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前段時間,陝西某一企業舉辦了一個關於書畫交流大活動。會議開始前,我和北京作協名譽副主席、著名作家趙大年坐在一起,東一句西一句地閒聊天。聊著聊著,話題扯到了某些“書法家”寫錯別字上。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大年笑著說,最近他看到一位書法家寫的字,把北京地名中“東里”、“西里”、“北里”等之中的裡字,寫成了“裡外”之“裡”的繁體字。大年的話讓我想到,幾年前,我在中國美術館參觀一個書畫展,其中一幅作品是寫毛澤東同志的詞《沁園春•雪》。該書畫家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中的“裡”,畫蛇添足地也寫成了“裡外”之“裡”的繁體字。最近去廣州參加中國晚報協會的一個會,在一家挺火的大酒店裡,也看到一位書法家把一句廣告詞“萬里……情”中的“裡”字寫成了“裡外”之“裡”的繁體字。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看來,這“裡”字的繁體字,讓不少“書法家”出了醜。其實,讓書法家丟醜的又何止一個“裡”字?我還見過有人把頭髮”之“發”的繁體字寫成“發生”之“發”的繁體字。他不懂,在繁體字中,“發生”之“發”與“頭髮”之“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字。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還有人把原本正確的皇帝母親“太后”、妻子“皇后”之“後”,畫蛇添足地寫成了“前後”之“後”的繁體字,等等。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某些繁體字讓“書法家”出醜,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是該書法家文化修養不足。假如他的古文底子深厚,經常閱讀繁體字的古籍,大約是不會在繁體字上鬧笑話的。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書法家是否應懂古文呢?這讓我想到了我的老鄰居、已故的著名書畫家盧光照同志。1995年春節後不久,我到盧家去串門,聊天中盧老說:“能成為書畫家,要求應該是很高的,不能只會畫幾筆畫兒,寫寫字,就稱為書畫家……”盧光照同志的話是很對的。我認為,書法家應有較深厚的文化修養,如果文化修養很差,總寫錯別字,即使他的字寫得再好,恐怕也只能算是寫字匠,算不成書法家。假如僅僅字寫得好就算書法家,那麼解放前農村中的不少老先生,都可以算書法家了。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其二,該“書法家”為人不老實。自己明明不太懂繁體字,卻要裝成文化修養深厚、通曉繁體字的樣子,去賣弄自己的馬腳。假如老老實實地去寫自己熟悉的簡化字,是不會丟醜的。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願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加厚自己的文化修養。千萬別認識幾個繁體字就到處賣弄而丟醜了,還是老老實實去寫自己熟悉的簡化漢字吧!

勸告那些號稱書法家的朋友,除了練字之外,再努力去學些文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