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潤發的《無雙》又爲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文 | 張十巴仙

香港電影,又稱港片,如今像一位褪色的魅力大叔。何出此言呢?

它的風格多為男性化,女演員常做花瓶;它在幾十年前勢頭鼎盛,如今則像人到中年般力不從心;它的演員年齡斷層,中老年男演員仍扛著大旗;它認真起來,還是能掀起些波瀾、散發些魅力的。

畢竟陸港文化有差異,港片在內地不接地氣也正常。可如今不少內地觀眾的審美陰柔化、年輕化,還顯得港片這位大叔作風老派、不解風情。

作為港片粉絲,稱如今的港片為“褪色的魅力大叔”,算是有贊有彈、理智客觀了。

今秋上映的港片中,《反貪風暴3》劇情俗套,《黃金兄弟》情懷偏重,都沒能衝破港片風格的“劣勢”。唯有《無雙》例外,風格純正不妥協,賣相存疑終逆襲,屬於“認真起來有成效”的港片。

電影《無雙》儘管仍被類型片、純味港片的票房天花板限制著,卻已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功。

周潤發的《無雙》又為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觀眾愛看,《無雙》獲利;觀眾好評,《無雙》獲名。《無雙》確是部名利雙收的好港片。

《無雙》中“周潤發(飾畫家)”手持雙槍,美元點菸,英姿重現。這對於往日“周潤發式英雄片”來說,是致敬經典,還是販賣情懷?兩者只有一線之隔。

周潤發的《無雙》又為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炒冷飯、沒創新,挑剔的觀眾定會吐槽。《無雙》不落俗套,只讓英武的周潤發版“畫家”活在李問(郭富城飾)的謊言中,再到結尾戳穿謊言,搬出“畫家”相貌的創作原型——周潤發飾演的被按在地上的“猥瑣”小警察。

前面致敬經典,後面顛覆經典,取舊之精華,翻出新創意,解除了觀眾對《無雙》“販賣情懷”的疑慮。這似與《賭聖》中周星馳搞笑地學賭神(《賭神》中周潤發飾演的角色)走路姿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你以為他來裝逼的,其實他是來逗你玩的。

周潤發的《無雙》又為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看警匪片會有片面的經驗:犯人錄口供,說真相才會轉到記憶畫面,由演員演出來。而《無雙》將一件摻假的事情有條不紊地演了出來,替李問的胡說八道增添了偽裝。“寧可信其有”的觀眾怎能無端端料到這是一個謊言。

一到片尾,“周潤發”從英武變成“猥瑣”,“郭富城”從膽小懦弱變成奸詐心狠,“張靜初”竟有兩個一模一樣的(天生臉阮文和整容臉秀清)。

劇情反轉一次不消停,再反轉一次才罷休。連李問和阮文的戀愛關係也是空的,只是宅男李問的意淫幻想。

片尾配上反轉後的“重拍鏡頭”,信息量驟增。觀眾忙著推翻假劇情、腦補真劇情,就像是要把散架後的骨頭重新編號、組裝,真假故事間也有了“大家來找茬”的趣味性。

這就是《無雙》好看、好玩的地方。它將反轉憋到最後,但反轉得合理、有層次。觀眾以為在看常規警匪片、犯罪片,到最後才發現是懸疑片。

懸疑片最怕劇透,劇透後會失魂。曾有投資商因此拒絕投資《無雙》,如今眼看《無雙》走紅,會否腸子都悔青?

成片後的《無雙》能有效避免劇情懸念的“不堪一擊”,因為懸念不單薄。

《無雙》的真假劇情信息量大、細節多,沒看的觀眾光憑道聽途說、零散劇透很難捋清。該片懸念就像一串密碼,觀眾不看影片就得不到確切字符和排序。

《無雙》的演員裝得像、藏得深:周潤發的“畫家”氣場強大,小警察起初也像是“畫家”偽裝;郭富城演“白蓮花”和心機boy惟妙惟肖;張靜初表現冷靜和憎恨都很真實,更有復古港風妝容和變臉設定“掩護”。

周潤發的《無雙》又為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Δ 霸氣的“周潤發”和膽小的“郭富城”

周潤發的《無雙》又為香港電影打了漂亮一仗

Δ 妝容復古的“張靜初”

即便是二刷三刷《無雙》,懸念已揭曉,但仍有可咀嚼、推敲之處。

看完《無雙》,觀眾發現締造謊言的“郭富城”才是片中男一號,這位真“畫家”對周潤發版假“畫家”有著“創造之恩”。影片宣傳以周潤發為一番,不僅因他咖位更高,也可讓觀眾對片尾反轉更加意外。

預告片比正片好看的電影太多了,這話多麼諷刺,多麼無奈。《無雙》的套路卻恰恰相反。觀眾憑著對港片的成見,看預告片覺著《無雙》炒冷飯,賣情懷,假鈔製作的劇情也不新,有爛片相,觀正片後才感受到業界良心、匠心獨運。

“無雙”通常的意思是“卓越的,沒有可以相比的”。沒想到電影《無雙》片名取的是“只有一個、沒有兩個”的本義。

每個主演都要演兩個角色,而其中都有一個角色是站不住腳的(如周潤發版“畫家”、膽小懦弱版李問、整容後假裝阮文的秀清),可謂“無雙”。

周潤發和郭富城攜手出鏡,儼然是傳統港片的雙雄設定,不料片中現實只有郭富城是梟雄,完全一邊倒,這也是“無雙”。

如果你中過高中語文閱讀題的“毒”,就能憑此片想到更多“無雙”的解釋和隱喻……

達到“無雙”的高度是興奮的,也往往容易寂寞。希望《無雙》不要太寂寞或寂寞太久,影壇能更快湧現更多優秀港片,與它並肩甚至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