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鬍鬚還沒風靡的時候,我更喜歡男人把鬍子刮乾淨。之後,鬍鬚成了主流審美。現在,看多了鬍鬚男,我對清晨刮過臉傍晚又長出的胡茬的那一型總會多看兩眼。顯然不只我是這樣。

一名受訪者在接受英國《衛報》關於面部毛髮的採訪時說:“我覺得留鬍鬚的男人更有魅力。以前鬍鬚對男人的外表並不重要,但現在我認識的一半男人都留著鬍鬚。”

普遍認為,經過數千年的自然選擇,我們會特別傾向於某些特徵,比如面部對稱。我們都知道審美標準會不斷改變,變化一般都是源於大眾媒體和流行文化,而且每個標準維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儘管我們知道人們的審美標準不一,但大都認為人一生會有某種保持不變的“喜歡類型”。

但事實證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指代的週期比從前更短了。我們的審美標準可能幾年就變,也可能幾個月就變,甚至還可能一下就變。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凱里商學院助理教授楊海洋(音譯)說:“審美標準仍然存在於觀者眼中,但我們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觀者的看法可能會不斷改變。”他發表的一項研究認為,審美會根據他人的意見發生變化。“可以說,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可能正讓人們的審美標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快。”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我們的審美標準可能幾年就變,也可能幾個月就變,甚至還可能一下就變。

你可以將此歸咎於他人的圖片轟炸,以及,網上約會。

近期的研究發現,我們對吸引力的判斷不僅會改變,而且還會對比先前看到的面孔判斷下一張是否更好看。有了約會網站或程序,這是常有的事兒,而且改變速度是以毫秒計算的。

悉尼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受訪女性會在屏幕上逐一看到60名男性面孔,並對他們依次按照“有吸引力”或“沒有吸引力”進行評價,每張面孔出現的時間大約為三分之一秒。研究人員發現,如果受訪者認為前一張面孔有吸引力,就更有可能評定下一張也有吸引力。(反之亦然:如果認為前一張臉沒有吸引力,就更有可能評定下一張也沒有。)讓受訪者看完242張女性面孔後請她們按照一到八的等級評定吸引力程度,發現對前一張面孔的評測會影響對下一張的評定——以至於對每一張新面孔的審美都在變化。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受訪女性認為前一張男性面孔很有吸引力,則更有可能評定下一張也有吸引力。

原因可以歸結為大腦處理新信息的方式。悉尼大學負責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兼博士後研究員陶伯特(Jessica Taubert)說:“大腦無法處理從眼睛不斷湧入到視覺系統的所有信息,因此有捷徑就走,會依賴之前的視覺線索,這樣就不必費勁地不斷重新分析這些視覺信息。”

這裡的捷徑就是科學家所說的“序列依賴性”——我們期望物體的物理狀態保持穩定。例如,你掃了一眼咖啡杯然後把目光移開,再看它時,你想著它還是那隻咖啡杯。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當我們瀏覽約會對象的照片時,大腦會使用便捷方式來處理信息。

類似原理也適用於網絡約會。數以百萬的求偶者在網上快速瀏覽著約會對象的照片,無論看到的面孔吸引與否,大腦都認為這張臉不會改變。人們迅速打開下一個人的照片,看到的更像是一種幻覺。大腦沒有那麼多時間重新分析信息,認出新面孔是不同的人,於是認為跟前一張臉是同一張。

美國阿茲塞太平洋大學前心理學助理教授佩戈爾斯(Teresa Pegors)也是該研究的共同作者,她說:“我們早就知道大腦能夠快速適應視覺環境,但如今環境改變的速度卻前所未有。”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我們早就知道大腦能夠快速適應視覺環境,但如今環境改變的速度卻前所未有。

“這就會令審美不停改變,也是為何人們越來越難以長期對同一個伴侶感到滿意,但這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也不是最重要的。”

一瞥效應

如果你發現相比於現實生活,更“喜歡”虛擬網絡裡的人,那麼也可能有其他原因,與你換到下一個選項的速度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相比長時間看著某個人,只看一眼時反而會覺得對方更有吸引力。這是因為當我們看著某個東西時,我們不只“在看”,腦中也會判斷其價值。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你在網上點換約會對象的速度越快,認為一張面孔具有吸引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美而言,我們認為有吸引力的人更有價值,因為他們可能是潛在的般配對象或伴侶。鑑於快速瞥一眼網頁獲得的信息有限,大腦會用更重要的選項來分析目標——看哪個更有吸引力。

美國斯坦福大學神經科學家,該研究的共同作者伊格曼(David Eagleman)說:“如果你不小心誤以為某人比他們實際上更有吸引力,那麼只需要多看兩眼就能糾正錯誤。但如果你不小心低估了他們的吸引力,那可能會錯過一個潛在伴侶。”

當用戶在約會程序上刷得太快時,可能會發生這種“一瞥效應”。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由於快速瞥一眼獲得的信息有限,大腦會偏向於更有價值的選項——看哪個更有吸引力。

大腦不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全消化所有信息,所以就用了一些假設。伊格曼說:“約會程序與進化過程都有這個問題——最好快速回頭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有合適的對象,再確認一下有沒有看上的,而不是刷得太快錯過人選犯下錯誤。我們都聽過有人因為不小心刷得太快而錯失了完美伴侶。”

已經知道,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很受情境、情緒和他人行為的影響,這早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在瀏覽新對象時,我們現在處理的信息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速度則更快——感知變化得也就更頻繁。

你有“喜歡的類型”嗎?其實沒有

讓大腦接觸大量新圖片可以改變我們自身的審美標準。

佩戈爾斯發現了個潛在好處——所有這些都表明,我們可以通過接觸不同信息來改變大腦。

她說:“我們對美的視覺感受隨著看到的每一張面孔而變化。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看到的內容,從而輕而易舉地使審美標準更加真實。我們並沒有'陷入'數字時代所引起的標準缺失,我們可以選擇減少看圖片的數量。”

唯一需要做的只是退出我們最喜歡的約會程序……當然,這可能說說容易做來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