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創詞最多的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八聲甘州是詞牌名,詞譜以這首為正體,其餘為變體,可見本次在詞壇的地位了。本詞選自《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中的上闋,這裡只選其中的一部分。下闋是借景抒情,總不如上闋欲說還休來的有韻味。我們接下來一起來看一看連蘇軾也叫好的這首詞。“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這三句也被評價為“唐人高處”的句子。可見,柳永之詞不俗之處。

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兩宋創詞最多的詞人

柳永,公元984年生於官宦世家,祖父曾是是沙縣縣丞(地位僅次於縣令,輔佐縣令撰寫文書、保管倉庫等職,也是正規編制的朝廷命官,正八品) ,父親也任過縣令。柳永少年好學,公元1001年開始嘗試作詞,比起其他才子來說,出名是晚了一些的。因為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所以取得功名一直是埋在內心的一顆種子。

柳永一生,放蕩不羈,還沒有落榜之前就已表現了出來。公元1009年、公元1015年和公元1018年,三次科考均為中,此時柳永已經34歲了,本可以繼續自己的科考之路。至於沒有中進士的原因,文學史上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柳永不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屬辭浮糜”,真宗要打擊這種詩文,柳永的答卷時被判在之列的。包括後來的仁宗的恩科也是“淺斟低唱”之句,讓自己丟掉了“虛名”。當然,這只是傳說,但是正因為柳永的科考坎坷不順,才會有如此多的傳奇故事,也算是對後人的一種饋賜吧!

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眠花宿柳的失意

由於屢次科考未中,這期間,柳永釋放了自己的本性,經常光顧青樓(古代的青樓,女子多以賣藝為生,光顧的多是達官貴人和風流才子,被稱為為清倌人)與歌妓為伴,也許只有在這裡才能找到一些內心的平衡吧。這些歌妓經常找柳永來填詞,頗得歌妓們的歡迎。這時候柳永的生活來源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這些歌妓們接濟的。也有眾多的傳說,當時的名妓趙香香,蟲娘,陳師師均有往來。並且找到了自己的妻子。

當然,這些我們不做考證。或許只有在這裡,柳永的才華得到了展示。柳永缺的只是展示自己的舞臺。只是其他的地方不適合自己罷了。當然,在歌妓們的心中,也只有柳永是她們的知己,把她們平等的相與相互的欣賞。在世俗的眼中,或許這已經是敗壞風俗,有傷教化的大事了。

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柳永的蛻變

公元1034年,柳永此時已經50歲了,終於及第。也算是一件喜事,但是由於“未有善狀(沒有善事)”一直沒能進入選官。知道自己55歲時,浙江定海被任了一個鹽監(應該是負責倉庫保管之類,品級不詳)的職務。在這裡擔任了九年,最後也算是一代名宦了。在自己人生的最後十幾年中,柳永一直在蛻變,自己內心的種子也逐漸成長,開始有所政績,但是,留給後人的仍然是自己獨立於時代之上的性情中人的影子。因為據說死後無錢下葬,還是當時的歌妓們出錢辦的喪事,僅此一點,有心走入正道的柳永,恐怕自己也說不清楚了。

登高秋景化悲聲,蘇軾最欣賞其中的三句,詞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結束語

人生需要一方舞臺,這個舞臺不必多大,也不必多麼的高大與神聖,能夠展示自我就已經足夠了。柳永一生只是在尋找一方能展示自己的舞臺。只可惜不被時人所接受。或許在當今的娛樂歌壇,倘若有一位能夠很會為曲填詞的詞手,想必會很受歡迎吧!我們不要太在意周圍人,因為懂得欣賞的人不多,有一人足矣,只要懂得欣賞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