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利子聊歷史,每天為大家帶來一則對聯小故事。還是老規矩,先給大家說一點對聯的小知識。

今天給大家簡單說一說對聯發展的三個階段,“對偶階段”、“駢偶階段”、“律偶階段”。這三個階段互相交叉,並沒有明顯的時間界限。

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對偶階段跨越先秦兩漢,一直到南北朝時期。特點是一些比較整齊的對偶句,沒有其他特殊的要求。作品如詩經中就有很多,我們就不舉例子了。

駢偶階段起源於東漢辭賦,興盛於魏晉南北朝。駢偶從其名字可知,這一階段崇尚對偶,文體多為駢文。最為人所熟知的要數曹魏曹植所寫的《洛神賦》了,“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律偶階段成形於唐朝,其根源則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它是指格律詩中的對偶句。這類作品一般為五言或七言,八局成章,頷聯和頸聯對仗要求嚴格,具有對聯的一切特徵。例如李商隱的《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今天的小知識就給大家說到這,下面我們來說說本期的小故事。本期的對聯故事是一個藥鋪老闆女兒招親的故事。

故事年代已不可考,只知道早年間有個琴亭鎮,鎮上有一間藥鋪。藥鋪的馮老闆膝下無子,只有一個女兒,長相貌美,人稱紅娘子。紅娘子年已二十,但卻始終覓不得如意郎君。原來在她十六歲那年,老闆就已經想著招女婿了,不過紅娘子要求,這女婿不一定要是“財”子,但一定要是“才”字。因此定下了一個對聯招親,只可惜四年過去,也沒有一個人能對的上來。

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這對聯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因為這紅娘子從小和藥材打交道,所以她出的上聯都融入了藥材名,這一般的才子不熟悉藥材,而熟悉藥材的又沒什麼文化。故而,過了四年都沒人對的上來。

一天,一個放牛郎來到了藥鋪,聲稱要打擂。眾人見是個放牛郎,紛紛嘲笑他,這放牛郎絲毫不理會,徑直走了進去。不料放牛郎連闖四關,卡在了最後一關上。其實這時紅娘子已經對放牛郎心有所屬,只是礙於情面無法相助,於是她讓馮老闆寬限放牛郎幾日,好讓他回去想想。

少女招親,出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回下聯抱得美人歸

三日後,放牛郎終於在紅娘子的幫助下對出了下聯,抱得美人歸。紅娘子見到放牛郎時,又出了一個上聯,“白頭翁牽牛耕熟地”。放牛郎很快對出下聯,“紅娘子相思配賓郎”。二人相視一笑,賓客們也齊聲恭賀才子配佳人。

下面給大家附上紅娘子設下的五道關卡以及放牛郎所對下聯。

冬蟲夏草九重皮 玉葉金花一條根

煩暑最宜淡竹葉 傷寒猶妙小柴胡

金銀花小,香飄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水蓮花,半枝蓮,金花照水蓮 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

紅娘子身披石榴裙,頭戴銀花,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賞眾,到天竺寺降香,跪伏神前,求雲母天仙早遇賓郎(檳榔)

白頭翁手持大戟子,腳跨海馬,與草寇甘遂戰百合,旋覆回鄉,上金鑾殿伏令,拜常山侯,封車前將軍立賜合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