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從小就愛看《西遊記》小人書,等上了初中又愛看《西遊記》原著,八十年代末拍出《西遊記》電視連續劇後,更是鍥而不捨,每集儘量不拉,看個沒完沒了。《西遊記》寓教於樂,奉行常樂,老少皆宜,從中得到愉悅、啟發、教育。《西遊記》鞭策社會,歌頌正義,崇尚精神,鼓勵人們戰勝磨難。主題歌唱得好:"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正因為如此,到淮安我特意前去《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故居參觀。

吳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市淮安區河下古鎮打羅巷,地處淮安城西北部,背靠裡運河,青磚小院古樸典雅,門口上方匾額 "吳承恩故居",系首屆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書寫。右側牌匾"吳承恩紀念館"系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書寫。兩界書協主席,字體各有千秋。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進入院內,滿目青竹花草,綠化環境優美,迎面三間正房,客廳上懸掛一匾"射陽簃"。淮安在西漢時期最早設縣曾叫射陽縣,古代名人多喜歡用自己的居住地或出生地為號,因此,吳承恩給自己起號為"射陽居士"。開始,是吳承恩的好友兒女親家狀元沈坤題寫的匾額"射陽簃",現在是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題寫的匾額。庭前楹聯:"搜百代闕文,採千秋遺韻,藝苑久推北斗;故假託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遊。"高度概括了吳承恩創作源流和一生的文學成就,以及他的名著《西遊記》歷史的價值。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還有女書法家肖嫻書寫的"伏怪以力,取經為誠。吳承恩逝世四百週年紀念"題詞。

"悟園",是吳承恩的後花園,取自佛教"覺悟"之意,清代張潮評價《西遊記》是一部悟書,吳承恩就是在這裡悟出了文學鉅著《西遊記》思想的真諦。門口楹聯:"靈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此聯是《西遊記》第一回題目,既是《西遊記》裡故事的根子,又是《西遊記》的思想根本。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西遊記》的故事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唐僧玄奘赴天竺(今印度)取經的事實,經《大唐西域記》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的記述和某些誇張,早已在唐代廣為流傳,並演義成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西安大雁塔,我去過、也攀登過,它是因寺建塔。寺名為"大慈恩寺",系唐僧玄奘法師供奉從天竺帶回來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的地方。門外立有玄奘法師塑像。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到了南宋,刊印的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取經故事又有了更大的發展,已初步具有《西遊記》故事的輪廓。猴行者已取代唐僧成為取經故事的主角。到了元代(至遲到明代),又出現了更加完整生動的《西遊記評話》,它可能就是吳承恩據以加工創作的底本。

其實,自宋至明,取經的故事已經活躍在戲劇舞臺,某些情節、內容均與吳承恩的《西遊記》相似。這說明,在吳承恩成書《西遊記》之前,已經有眾多人手加工而廣為流傳。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孫悟空的形象,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義過程。據傳,這與大禹治水時收伏的一個淮渦水神無支祁有關。《唐國史補》中隱括而為"淮水無支奇"條雲:"楚州有漁人,忽於淮中釣得古鐵鎖,挽之不絕,以告官。刺史李陽大集人力引之。鎖窮,有青獼猴躍出水,覆沒而逝。"無支祁神話,遂流被人間,演為僧伽降伏無支祁或泗州大聖降伏水母故事。元吳昌齡《西遊記》雜劇寫孫行者有"無支祁是他姊妹語"。無支祁原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猴精,後被鎮鎖在淮陰龜山腳下。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吳承恩就是在前代傳說和評話、戲劇的基礎上,以他卓越的文學天賦,將無支祁與唐僧取經巧妙地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將融入現實生活之中,人、神、獸三位一體,既有人的語言,又有神的影子,更有獸的身軀;佛、道、儒三教合一,既有如來佛祖,又有太上老君,還有孔孟學說,進行再總結、再創造,寫出這部我們今天看到的規模宏大的神話魔幻小說《西遊記》。這正是吳承恩的聰慧之處、高明之處。

作家的文筆一般都沒有問題,關鍵是如何構思,如何運用題材、利用題材,從什麼角度切入,從什麼問題引起,怎麼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吳承恩開創了新路,找到了切合點——那就是"虛幻與真實"、"神話與人間"、"邪惡與正義"、"歌頌與鞭撻""夢想與前程",並且把自己的思想、經歷、嚮往融入進去,用《西遊記》說出他想說出的話,用《西遊記》幹出他想幹的事。坎坷出才子,平坦多小人。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思想支配行動,吳承恩的命運並不順利,很是坎坷。1500年(明弘治十三),吳承恩出生於淮安府山陽縣一個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性格樂觀曠達,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是希望他能讀書做官,上承皇恩,下澤黎民,做個青史留名的忠臣。吳承恩從小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多才多藝,可他的仕途卻不順當。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獲得了優秀成績,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與朋友一起去南京應鄉試,然而才華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這位譽滿鄉里的才子竟名落孫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親懷著遺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敗的教訓,吳承恩在以後三年內,專心致志在時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試中仍然沒有考中。兩次鄉試的失利,加之父親的去世,對吳承恩打擊很大。在他看來,考不取舉人,愧對父母,有負先人。但他並不以為自己沒有考取是沒本事,而只是命運不濟,他認為"功名富貴自有命,必須得之無乃痴"。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直到44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在老母和朋友的勸說下,到北京待分配官職,也沒有被選上。60多歲因家貧曾任過長興縣丞職,又因頒佈按田戶大小分攤賦稅告示,得罪豪門大戶,受人誣告,蒙冤入獄,幸虧朋友們營救釋放。吳承恩深感仕途險惡,不願再為"五斗米而折腰",遂"拂袖而歸"。後來又一度受任與縣丞品級相近而為閒職的荊府紀善,也不順暢。

吳承恩官場上的失意,生活中的困頓,品嚐了社會人生酸甜苦辣,開始清醒地思考社會人生問題,使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現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晚年,促使他辭官回故里開始運用志怪小說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西遊記》藉助神話人物抒發了吳承恩對現實不滿和改變現實的願望,折射出吳承恩渴望建立"君賢神明"的王道之國的政治理想。《西遊記》藉助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經歷的九九八十一難,折射出人間現實社會的種種情況。《西遊記》想象大膽,構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突破藩籬,創造出孫悟空、豬八戒等不朽的藝術形象。《西遊記》大鬧天宮生動地塑造了一個藐視皇權、敢於造反的孫悟空英雄形象,表現了吳承恩對反抗權貴、藐視等級制度的叛逆思想和鬥爭精神的熱情歌頌。《西遊記》這部書的積極意義,就是通過神話故事的形式,表現了豐富的社會內容,曲折地反映出現實的社會矛盾,表現了人民群眾懲惡揚善的願望和要求。在孫悟空身上反映了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勝黑暗勢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願望。孫悟空的積極樂觀、敢於鬥爭的精神,深得人民喜愛。正如毛澤東主席七律所說:"僧是愚氓猶可訓,妖為鬼蜮必成災。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西遊記》作者 淮安吳承恩故居

《西遊記》不僅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浪漫主義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浪漫主義的傑作,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

九口 2018-10-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