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從1978年到2018年

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

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

更有信心和能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

這40年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人民生活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40年間,改革開放帶來很多並不存在的事物並風靡一時,然後又被帶入歷史長河,消失不見。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芳芳洗衣粉

太原洗滌劑廠,曾是全國輕工日化行業大型骨幹企業,主要生產的“芳芳”系列產品曾經暢銷全國。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中後期,“芳芳”在太原市可謂家喻戶曉,能用上“芳芳”品牌的洗滌產品,一度是無數家庭主婦的驕傲。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華傑電子錶

1984年4月,山西省第一家中外合 資企業——華傑電子聯營公司正式 掛牌營業。華傑走上了騰飛發展之 路,佔領了當時80%的市場。1989 年,華傑表年產量到3000萬隻,銷 往海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春筍牌電視機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山西無線電廠 引進先進技術,建成彩電生產線, 並逐步打造出春筍品牌電視機,產 品銷往全國13個省市,被當時的國 家電子部認定為金牌產品。之後, 由於多種原因,山西無線電廠經營 業績一路下滑,直至被另外一家企 業重組,春筍品牌的風光不再。

平遙火柴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2011年的四月份,平遙火柴廠以兩億元進行拍賣,這個百年的企業已經離我們遠去,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曾經的輝煌不復存在。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對於老一輩山西人來說,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平遙火柴”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同柴米油鹽一樣不可或缺,它已經屬於幾代人的集體記憶。如今,它在“燃燒”了一個多世紀後漸漸地熄滅,轉身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太行縫紉機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長治縫紉機公司於1979年開始籌 建,1981年5月17日成立。主要產 品是“JAI-1型太行牌”縫紉機,年 產縫紉機175 590架。是山西當時 最大的縫紉機制造企業。

迎澤啤酒

迎澤啤酒”投產於1987年,是我省建廠最早的本土啤酒。2008年,酒廠停產時人們才知道,迎澤啤酒已經負債經營多年。沒人料到,這個曾經在2004年“中國啤酒市場品牌報告”中擁有太原市場73.49%份額的“三晉第一啤”,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消亡了。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塞北箭汽車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同塞北箭汽車製造廠自主研發的“塞北箭”實現了大同人的夢想。該廠是國家定點輕型汽車工業生產廠家,形成5大系列26個品種,產品質量連續多年獲國家汽車行業抽檢一等品,並在兩次越野賽中獲金獎。

1997年,該廠以市場為導向,將發展目標定位在開發各種輕型專用車上,研製成功水產保鮮專用車、城市快餐車等。1998年,該廠產品被沙特阿拉伯客商選中,簽訂了3年售車2000輛的協議,8月25日,首批20輛塞北箭越野車從本市開往天津塘沽港口,由此出口至沙特阿拉伯。這在山西省汽車出口歷史上還是首次。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同風肉製品

山西省同風肉製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同風集團,是曾位於山西省大同市的一家大型企業。公司的前身是大同市肉製品廠,典型產品有同風牌火腿腸。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1964年,大同市第二商業局食品公司熟肉商店開業,1986年11月更名為大同市肉製品廠,1990年被大同市財政局評定為中型企業。1993年3月更名為大同同風肉製品廠,同年被評定為大型企業。1998年山西省同風肉製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組建山西同風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為股票上市做準備。1999年公司日生產肉製品30噸到40噸,年產值達6億,規模僅次於春都、雙匯。

2000年6月,公司陷入全面停產狀態,2002年初曾短暫復工。2005年企業註銷。

藍浪洗滌劑廠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大同市藍浪洗滌劑廠始建於1975年,位於大同市南關東街,是輕工總會洗滌劑生產專業廠家,也是山西省化妝品生產定點企業。年生產能力為5萬噸,主要產品“藍浪牌”洗衣膏,超濃縮洗衣粉、餐具洗滌劑、工業民用液體、固體洗滌劑、日化產品等六大類50多個品種,其中藍浪系列產品榮獲3個部優、5個省優、4個市優,並被山西省命名為“名牌產品”。

雲岡牌啤酒

雲岡啤酒廠是山西省最大的啤酒生產企業,成立於1952年,1973年開始生產雲岡牌系列啤酒,年產量10萬噸.是全國食品飲料行業500強。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大光捲菸

太原捲菸廠生產的大光牌香菸,80年代初時,不論是菸葉質量還是口味,都很出色,不僅受到山西菸民的喜愛,而且在全國也很有名氣。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山西人抽菸主要抽本地煙,尤其是大光煙;待客、送禮也是山西煙,尤其是大光煙。外地能打入山西市場,得到山西菸民認可的煙,只有河南、天津、青島等地為數不多的幾種煙。當時,後來稱雄天下的雲南煙還默默無聞。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蝴蝶牌鞋油

由太原華光鞋油廠生產的蝴蝶牌鞋油質量卓爾超群。國內其他最好的皮鞋油的熔點只能達到攝氏50.5度,而蝴蝶牌可達到63度,所以,它能在40度的高溫下,24小時不滲油。同時它又耐寒,氣溫降至零下15度,24小時內膏體也不凍結,可照常塗擦。用該鞋油擦皮鞋,可使皮鞋光亮如新,而且,還能使皮革柔軟,不易折裂,延長皮革壽命。1980年,該鞋油在北京、上海、廣州、江蘇、浙江、四川等12省市評比中一舉奪冠,坐上中國鞋油第一交椅。上世紀80年代初,該鞋油在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一度,日本、非洲和東南亞各國市場,曾出現“非蝴蝶牌鞋油不訂貨”的情況。1980年,僅外銷量就達到24萬盒,加上內銷達到200萬盒以上。

趙字牌暖氣片

清徐縣趙家堡暖氣片廠生產的趙字牌暖氣片,由於堅固耐用、物美價廉,曾榮獲國家建設部優秀產品稱號。上世紀80年代末,趙家堡暖氣片年生產暖氣片500多萬片,成為全國最大的暖氣片生產基地,被業內尊為“中國暖氣片大王”。

1993年,趙家堡暖氣片廠達到事業的巔峰,年產量達到3070萬片,職工達12000人,產值5.25億元,利稅6031萬元。在當年的全國500強鄉鎮企業(全國共有鄉鎮企業1000多萬家)評比中,趙家堡集團排名第九位。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海鷗牌鋸條

上世紀90年代,長治有句比較流行的話,那就是“南有海棠”“北有太行”。指得是當時很有名的的兩個企業。“海棠”是當時在全國知名度很高的長治海棠洗衣機廠;而“太行”則是當時被稱為“亞洲鋸王”的山西省太行鋸條廠。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如今海鷗牌鋸條在市場經濟中的沉落也是令人擔憂的。而今,海鷗牌鋸條雖然仍在頑強地支撐著自己的品牌大廈,但已不能和往日的風光相比,它和許多在計劃經濟中創下品牌的企業一樣,有一個適應和轉型的過程。

環球牌自行車

上世紀80年代,山西長治自行車廠、太原自行車廠和晉昌公司等企業,同時生產環球、鐵錨、飛仙、瑩光等牌子的自行車,其中,由長治自行車廠生產的環球牌自行車最為著名。1982年,在輕工部主辦的全國自行車50項性能鑑定中,環球牌自行車得分90.25分,在全國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位列A級產品行列。過硬的質量,造就了該產品的輝煌。一度時間,該產品暢銷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最多時,年產量達50萬輛。對於一個自行車大國來說,呈現在環球牌自行車及其生產廠家面前的是巨大的市場潛力、滾滾不息的經濟效益和可以大展宏圖的前景。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環球牌自行車曾經是長治人的驕傲。曾幾何時,人們以能有一輛長治產的“環球”牌自行車為自豪。長治市自行車工業公司的門前也曾出現過各地採購商爭相排隊購車的情形。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長治市的自行車生產痛失機遇,曾經風光一時的“環球”和“瑩光”不得不在激烈的競爭中而暗然失色地退出市場。

還有這些......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假如這些山西品牌都還在

時至今日,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芳芳”這個牌子。小編依稀記得,小的時候因為“芳芳”的廣告語連帶對班裡叫“芳芳”的女同學都心生親近,隨著時間的流逝,叫芳芳的女同學不知道去了哪裡,“芳芳洗衣粉”也銷聲匿跡了。

還沒有Apple Watch的年代,你揮一揮衣袖,亮出一塊華傑牌電子錶,贏得了多少羨慕嫉妒恨的目光!說到華傑,絕對是我大山西的驕傲!1984年4月,華傑電子聯營公司正式掛牌營業。走上騰飛發展之路的華傑,佔領當時80%的市場。銷往海外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迎澤啤酒投產於1987年,是山西省建廠最早的本土啤酒。2008年,酒廠停產時人們才知道,迎澤啤酒已經負債經營多年。沒人料到,這個曾經在2004年“中國啤酒市場品牌報告”中擁有太原市場73.49%份額的“三晉第一啤”,就這麼無聲無息地消亡了。

春筍品牌電視機、太行縫紉機、海棠洗衣機、蝴蝶鞋油、大同藍浪……這些讓60/70後耳熟能詳的山西本土品牌逐漸淹沒在了市場經濟的浪潮當中。時光荏苒,現在提起山西家喻戶曉的企業和品牌絕大多數還是那幾個大國企。

這些山西本土的老品牌,還有記憶嗎?

假如這些山西品牌都還在,山西省製造業結構將會更加合理。根據山西省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24.5億元,能源工業實現利潤696.2億元,佔比接近68%;消費品工業實現利潤59.6億元,佔比5.8%;裝備製造業實現利潤73.9億元,佔比7.2%;其他工業盈虧相抵後淨虧損6.7億元。

不難發現,山西工業領域中,重工業尤其是能源領域一強獨大,而國內一些地區因為重工業佔比過大所引發的經濟緩慢增長的教訓值得山西警惕。2014年東北重工業佔比仍維持在78%,高於全國不到70%的平均水平,尤其是黑龍江和遼寧省重工業佔比分別高達80%和79%,且多集中在鋼鐵、煤炭、石油等產能過剩行業,產品也多處於產業鏈的底端。由於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特別是大型重工業企業尾大不掉,導致東北經濟應對波動風險的能力極弱。東北的困境對於當下的山西有極強的警示意義。

製造業是一個地區發展最根本的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尤其是經歷過基礎設施建設的大高潮以後,社會對於重工業的需求有所減少,對於輕工業的需求在日益增加。如果這些山西輕工業品牌還在,曾經的海棠洗衣機或許就是當今的“海爾”、曾經的亞日電腦或許就是當今的“聯想”……

假如這些山西品牌都還在,山西省轉型綜改或許早已完成。2017年9月,國務院發文支持山西省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山西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將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看作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是山西的二次創業”,提出了以深化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牽引全省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任務。同時,報告深刻揭示了山西資源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矛盾,指出了五大難題:即“資源型地區創新發展難題、結構性矛盾突出地區協調發展難題、生態脆弱地區綠色發展難題、內陸地區開放發展難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難題”。

在今年的山西省兩會上,省長樓陽生在報告中提到山西是“改革開放第一個中外合作項目的誕生地”;山西走出去的李彥宏創立了百度、孫宏斌創建了融創……山西在改革開放的大浪潮中也曾躋身潮頭,卻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了上述問題。如果山西能在“煤炭輝煌十年”未雨綢繆,大力發展製造業,提升非煤產業的比重,有另外一個經濟增長的支撐點,那麼“斷崖式”下跌的悲劇就不會上演。

假如這些山西品牌都還在,我省或許早已躍居中部省份的第一梯隊。根據公開的2017年中部六省的GDP數據顯示,河南4.49萬億、湖北3.65萬億、湖南3.45萬億、安徽2.7萬億、江西2萬億、山西1.49萬億。在中部六省當中,山西處於隊尾,並且與第一梯隊差距過大。

再看省會城市比較。在2005年,太原、合肥、南昌之間的差距不大,處於同一起跑線,並且和當年的龍頭鄭州差距不到兩倍。然而從2017年的數據來看,太原、合肥、南昌已經拉開明顯的差距,六個省會城市中武漢和長沙已經邁入萬億元俱樂部,太原作為中部省會城市和第一梯隊的差距已經明顯拉大。

曾幾何時,當武漢宣佈要大力進軍互聯網行業的時候,迎來了北上廣深的嘲笑,而如今武漢光谷已經成為了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光電子產業基地,一大批新互聯網企業從這裡走出去。互聯網直播平臺中的霸主鬥魚直播就是從武漢誕生,走向全國。

一步差,步步差。如果這些80/90年代在全國能站住腳的山西品牌都還在,或許上邊的數據就會翻轉,進軍中部省份第一梯隊就不會是夢想。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用好轉型綜改這一“尚方寶劍”,就會有更精彩的筆觸來描繪山西篇章,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中,山西還會有更多的更優秀的企業和品牌走出“西口”闖天下。

除了這些老牌之外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大家還知道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