅的心理類文章可以說劍走偏鋒。那時,流行的是各種心靈雞湯,輕快的、時尚的、娛樂的、速成風格類的

文章,似乎才更能得到讀者的青睞。但是武志紅不同,他的文章艱深,有紮實的心理學基礎,分析問題時睿智深刻。

另外,加上他良好的文學功底,他的心理學文章又比一般心理學者寫得優美平實,讀者很容易讀得進去。可以說,武志紅在心理學院派和江湖派之間找到了一條他的道路。他出版的《為何愛會傷人》等十幾本圖書,我幾乎每本都讀過。同我一樣,一位在銀行工作同時也是豆瓣閱讀作者的鹿仙貝嘗試了很多市面上主流的知識付費產品,比如得到、知乎live、豆瓣時間、利用微信群進行的課程等。

她願意稱自己為一個“友好的知識付費者”。她買了武志紅的心理課。在她看來,“武老師的書一定程度上撫慰了我的孤獨和焦慮,也認識到有一些問題不是我自己單方面造成的。當我逐漸認清了一些東西,我開始釋然,學著改變自己,變得開闊,更懂包容,更願做積極的努力,都是因為真的愛。”

但這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管怎麼說,正如有讀者評論的那樣:“武志紅的書確實解決了我的許多心理問題,完成了我對自我的發現,對困擾自己情緒成長的原生家庭傷害等,他的文章都讓我有了深刻認識。在這一點上,我們都應該感謝他”。

5

李筱懿

女性知識付費的大網紅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專欄作家、媒體人,先鋒女性主義作家,自媒體矩陣“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創始人

在知識付費這股洪流中,李筱懿如魚得水,她成為許多女性的榜樣,並且知道如何通過自己的知識影響力,去幫助她們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2017年1月,李筱懿的《優質女人成長課》付費專欄在十點課堂上線,對於女性,這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不再侷限於女人的小情緒和觀點,不再只說世界觀,而是給出方法論,比

如:飯桌上的禮儀和話術,修煉氣質與氣場的竅門,等等。

這套付費課程同樣有社群運營的影子,通過小鵝通的技術支持,專欄內除了12節音頻12節視頻課程外,還開設有直播間,李筱懿會時常在直播內回答粉絲的問題,“直播要比音、視頻互動性更強。”小鵝通提供的直播間內,可以實現多種互動形式,提問、彈幕、打賞、留言上牆。至今,這套付費專欄訂閱量已超6萬,營收超過600萬。

在2018年,李筱懿《情商是什麼》新書首發式暨入駐“天下女人”社區“幸福私享課”,著名媒體人楊瀾作為李筱懿新書發佈的特邀嘉賓出席。李筱懿和楊瀾暢談人生,展現生活智慧,她也成為2018年首位入駐大咖。作為新一代女性主義作家,李筱懿倡導“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輸送情感正能量,和“天下女人”社區發起的“幸福私享課”體系在理念上高度吻合。

目前,李筱懿的音頻課“教你9招晉升秘籍,告別職場小透明”已在天下女人微信公眾號上線,9期音頻節目,對應9個職場中最棘手的難題:情緒管理、溝通話術、劣質勤奮……旨

在幫助陷入瓶頸期的職場人突破天花板,通過學習切實可行的“情商”技能,實現自我成長。

李筱懿明白故作高深的人講道理,真正高深的人講故事這個道理。她嘗試把高深乏味的硬知識具象化。例如,“延遲滿足”、“富蘭克林效應”、“七秒鐘理論”、“21天法則”等,用44個古今中外的名人或身邊人的故事細細將其分解、消化。

6

餘建軍

做好品質,知識付費才能規模化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現任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

“謹慎樂觀”,餘建軍用這四個字表明他對知識付費未來發展的長期態度。他認為,應該警惕知識付費的泡沫化,做好品質,再在之上推進規模化。

對於知識付費,喜馬拉雅的創始人餘建軍將知識付費定位成移動的輕教育。在他看來,無論在高校還是培訓公司,傳統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考級考證,但興趣驅動而非考級驅動的知識付費才能夠滿足人們在碎片時間裡的學習和提升需求。

餘建軍說:“傳統教育培訓費動輒上千上萬,但知識付費產品定價基本在幾十幾百元。在這方面,音頻具有天然的優勢——作為聲音伴隨媒體,可以將每個人的碎片化時間都利用起來。”哪樣的內容在平臺上最受用戶喜歡?餘建軍在一次演講中提道:“第一用戶還是喜歡乾貨足的內容。比如傳統廣播是幫你讀新聞、給你放歌,但沒有提供深度的乾貨價值。第二就是講得好玩、口語化、通俗易懂。第三就是這個人有長期的從業經歷或者興趣積累,值得信賴,所以同樣一個欄目不同人講,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要追溯喜馬拉雅進軍知識付費領域的起源,那時間或許可以往前推移到一個馬東在望京擼串的夜晚。那天晚上,馬東和他的團隊有了一個想法,想做一個教人如何講話的節目。經過討論,他們內部確定了這檔節目的形式應該是音頻。於是,馬東給喜馬拉雅FM的聯合創始人餘建軍打了一個電話。

之後,馬東的團隊和喜馬拉雅FM的團隊北京上海兩地飛了兩次,雙方一拍即合。沒過多久,《好好說話》這一檔付費音頻課程就在喜馬拉雅FM正式上線。同一天,喜馬拉雅FM的首個“付費精品”專區也正式上線。也正是從那天起,喜馬拉雅FM加入了知識付費的賽道。

然而,在進入知識付費領域初期,喜馬拉雅FM內部也曾有過猶豫。在當時,短視頻很火,圖文很火,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用音頻的形式做知識能不能火。不過,在經過三個季度的實踐之後,喜馬拉雅總結出來的第一條就是,音頻一定是知識的良導體。為此知識付費狂歡節,餘建軍準備堅持做下去。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还在想免费帮忙吗?知识已经成了商品或者服务,明码标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