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我们每个修佛的人,在生活中和修行中所有一切佛法的修为,都是为了超越自己的凡心凡念,开阔自己的胸怀,把一颗自私狭窄的心性,修成一颗无比善良慈悲的心。在生活中去忠孝仁义,在人群中去互相友爱,关心和团结,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性,修成一颗佛的大爱之心,不去嫉妒吃醋。因为嫉妒会干扰生活的一切和修行的一切,会让你产生一颗自私自利的小人之心,所以我们在修佛中和生活中,就应该知道嫉妒心理很可怕,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女人因虚荣心比较强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如果嫉妒心理长期在心理作祟,会对生活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等。嫉妒就从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但这个概念中存在两点错误:一是认为嫉妒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二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其次,羞愧、愤怒、怨恨等情绪只能是嫉妒的表现,此定义则将嫉妒引致的嫉妒者,对被嫉妒人的偏见认知、嫉妒者争强好胜的欲望等,非情绪性的心理现象都排斥在外,若仅以此类情绪概括嫉妒现象,则就难以表现其心理实质,而只能以既具有暂时性、又具有稳定性,且包含由嫉妒导致的各种认识认知、情绪情感、意识愿望等,在内相应的心理状态来定义概括将更为准确。容易嫉妒的性格有自卑感强烈 ,这类人由于没有证据怀疑他人,进而产生妄想和嫉妒;还有的是对他人眼光过分介意,平时就很注意四周人们的眼光,并且常拿自己和他人比较,便易产生嫉妒;还有的是具有服务心理 ,为了要让他人认为自己是很有人缘的人,所以尽量为他人服务,但也因此认为自己绝不可输给他人,因而嫉妒心很强;还有的是喜欢表现 ,认为自己应该能表一得很好,所以即便只是一点点的差错,也很介意促成她妒意大发有原因。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下来,就都先天具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为尊的意识,而是最重要的,是最强的,是不容置疑的心理,这就是人人都有的自尊心理。当有人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或自己认可自己是最强者时,人会表现出很喜悦,很安慰,很高兴的情绪。而相反,当有人不把自己当成是最重要的人,自己也承认自己确实不如人时,人也都会表现出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情绪,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痛苦。这就是说,自尊心理是与人的焦虑反应紧密联系,是能够让人有痛感,有负面情绪的。当与自己处于同一领域的竞争者,在自己面前表现的十分卓越,并且自己也在自己心底认可承认该人确实很卓越,比自己强,比自己更能够赢得更多人的拥护和喜爱时,那么,从这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及其拥护者传送过来的信息,以及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信息会告诉他自己:那位确实很卓越的竞争者才是真正的胜利者,而自己则不是。从自己心底反馈过来的自己确实不是胜利者的信息,就会马上挫伤自己的强烈的惟我独尊的心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发现自己不是最强的人,而是最弱的,最可怜的人,这一信息会严重挫伤每个人的自尊心理。而根据自尊心理的特点我们能够知道,被挫伤的自尊心理往往会伴随着自卑、伤心、不安、焦虑、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让他很痛苦。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一个人的卓越给自己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人的报复心理机制决定了人一定会采取措施给该人以报复。对卓越者进行人身伤害,财物破坏,以及言辞伤害是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很正常的现象,除非一个人克制住了自己。嫉妒心理是人的一种很普遍的心理。人都有自尊心理和报复心理,所以人都可能会产生嫉妒心理。而自尊心理和报复心理都特别强烈的人,则是嫉妒心理最容易爆发的人。嫉妒心理是危险的,其后果往往也是严重的,当然,它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教育的引导,我们是可以把嫉妒心理所带来的危险系数降低到最低的,这是可以实现的。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嫉妒程度有浅有深,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潜意识中,不易觉察。如自己与某亲人或好朋友,他的能力都比较强,对自己的好朋友并不想加以攻击,但在内心总有一点酸楚。而程度较深的嫉妒,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对能力超过自己的朋友进行挑剔、造谣、诬陷等。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嫉妒心理不但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工作和修佛。嫉妒心强,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会大大降低修佛或工作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亲人、朋友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同时也会给你生活和修佛中造成了干扰,所以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和修佛中,提高道德修养,封闭、狭隘意识使人鼠目寸光,因此,应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不断地开阔自己的视野,与人为善。正确认识嫉妒,认为嫉妒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是威胁,损害自己的利益和面子,这只是一种主观臆想。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要靠大家的帮助,嫉妒只会损人损己。客观评价自己,当嫉妒心理萌发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这就需要客观、冷静地分析自己,找差距和问题。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比别人强,人有所长也有所短。人固然应该喜欢自己、接受自己,但还要客观看待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化嫉妒为竞争,才能提高自己。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长处,聪明人会扬长避短,寻找和开拓有利于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新领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先前没能满足的欲望,缩小与嫉妒对象的差距,从而达到减弱乃至消除嫉妒心理的目的。我们应该经常将心比心,往往给被嫉妒者带来许多麻烦和苦恼,换位思考就会收敛自己的嫉妒言行。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嫉妒的毒素就不会孳生、蔓延。最好能找知心朋友、亲人痛痛快快地说个够,他们能帮助你阻止嫉妒朝着更深的程度发展。所以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改变心灵的嫉妒之心,让自己开阔视野,胸怀宽阔。让自己在生活中和修行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使自己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快快乐乐,没有障碍的去生活和修行。

人心的嫉妒给修佛和生活带来的干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